【主持人的话】
2010上海世博会开幕在即,这次盛会为国人提供一个认识世界的机会,同样也提供了一个让世界来了解中国的机会。我们应该让世界了解中国什么?了解上海什么?上海发展的轨迹揭示了中华文化现代化进程,上海应该怎样展示自己的文化?
2010年4月9日(周五)13:00--14:00,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委员、致公党中央常委、致公党上海市委副主委、同济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院长、同济大学亚洲太平洋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蔡建国做客东方网“致公说事”节目,就“世博会与文化交流”等话题与网友展开讨论。
聊天现场
相关专题: 学人茶座 政治 财经 科技 军事 书画 传媒 中国学上海学
【嘉宾介绍】
蔡建国,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委员,致公党中央常委,致公党上海市委副主委,同济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院长,同济大学亚洲太平洋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1987年4月赴日本留学,曾先后任日本新泻国际信息大学终身聘任教授、早稻田大学亚太研究院研究生讲师。2001年2月响应祖国召唤回国,任同济大学校务委员会委员、校学术委员会委员等职,为复旦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高校兼职教授及日本日中关系学会评议员。主要从事近代史方面研究,尤长于中日关系和中外文化交流。在前不久召开的全国政协全会上,他提交了《以世博为平台,大力推进公共外交和民间外交》等一系列与上海世博会相关的大会发言和提案,被媒体誉为“世博委员”。
【聊天实录】
[主持人]:各位东方网的网友们大家好,欢迎收看东方网嘉宾聊天室为您带来的在线视频直播节目,我们今天为大家呈现的是致公说事,我是主持人郝静芳。今天到节目中作客的嘉宾是,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委员、致公党中央常委、致公党上海市委副主委、同济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院长、同济大学亚洲太平洋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蔡建国。蔡教授你好。
[嘉宾蔡建国]: 各位网友大家好。
[主持人]:今天我们主要是聊世博与文化交流的内容。节目开始之前已经有很多网友提交了他们的问题,也欢迎各位网友继续关注我们互动平台,提交你想要问的问题。稍候在文字节目当中我们会一一解答。说到蔡教授,很多媒体人都称你为“世博委员”,是什么让你对于世博这么关注?
[嘉宾蔡建国]: 您提的问题也是我这几年来,特别是上海申博成功之后,我在思考的一个问题。世博会虽然在上海开,但它也是中国的一件大事,圆了中华民族的百年世博梦。我在工作中,感觉到如何在184天的世博会期中,如何办成一届成功、精彩、难忘的世博会,是每个上海人都应该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
所以,这次全国“两会”,我带了四份大会发言和四份提案到了北京,境内外有30多家媒体纷纷采访和做了报道。我认为,随着世博会的临近,全国上下对世博会的宣传,以及我们广大市民对世博会的期待,气氛是越来越浓烈。世界对世博会的了解和关注,也是越来越强烈了。
这次在全国“两会”期间,许许多多的代表、委员,都对上海世博会非常期待,也非常关心。从会议情况来看,去年在全国政协大会上,有一个关于世博会的大会发言。今年又有一个大会发言,所以同一件事情在全国政协的大会上连续两年有这样的发言,是很少见的。此外,去年也有一场记者招待会,专门介绍上海世博会。今年又举行了一场记者招待会,所以是同一件事情两次面向全球媒体开放的记者招待会,也体现了全国政协和记者们对于世博会的期待和关注。
我对世博会的理解,体现在提案和大会发言中围绕着一个问题来展开的,那就是我认为对世博会主题的认识要不断地深化,我们要把办好一届世博会,不能仅仅看它是各国来上海进行展示经济成果、科技成果的一次盛会。确实,是通过世博会的形式,把世界上先进的科技、发展成果以及经济成果展现出来,特别是在金融危机还没有完全走出低谷的情况下,大家能来到中国的上海,因此,这是一届全世界规模的盛会。确实大家可以把经济和科技成果拿到上海来展览。但我认为世博会的主题不仅仅在这方面,更重要的还是文化成果的展示。所以,我认为上海能够承担、承办一届让中华民族自豪的世博会,文化交流以及学习各国的先进文化理念及其成果,就显得非常重要。中国有五千年文化历史优良传统,长期以来我们以此为自豪。现在随着经济的发展,我们的国际地位在提高,在这样的过程中,对世博会主题的认识就应该从文化的角度加深对它的理解。这次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怎样使城市生活更加美好,我认为文化起很重要的作用。
