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理论天地
关于提升海南省光伏产业效率的调研报告

 

为深入了解海南省光伏产业发展现状,切实推动海南省光伏产业加速发展。致公党海南省委会715日至17深入海南天能电力有限公司、海南英利新能源有限公司、海南汉能光伏有限公司、海南拓成太阳能有限公司等光伏企业进行专题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1.经济优势。进入“十二五”以来,随着国际旅游岛建设的不断推进,海南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表5-1)。

5-1 2011-2012年海南省经济发展指标

年份

GDP

三次产业结构

公共财政预算收入

固定资产投资

2011

2522.66亿元

26.228.445.4

340.09亿元

1611.41亿元

2012

2855.3亿元

24.928.246.9

409.44亿元

2145.38亿元

2.自然资源优势。海南拥有得天独厚的太阳能资源。据建设部有关资料的数据显示,如果一年到达海南地表的太阳能都被利用来发电的话,则一年可发电43750亿度电,比51个三峡水电站一年的发电总量还要高。此外,海南省石英砂资源丰富,已探明的总储量为21.20亿吨,保有储量20.75亿吨,居全国首位。

3.生态环境优势。良好的生态环境有利光伏产业的健康发展,海南透明清洁的空气,使阳光的穿透力更强。曾有专家做过实验,同样天气条件下,海口太阳辐照量比广州高出约1倍。

4.民居优势。海南民居大都是平房,且面积较大,与高楼相比,更适合安装太阳能屋顶。如果全部屋顶都得以充分利用,那么不仅居民自己的用电问题解决了,还可以通过余量上网的方式帮助贫困地区的居民脱贫致富。

5.电网资源优势。有南方电网作为支撑。500千伏海南联网工程于2007将海南电网联入南方电网,其额定输送容量60万千瓦,输送容量位居世界第二。依托南方电网的优势,海南可以满足大规模光伏发电的并网安全需求,同时,剩余的电还可输入南方电网转化为经济效益,满足其他省区的用电需求。

6.企业优势。英利、汉能等光伏企业纷纷落户海南。它们的加盟为海南新能源产业又注入了新的活力,企业发展太阳能产业的积极性也逐渐高涨,太阳能研发企业正在逐渐壮大成熟。

7.政府支持优势。海南省“十一五”发展规划,提出要大力发展新能源技术,将开发和利用太阳能资源列入重点发展专项。省委、省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推动海南省太阳能规模化利用实施意见》、《海南省太阳能建筑应用发展规》和《海南省民用建筑应用太阳能热水系统补偿建筑面积管理暂行办法》等政策支持海南省太阳能产业发展。海南省科技厅还将“农村太阳能小型发电示范”、“太阳能光电技术应用”列为省重点科技项目。

8.建设周期优势。太阳能光伏电站建设时间最短。35兆瓦太阳能发电站建设仅用半年时间;火电站建设需用3年时间;核电站建设则需用7~10年时间。

1.经济基础薄弱。太阳能产品现阶段还无法与传统的能源进行市场竞争,需要政府部门通过适当的财政政策给予扶持。海南财政收入相对较低,对太阳能产业的财政补贴力度不足,成为制约该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2.土地资源稀缺。光伏电站的开发用地是光伏产业项目的另一个重要难题。大型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需要大面积的土地或空间,而海南独特的海岛型地理环境导致土地资源的相对贫乏。

3.适合铺设大规模光伏组件的屋顶较少。由于海南工业发展较弱,具有大面积连片屋顶的厂房较少,寻找适合大规模铺设和使用光伏发电组件的建筑载体较难,同时屋顶发电涉及屋顶产权归属、运维管理等问题,谈判较为困难。

4.缺乏有吸引力的支持政策。与国内其他省份相比缺乏具有吸引力和竞争力扶持政策,政府部门不能为光伏企业提供较好的投资环境。

1.光伏发电成本不断下降。国际上,光伏组件价格大幅下跌,光伏发电新技术的可替代进口等因素,导致光伏发电成本不断下降,为全面打造光伏岛提供了有利条件。

2.国家政策支持。国家发改委已将“十二五”期间光伏发电的装机目标调整为2100万千瓦。2012年2月,《太阳能光伏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明确提出促进光伏产品应用,扩大光伏发电市场。012年5月,财政部、科技部、国家能源局确定2012年金太阳示范工程总规模为1709兆瓦,2012年用户侧光伏发电项目的补助标准确定为5.5元/瓦。2012年7月,《太阳能发电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到2015年底,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达到2100万千瓦以上,年发电量达到250亿千瓦时。2013年6月,国务院提出六项支持光伏产业健康发展。2013年7月,出台《国务院关于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

3.国际旅游岛建设加快。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是海南经济发展的一次重大机遇。加快光伏岛项目的落实和光伏产业发展,构建低碳的可持续光伏发展模式,对推进国际旅游岛建设意义重大。“创建海南光伏能源国际低碳旅游标志”是国际旅游岛建设的需要。