这次世博会正好是中华民族能够向世界展示巨大魅力,向世界各国人民展示中国现在发展成果的机会,也是让世界人民了解中国的一次机会。所以,这次通过世博会,可以用公共外交、民间外交的方式,来加强和各国之间的交流和交往,这是一次极好的机会,也是一次极好的实践。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世界上掀起了对中华文化的向往,比如说汉语热的兴起、中华文化热的兴起,世界上要求创办孔子学院的呼声日益增强。中国从2004年办的第一所孔子学院以来,在短短五、六年时间之内,在全球办了500多所孔子学院和孔子讲堂。这足以证明,中华文化在世界上的热度。
正因为如此,我们在走出去的同时,这次世博会是以请进来的方式来展现中华文化的魅力,我想意义不仅仅在于184天。通过184天的展示,我们可以把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向世界人民做宣传,是让大家来了解中华,他们认为古老的东方、古老的中华文化很神秘,他们不一定能够完全了解。我举一个例子,我所在的同济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的学生都是来自世界各国,现在有88个国家的学生在我们这里学习,他们原来是带着对中华文化的向往,一种神秘的感觉来到这里的。他们不会写汉字,但通过短暂时间的留学,都会写汉字了。他们认为汉字是那么的奇妙,那么的神奇。所以,我想通过世博会,能让国内外游客了解上海,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嘉宾蔡建国]: 通过他们,向自己的国家介绍和宣传中华文化,意义非常重大。但这还不够,我们在向世界展示中国,向世界说明中国的同时,我们也要通过世博会,虚心地学习别的国家先进文化、先进的理念,东西方文化通过融合、交流才会创出新的文化交流机会。讲到这里,我想起90年以前,我国教育家蔡元培先生讲过,“我们要站在‘我’的立场上学习别的国家文化,只有当东西方文化交融在一起的时候,必能产生一种新的文化来”。尽管是将近一百年之前,这些教育家就有远见,看到了世界的潮流,文化交流的潮流。现在2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来参展,他们的文化都具有特色,他们把特色文化拿到上海来展览,我们要抓住这个机会,虚心地了解世界,了解别的国家文化,我想这是我对世博会主题的认识。文化具有国际性交流的特色,世博会也是公共外交和民间外交开展的舞台。公共外交和民间外交开展的平台就是文化交流,我近几年一直在思考这一主题,这次带着这些提案和大会发言到全国“两会”去,希望能够在“两会”期间,呼吁委员和代表对上海世博会更加关注。
[主持人]:一方面,您在各个场合里面都在宣传、推广世博。同时,您走到国外的时候,面对国际友人,也向他们推广上海世博。据我了解,你周末的时候还在日本的东京,那一天你还专门抽了一段时间到了东京的汉语角,向在日本的朋友们宣传上海的世博会,能不能跟我们说一下,为什么做这样的行动呢?
[嘉宾蔡建国]:能够在上海举办世博会,吸引全球人的关注。作为上海人来说,除了感到自豪以外,更要以一种扎实的工作精神去介绍世博会。随着上海世博会的临近,世界对我们的关注度也越来越强烈。上个星期我到日本出差时,有人告诉我,星期天东京汉语角有活动,主办方知道我在东京出差,他们打电话给我,但是那一天我有两个活动,有点冲突,但我跟他们说,我一定赶过来,希望你们能等我一下,后来我赶过去了,当时正下着雨,我非常感动,有50多位日本朋友和中国的留学生,他们在一个公园里赏樱花,冒着雨等着我去介绍上海世博会。
在和汉语角的朋友见面的时候,大家共同关心的问题就是,“我们都要到上海去参观世博会,蔡先生您能不能给我介绍一下上海世博会,或者能不能帮我们代购门票,等等”。他们的热情非常高,我在活动当中尽可能用大家通俗易懂的方式介绍了上海世博会的特点,我们全国上下关注世博会、投入世博会的巨大热情以及我们要办好世博会的决心,他们纷纷表示要来到上海参观世博会。所以,那天尽管下着雨,但我很高兴,尽管我访问的日程非常紧张,但能够和这些朋友接触交流,直接宣传世博会,我感到非常高兴。
[主持人]:作为生活、工作在上海的上海人,也要感谢您把上海世博会带到了世界人民和国际友人的面前。在这里,您刚刚说了,我们要加强对世博会主题的深刻认识。对于老百姓来说,世博这样的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可能就是身边每天会发生的事,他们看到这个题目的时候,他们很好奇您对这个主题是怎么理解的?在您带来的相关建言当中是体现你对这些主题的理解呢?
[嘉宾蔡建国]:我们要关注184天以及184天以后城市的发展,我认为世博会办完,不能就结束了,应该要超越184天,要让世博会的理念,“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理念影响三十年甚至是五十年,把办博作为一个契机,把先进的理念永久持续下去。“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是我们的理想,我们在城市的发展过程当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我们还有一些“城市病”,比如说交通拥挤、城市规划不尽合理、环保问题、能源问题,等等,这些都是在城市发展过程当中显现出来的矛盾和问题。如何通过世博会为契机,向其他国家来学习,来克服这些“城市病”,把这些问题解决好,这也是我们对于世博会主题一个很重要的认识。
所以,我个人认为,世博会尽管只有184天,从5月1日到10月31号结束,世博会之后留给我们的遗产,留给我们的启发,我想这是深远的。所以,我们要超越对世博会的理解,让他成为今后社会城市的发展起到一个引领的作用。
有很多网民提问,我们如何去看世博会。我想这次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世界上那么多的国家和国际组织都认同这个主题来到上海参展,他们展现出来的“城市、生活和美好”的理念一定是在里面尽情地表达。所以,去参观的民众一定会从展览当中,了解和学习未来城市、未来社会发展的经验。我最近在日本访问的时候,了解到日本人有着深厚的世博情节。因为日本办过五届世博会,其中有两届是综合性的世博会。日本人有一种世博情结,有一位女士在半年之前在上海租了房子,每天要到世博会园区看,准备用70万人民币在这半年当中花费,包括飞机票、门票、住宿费等等,这尽管是个案,但说明日本人对世博会的情结非常强烈。
日本的民众也谈到一个问题,日本有很多办博的经验,但日本在办博的过程当中也有许多教训,他们希望我们吸取他们的教训,少走弯路,要超越他们。这是我在访问当中强烈感受到的。比如说,我们讲国际化大都市都有交通堵塞的问题,都有能源短缺、环境污染的问题,我们如何通过办博解决这些,以及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能够以世博会为契机,吸取经验和教训,解决这些问题,这也是我们世博会的主题。这个主题对于我们每个人都有切身的利益,息息相关。
[主持人]: 这也是一个学习和吸收知识的过程。刚才我们提到也是一次文化交流的过程,作为参观者来说,他们看到的是不同的国家对于文化的展示和展现。如何去理解和体现在世博会当中文化与文化之间的交流呢?