4.中欧光伏争端和解。2013年7月27日,经反复磋商与推动后,光伏“双反”案——欧贸易史上争端金额最大的贸易争端终于达成和解,中欧双方达成最低限价每瓦0.57欧元的价格承诺,使得中国避免了被征收47.6%高额关税的威胁,且能保住在欧盟60%的市场份额。使得中国光伏企业终于又看到希望,增加信心。

5.光伏产业集群逐步形成。海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编制的海南省硅产业发展规划,已将光伏产业列入重点发展领域和重点产品产业链规划中,将在规划期内推进14个光伏产业与信息产业基础材料项目。

6.电力供需矛盾。近几年,海南省用电量每年以30%的速率递增,电力供需矛盾日益凸现,严重地制约了海南的经济和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发展。据中南电力设计院预测,电力缺口如下表所示:

表5-2     海南省电力缺口预测     单位:万千瓦

年份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20

2030

缺电

19

53

91

148

211

285

596

1155

 

据海南省电力部门预测,2020年缺口为596万千瓦,除核电装机容量为130万千瓦和风电可开发装机容量123万千瓦外,还有大约343万千瓦的电力缺口。全面应用丰富的太阳能资源,正是应对能源匮乏的有力之举。

7.生态省的规划建设。在哥本哈根会议上,我国已向国际社会承诺:“到2020年单位GDP碳排放比2005年减少40%至45%”。节能减排是一项艰巨的长期任务,而开发太阳能发电项目作为低碳替代能源是推进节能减排的较佳方案之一。尽快发展光伏产业项目,打开海南光伏市场是必要的。

1.无稳定的太阳能电价。太阳能电价是我国光伏电站市场的主要瓶颈。我国采用项目招标定价的方式进行太阳能电价的制定和调整,导致太阳能市场电价的不稳定。电价的不稳定严重影响光伏发电市场的推广和全面实施。

2.融资困难。主要表现为银行抽贷、直接融资渠道不畅,间接融资渠道不足等。企业流动资金的不足使得产能也无法完全释放,缺乏多元化的融资渠道,以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光伏领域。

3.相关政策过于粗糙。目前,国家和各地分别出台了光伏发展的若干政策,但都对细节没有过多的探究,具体落实也存在滞后的弊端。比如,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并网标准和设计规范尚未明确。在方案设计、系统接入、开工建设等环节没有明确的指导细则,不利于项目建设。电价补贴政策和细则尚未明确,对于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国家没有出台补贴政策,多余电量只能按照脱硫燃煤标杆电价销售给电网,成本回收周期较长。

4.缺少强有力的技术支撑。目前,国内光伏行业技术水平还尚低,光伏产品技术标准规范及检测认证体系还未完善。国内有两家认证机构提供光伏认证,分别是:北京鉴衡认证中心和CQC北美地区。缺乏太阳能电池、组件、原材料、光伏系统等相关强制性标准,对光伏行业科技研发的投入力度不大。

在SWOT分析的基础之上,可以总结出四种战略组合:如表5-1。

5-1 SWOT分析战略组合

     内部环境因素

外部环境因素

优势(Strength

劣势(Weakness

机会(Opportunities

SO依靠内部优势,利用外部机会

WO利用外部机会,克服内部弱点

威胁(Threats

ST利用内部优势,回避外部威胁

WT减少内部弱点,回避外部威胁

1.SO战略组合。属于增长型战略。利用建设生态省和国际旅游岛的契机,充分发挥本省经济持续增长的优势、丰富的自然资源优势、环境优势以及独特的居民建筑优势,以南方电网作为支撑,鼓励光伏企业敢于创新、提高效率、加速并稳定发展,形成从上游到下游的完整产业链,满足企业和居民等的用电需求。

2.WO战略组合。属于扭转型战略。在资金方面,借助国家的财政力量获得光伏产业发展的支持与动力。在土地资源稀缺,铺设大规模光伏组件的屋顶有限的情况下,及时调整发展方向,大力推动用户侧光伏应用的实施。同时,强化投资环境,设立专门的部门对光伏产业和项目进行引导、管理、监督和支持。

3.ST战略组合。属于抗争型战略。发挥内部优势来规避或减小外部威胁,以富有积极性、创新性、和实干性的光伏企业为中坚力量,在光伏产业研发领域做出突破。在国家出台的大方向的政策引领下,海南省可在此基础上进行细化和上层反馈,做大做强本省光伏产业。

4.WT战略组合。

属于防御型战略。在这种情况下处处受困,需要借助自身的力量弥补自身缺陷,努力及时地转变发展方向,寻找新的机遇,以回避和减小外部威胁造成的影响。

 

将以上SWOT分析结果进行总结,可得表5-2。

 

 

5-2 SWOT分析战略组合

 

 


内部环境因素

 

 

 