[嘉宾蔡建国]:这个问题提得非常好,我也看到很多网友有这方面的提问。我前几天到世博园区看了一下,我为不同民族、不同文化风格的建筑深深吸引。可以这么说,在世博园区里面凝聚了、凝练了世界上各个国家、各个民族的文化要素。所以,我想它一定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平台,也是东西方文化互相碰撞的平台,当然这个碰撞是和平的,在展览过程当中显现出来的。比如说我们看欧洲看西方,以东方文化的眼光去看西方,他们场馆是怎么设计的,他们的布展是怎么体现他们的文化理念以及他们的科技成果的。所以,在这184天中,我大概会进去10次、20次,因为一次根本看不过来。如果要细细地看,一天大概只能参观几个馆,但是那么多馆怎么看过来呢?我个人觉得,只要有时间会多去几次。因为这是送上门来的一次展示文化魅力、民族特色的,不出国门就可以领略到异国风光的文化盛宴,这是多么难得的机会。所以,深入去观察了解,一定会有很多的收获。
[主持人]:可能这次的世博会会带来很多的机会,让我们张开臂膀迎接世界各国的友人。同时,在世界各国各界人物都关注世博会,这也是一个公共外交的一个很好的平台。而这次世博会对公共外交平台的建立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
[嘉宾蔡建国]:这个问题提得非常好,这次世博会是继2008年北京奥运会之后,中国又一次外事、外交、对外交流的重大活动。据不完全统计,有几十个国家的元首和政府首脑来参观世博会。除了官方外交以外,我想更多的是公共外交和民间外交。所谓的公共外交就是通过非官方的资源和手段达到国际间的交流。我们有许多非政府组织,许多民间团体,特别是我们每一位观众、每一位参观者,就是开展公共外交的一个重要力量,因为大家都在一个园区里,外国友人可能不懂中文,我们参观者就可以起到很好的作用,为他们服务,回答他们的提问,帮助他们解决困惑,或者由于语言不通带来的不便,我们可以做一些宣传。这些举动本身就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礼仪,体现了我们的文化素养。这就是我们每个民众开展外交、对外交流,一次很好的机会。
现在我们看到,由于中国的快速发展,世界上对中国的了解日益强烈。但是,同样的对中国的误解、偏见也在发生着。如何让这些误解和偏见能够化解,最大限度地让人们客观、准确的来了解发展中的大国的中国形象,不光是我们要做好宣传工作,更重要的是实实在在地通过他们的参观来了解,来改变。所以,这次世博会是我们交流的平台。除了世博园区,整个上海,以及上海周边的地区,都是我们开展公共外交的地方。比如说这些场馆的客人,今天到世博园区里面参观,第二天去购物或者到高校去参观。那时,每个行动、每个场所都是介绍中国的一次很好的机会。
我预计,他们只要来到中国,来参观世博会,给他们留下的印象是非常深刻的,使他们对中国的了解是全方位的、客观的、准确的。当然要起到这样的效果,这样的目的,我们的工作还很艰巨。因为市民的综合素质、城市管理水平还有待提高,社会还存在一些不文明的现象,这些陋习我们都要克服。因为世博场馆是很亮丽,很漂亮,很精彩,但如果有一些不文明的现象出现,会对他们的中国印象产生影响。所以,我们展现文化素养的时候,要和五千年的悠久历史紧紧联系在一起,每个上海人民都要有这样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总统也好、政要也好,来到上海,可能我们上海的领导都会接待他们。但如果他们到社区里面转一转,我们的市民就要表现出良好的综合素质。对于大量的非官方人士,我们的民众跟他们接触的机会就会多一些,这就要表现出我们良好的素质。
当然,我对媒体也有建议,除了报道世博会的精彩以外,我们还可以发掘其他的例子,如报导一些如何在加强和外国人士的心灵沟通方面,如何在加强民间交流方面,有什么故事,有什么生动的事例可以介绍的,来启发大家。
所以,我想志愿者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我们高校很多学生,都要做志愿者。我们还有一些外国留学生也加入了志愿者的行列,用他们娴熟的汉语来做宣传工作。我们学校有一个日本学生,汉语非常好,我们也不知道她在奥运会的时候做了志愿者。她担任日本媒体的翻译,后来奥组委寄来了表扬信,说她工作非常出色。通过在这里留学的外国学生,以他们娴熟的汉语,为世博会的志愿者增加力量,这本身也是一次非常好的公共外交、民间外交或者草根交流的机会。让他们国家的人士跟他们交流,这是非常重要的方法。所以,我们要分一些层次开展工作,官方、非政府组织以及民间,这些都应该认真研究。
[主持人]: 经过您的介绍,我想每个人在这座城市,都是在和世博会互动,与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进行交流。我们刚刚说的很多都是如何与大家进行交流,通过世博会作为上海这座城市来说,作为中国来说,我们又能获得什么,又能得到什么呢?
[嘉宾蔡建国]: 这个题目也需要我们思考的。就是通过办世博会,我们中国能够获取什么,我认为,应该双赢吧。我个人认为,应体现在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如何让城市和生活更美好,这是我们的主题。对此,日本有很好的技术,我们要学习的东西很多,我们要做的事情也很多。如何实现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与老百姓息息相关,城市规划也好,生活设施的改善也好,我想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理念的更新。因为我们一下子看到那么多的民族,那么多国家的理念,那么丰富的生活方式,他们的城市规划的特色等等,我们一下子就学了很多的东西。所以,我们的最大收获,我认为,第一是理念,第二是经验。这个经验不仅仅是我们办世博的人,方方面面的人都可以感受到。比如说城市规划,环保问题等。如果学好这些技术就是一种收获。还有科技创新的成果,低碳经济的措施等等,对我们来说都是要认真学习的。另外,还有各个国家不同的文化方式,文化的特点,所以,我们要学的东西肯定是很多的。
世博会期间有2万多场文艺演出,哪来得及看。如果有一个部门把这2万多场的演出全部录下来,并且以后全部刻成盘,2万多张啊,我们的文化部门也好,研究机构也好,好好地研究一下,你说多有意义啊。2万多场演出,一天有好几场,根本来不及看的,如果刻下来,就是非常好的瑰宝。当然有些东西不一定符合中国社会,或者不符合中国人的理念。这就需要通过我们的研究和鉴别,吸收精华,去掉不适合的东西。我认为这届世博会,给我们带来的收获实在是太多了。所以我们要站得高一点,想得远一点,才能把世博会的成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延续下去。
[主持人]: 非常感谢蔡教授作客我们的节目,也感谢各位网友的收看和参与。接下来我们节目要进入到文字部分,我看到很多网友已经提交上了问题。稍候蔡教授会以文字的方式来回答大家的问题。再次感谢蔡教授,感谢各位网友的收看,稍候再见!
[嘉宾蔡建国]:谢谢各位网友的参与。
[网友780946]:我的朋友在巴黎工作,向他提起上海世博会时,他感觉世博会在法国的宣传力度似乎并没有引起普通民众太多的注意,是不是我们在国外媒体的宣传上还没有达到一定的强度?
[嘉宾蔡建国]:关于世博会宣传,实际上我们已经做了大量的工作,我们上海市的一些部门比如说侨办、侨联都到国外进行了巡回宣传,通过我们的华人、华侨来做工作,我们致公党也直接参与了这方面的宣传。但是,确实有些外国人士还不太了解上海世博会。我想随着世博会的临近,了解度将会越来越深。因为这些发达国家,在世博会都有他们的国家馆,这个宣传不仅仅我们要做,他们国家也有宣传的义务,如果他们不让他们的民众知道有这个重要的展览,他们的民众也不到上海来参观世博会,那么他们在世博会展览的目的就不会达到预想的效果。
所以,我认为宣传工作是两方面,一方面是如何以生动的语言,以丰富的资料,以喜闻乐见的方法去促进这些西方国家对世博会的了解。这是我们要研究的。但是另一方面,作为参展国来说,也有重要的义务,因为这是世界博览会,不是中国博览会,他们也应该对他们的民众做好这方面的宣传,这对他们国家来说也是有利的。所以,向世界文化学习、向世界科技成果学习,这是双向的,不仅是单方向的。所以,宣传的工作对于中国来说固然重要,对于参展国来说也非常重要,两者应该结合起来考虑。
[网友067238]: 国际文化的汇集精彩之余避免不了各种文化之间的冲突与不合,世博会如何及展示出各种文化的精彩之处,又尽可能的避免文化之间冲突?
[嘉宾蔡建国]: 这个题目也非常重要,感谢这位网友对文化的思考。我认为,历届世博会都是这样,是提供一个展示文化的平台,大家在这里尽情的表达、和谐的表达。当然在实际体会的过程中,可能在视觉上和体会上,会感到有一些冲突,有一些不和,这是东西方文化存在的差异,是难以避免的。但是我们本着求同存异、和谐交流的心态来学习,在展示的过程中,了解他们的冲突和他们的异同,我认为这是学习外来文化非常好的方式。
[网友879767]: 世博会越来越接近,上海准备好了吗?