外部环境因素

优势(Strength

劣势(Weakness

1)经济优势

2)自然资源优势

3)生态环境优势

4)民居优势

5)电网资源优势

6)企业优势

7)政策优势

1)经济基础薄弱

2)土地资源稀缺

3)适合铺设大规模光伏组件的屋顶少

4)缺乏有新引力的支持政策

机会(Opportunities

SO

WO

1)光伏发电成本不断下降

2)国家政策支持

3)中欧光伏争端和解

4)光伏产业集群逐步形成

5)电力资源的需要

6)生态省的规划建设

7)建设国际旅游岛

利用建设生态省和国际旅游岛的契机,充分发挥本省经济持续增长的优势、丰富的自然资源优势、环境优势以及独特的居民建筑优势,以南方电网作为支撑,鼓励光伏企业敢于创新、提高效率、加速并稳定发展,形成从上游到下游的完整产业链,满足企业和居民等的用电需求。

借助国家的财政力量获得光伏产业发展的支持与动力,大力推动用户侧光伏应用的实施,省政府部门要强化投资环境,设立专门的部门对光伏产业和项目进行引导、管理、监督和支持。

威胁(Threats

ST

WT

1)无稳定的太阳能电价

2)融资困难

3)相关政策过于粗糙

4)缺少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以富有积极性、创新性、和实干性的光伏企业为中坚力量,在光伏产业研发领域做出突破,在国家出台的政策引领下,海南省在此基础上进行细化和上层反馈,做大做强本省光伏产业。

借助自身的力量弥补自身缺陷,努力及时地转变发展方向,寻找新的机遇,以回避和减小外部威胁造成的影响。

 

1.明确实施细则,加快引导和推进。政府应继续深化工作,引导光伏产业正确发展,刺激国内应用市场。

2.加强电网配套设施建设,鼓励光伏电站接入,充分消纳绿色电能。

3.以多元化的投融资渠道解决光伏行业资金问题。尽快出台支持光伏企业融资的顶层措施,制定引导国家主权基金、股权投资基金和创业风险基金进入光伏产业的政策办法。金融机构应对民营资本进入新能源领域项目的贷款给予支持。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光伏领域,形成多元化的投融资渠道,从根本上缓解光伏企业面临的资金风险。

4.加快补贴资金到位速度。光伏上网标杆电价是政府补贴的重要形式之一。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常常出现补贴资金严重滞后的现象,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光伏发电企业的运营和发展。

5.加快行业技术进步。加大对光伏行业科技研发的投入力度,提高综合转换效率,做优做强光伏产业。扶持第三方认证检测机构,完善国内光伏产品技术标准规范及检测认证体系。

(二)海南层面

1.加大政府支持力度,简化政府审批流程。简化审批流程,为光伏项目申报、审批和建设提供一条方便的绿色通道。同时,出台海南关于支持光伏应用若干鼓励政策实施细则,促进我省光伏项目的生产及配套产业发展。

2.加强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国际旅游岛优势和博鳌亚洲论坛的国际影响力,争取更多国内外大型能源企业和太阳能企业投资并落户海南。

3.利用资源优势,完善光伏产业链。重点组织实施一批集群项目,扩大发展并完善从工业硅、太阳能级硅材料及设备、硅片、电池片及组件到太阳能灯具、并网发电系统等应用产品的完整产业链。

4.推动光伏企业与其他行业的合作。推动光伏企业与房地产合作建设屋顶光电建筑一体化工程;推动与旅游业和高尔夫业合作建设配套的旅游标志性光伏独立电站;利用热带果园和瓜菜种植的空间进行建设光伏农业一体化的光伏并网电站的合作。政府及电网部门应大力支持和协调各行业间的合作和制定相应政策。

5.加大本地光伏人才培养力度。在国内外引进科研人才,形成海南国际光伏研发的人才基础。在海南各大学院校增加光伏应用专业或可再生能源专业、建办能源大学,进一步培养本地高端人才。

6.加大光伏科技创新。政府要支持本省各高校及科研机构联合光伏企业建立有代表性的光伏项目科技创新与应用平台,对优秀科研成果和应用提供相应奖励,加大科学专利保护力度,形成光伏科技与应用交易市场,实现资源整合,加快光伏产品的科技应用市场化进程。借国家光伏发电补贴政策之利,以政府机构、机场、矿区、商业区、开发区、产业园区、集中住宅区等为重点,推广应用分布式光伏发电技术。

7.尽早申请国家立项光伏岛项目。立项光伏岛项目只依靠海南太阳能企业自身实力来完成是不够的,更需要国家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省委、省政府应尽快向国家申请海南光伏岛立项,争取得到国家政策、财政、国家能源委和其他有关部委项目支持。

8. 创建光伏研发与质检中心。由国家支持、省政府指导、光伏企业共同创建光伏核心技术的研发中心,由投资方分享科研成果;在35年内创建国际权威的光伏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形成多方位的科技研发和质检基地。

9.做好光伏产业项目规划。对光伏产业项目进行全省统一规划,以“一年落实规划,五年形成规模,十年形成市场”的目标,与国际旅游岛规划相互协调,到2020年光伏发电总装机容量达3GW,争取列入省和国家的“十二五”规划实施。

 

 

 

 

(作者系致公党海南省委会专职副主委) 

本网站由TRS公司提供技术支持-中国致公党版权所有京ICP备1001284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