[嘉宾蔡建国]: 我们上海的市民、全国的民众都在关心上海世博会的准备工作。上海自从申办以后,到现在走过了短短几年的路程,准备的工作也是紧锣密鼓,特别是最近世博会要开幕了,我们准备工作大量展开,道路的重修也好,或者世博场馆的建设也好,以及提供给游客的服务设施也好,等等,都在有序的、紧锣密鼓的做准备。特别是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在中共上海市委和市政府的大力指导、投入之下,我们上海世博会正在紧锣密鼓的准备。我想,我们向世界承诺的办成一届成功、精彩、难忘的世博会的诺言,我们一定不会辜负人民的期待。这里面最重要的还是成功,在此基础上,才考虑精彩。所以,成功是每个市民都要共同参与的。可能安全保卫工作可能任务很艰巨,大家都要来认真做好这方面的配合工作。
[网友097427]: 你觉得80、90一代对于中国文化的发展起着怎么样的作用呢?
[嘉宾蔡建国]: : 出身于80年代乃至90年代以后的青年,特别像我们高校的学生是80后、90后。他们有着敏锐的思想以及学习外来文化的自觉性和热情。文化的发展是在不断地推陈出新,80后、90后这些青年们,生活在一个和谐的时代,生活在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时代,通过他们对西方文化的交流。生活在东方文化的国度里面一定能把两方面结合起来,对我们的文化建设和文化发展起重要的作用。我倒是在思考,如何让传统的文化使年轻人多了解一些,这是我们现在的一个课题。比如说,书画艺术,这是我们的瑰宝,但由于电脑发达之后,书画艺术会被人们淡忘。现在很多人士也在呼吁,我们要把传统文化继续发扬光大,把我们的历史传统传承下来。我想,在文化发展过程当中,巩固、保留、发扬自己的文化特色,学习别人的文化特点,把它融合起来,这是非常重要的。年轻人的思想以及他们的热情,我想这是一个传承文化的重要力量。
[网友653809]: 以世博为平台,那么民间外交需要我们这些平民百姓做点什么呢?
[嘉宾蔡建国]: 刚才我已经在视频的时候做了回答。世博会是民间交流、草根交流一次极好的机会。我想人人都来担当中华文化,或者是草根交流的主力,发挥、发扬我们的泱泱大国的文明礼仪、热情好客的精神,这本身就是一种参与。我们本着对于社会负责的光荣使命,遵守社会公德,表现出我们崇高的文明精神,这本身就是一种参与。所以,从自身做起,本身就是展现中华民族参与世博会的一种精神。
[网友970995]: 请您谈谈怎样利用世博加强中国的软实力建设?谢谢。
[嘉宾蔡建国]: 现在世界上的较量,说到底是软实力的较量,软实力是非常多,观念也好、法治也好、文化也好、科技创新精神也好,都可以从这方面来认识。所以世博会本身就是软实力建设和体现的一次很好的机会。上海世博会软实力的构建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世博会对于举办国来说是展示经济、文化、社会水平的窗口。通过向世界学习,使文化的影响力得到提升,这也是我们提高软实力一个重要的方式。我个人认为,以下几个方面可能对我们的软实力建设有实际的意义。比如说,通过世博会,我们可以加快完善政府的职能,遵守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增强依法行政的观念,强化服务的意识,提高工作的效率。促进文化软实力的建设提供服务。
第二个方面,要进一步吸收世界各个国家的优秀文明成果,以及各国人民共同接受的价值观,去伪存真。
第三个方面,可以消除一些传统文化当中的消极因素,创造性的吸收消化传统文化的营养。我们这次是请进来,增强我们对国际传播能力的提高,自觉地从文化建设的意义上考虑软实力建设问题。
第四个方面,在着力增强硬实力的同时,进一步加强软实力,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这里面有文化的因素,特别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本身就是观念转变的问题。所以,这些我认为是非常重要的。
第五个方面,通过提升软实力,加强对教育事业的发展。因为综合素质的构建、国民素质的提升都和教育离不开。所以,我认为软实力的落脚点应该放在教育,蔡元培曾经提过"改良社会首再教育"。所以,我们要发展教育,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课题。
[网友624297]: 对于国外绝大部分不能够来到中国参与到世博会的友人,我们如何在未来的184天甚至更长的时间里,让他们通过电视和网络更近距离的感受到上海世博会的魅力,对此您有什么样的想法?
[嘉宾蔡建国]: 我们初步的统计,预计有350万外国人士来到上海参观世博会。但是,大量的外国民众是来不了的,但他们对世博会的报道热情很高,我昨天看到数据国内外一共有1万多名人士来采访报道世博会。我认为媒体宣传是非常重要的,是非常直接的、非常立体的。在媒体宣传方面,除了以前平面媒体之外,现在我们大量运用立体媒体。媒体能够把这一届成功、精彩、难忘的世博会带给全世界。所以,媒体的宣传非常重要。
针对媒体的宣传,要提出以下三个方面的要求:
第一,媒体人的敬业精神,我认为很重要。这表现在,你要做好宣传报道,除了你自己了解世博会情况以外,更要了解如何去做好对外的宣传工作,如何去打动别人,人家喜闻乐见的方式,人家能够接受的方式,你要能够掌握这方面的宣传本领。
第二,媒体的记者,我们境内的媒体记者要和前来采访的境外媒体记者多交流沟通,向人家学习,人家的采访手段,人家报道关注的地方在哪里,我们也用这样的方式,人家能够接受的方式做宣传。
第三,要有一个整体的报道思路,不是零碎的,今天看到这里很有意思就有写一篇。要站得高、看得远、想得深的战略性思路来报道,通过我们自己的专业水平,我们自己对媒体细致入微的方式,把我们成功、精彩、难忘宣传出去。
[网友099868]: 有人说100年前乘3个月船就可以到世界的科技文化,21世纪只要打开电脑只要3秒钟就能够在网上看到世界文化。蔡老师您认为现在21世纪世博会对文化的传播的效果是不是不如起到那么大的作用?
[嘉宾蔡建国]: : 我认为文化的传播,由于方式的改进,刚才这位网友讲的100年以前的传播手段没有像现在这么发达、迅速。现在我们的网络,各种媒体的宣传方式是非常快捷的,这非常重要。但是,快是快,如何做到效果也好,这就是我刚才讲的,有许多的学问,有许多的综合素质,包括我们报道的水平。总的来讲,要做好这一点,一定要提高我们的国际传播能力。
[网友223643]: 世博能改中国带来的最大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
[嘉宾蔡建国]: 刚才在视频的时候也提到过。一方面,我们可以学习别人的成功经验,吸取人家失败的教训,给我们的未来发展少走弯路;第二,对城市发展,使人们生活的美好,从观念上也好,从理念上也好,可以得到许多借鉴;第三,对于解决我们一些存在的问题,可以找到方向和手段。
[网友607578]: 您作为国际文化交流方面的专家,会如何向你接触的国际友人推介中国的传统文化?
[嘉宾蔡建国]: 这个问题,我们要从两个方面来讲,第一个方面,文化的交流是双向的,除了向世界宣传以外,我们还要学习别人的东西。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我又想起蔡元培先生对于中华文化交流提的五个建议:第一,方法上要择善而从,学习好的东西,选择好的东西来学习;第二点,吸收和消化。我们学习的东西要吸收进去,另外要消化。如果只吸收不消化,像吃东西一样,不通过胃的功能消化掉,就得不到营养;第三点,既不能盲目的自大,也不能自卑;第四个就是双向的。我们在宣传的同时要向人家学习,所以走出去、请进来非常好,走出去宣传,请进来学习;第五点,就是不能片面化,要全面、客观的理解,每个民族都有优点,也有它的不足。所以,我们要全面、准确、客观。
[嘉宾蔡建国]: 谢谢东方网给我创造这样的机会,和网民进行交流。还有20多天开幕的上海世博会,让大家一起期待,让我们做好东道主,把这届成功、精彩、难忘的世博会展现在世界人民的面前。
[主持人]: 非常感谢蔡教授的参与,也感谢各位网友的收看和参与,下次节目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