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在新农村建设中,小李庄结合自身实际,实行村企合作,企业联合农户、先富带动共富乡村发展模式。秉持“生态发展,品质优先”的理念,成立农业专业合作社,村民成为合作社社员,合作社与农户之间形成了一条风险共担、利益分享、共同发展的产业链。通过几年的发展,小李庄已初步建成生活富裕、特色鲜明、环境优美的花园式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沿着104国道驾车行驶不远,就来到了安徽来安汊河镇相官村,一眼望去,只见安徽省五星级的“小李庄农家乐”牌匾在路边高高竖立着,沿着一条干净而笔直的道路进入小李庄,视野渐次打开,映入眼帘的是连片的钢化蔬菜大棚,绿树掩映下的漂亮联排别墅;沿途路边环绕村庄的太阳能路灯,使用风能灌溉设备的清洁水塘;标准化篮球场和草坪上的健身器材以及集就餐、住宿、休闲于一体的星级标准现代农家乐。田塍里身着统一工作服的村民忙碌劳作,果林里树丫上的鸟鸣声声悦耳,井然有序而生意盎然的新农村景象随处可见可闻。
一、基本情况
安徽省来安县汊河镇相官村,地处皖东,104国道穿境而过,位置优越,交通便利。相官村全村辖32个村民组,1328户,农业人口4232人,耕地面积9236亩,201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0450元。其中,相官村小李庄村民组现有22个农户,103人,400亩耕地,是安徽省美好乡村建设的示范点。小李庄地处苏皖两省交界,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温暖湿润,光照充足,雨热同季,四季分明。走进小李庄,100余幢农民别墅、60幢“农家宾馆”整齐划一,风车提水机、太阳能路灯等新能源设施隐现在红花绿树间,垂钓鱼池、蔬果庄园散落其间,一派现代乡村田园风光。
在新农村建设中,小李庄结合自身实际,实行村企合作,全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小李庄以其企业联合农户、先富带动共富的模式建设美好乡村,经过6年的发展,小李庄由原来的1个村民组、21户人家、人均2000余元收入的旧村庄,扩大到现在的4个村民组、180户,人均收入15000元,户户拥有200多平米楼房,生活富裕、特色鲜明、环境优美、花园式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现在的小李庄就是村企,企业就是小李庄,注册成立“来安县威光绿园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把全村村民转为专业合作社社员,合作社与农户之间形成了一条风险共担、利益分享、共同发展的产业链。为此,他们还获得滁州市工商联发起的百企联村行动的示范者与领头羊称号。小李庄因农业产业化发展特色显著,2008年,被安徽省农业委员会授予省级专业示范村,农业部卫生清洁工程示范点。2011年“小李庄农家乐”被安徽省旅游局评为“五星级”农家乐。
二、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发展路径
近年来,小李庄整合1200余万元资金,全力实施绿化、环境和产业提升,新农村建设示范工程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村容村貌、产业发展水平和公共服务功能全面提升,得到省、市、县等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评价。目前,小李庄户户通达水泥路,土地平整后错落有致,水库环绕村庄,大棚蔬菜、经济林果、水面养殖连片开发,养殖小区布局合理;高耸的水塔,醒目的沼气池,连片的农民别墅,呈现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崭新形象。
小李庄着力推进生态农业发展,无公害蔬菜基地建设已达到2100亩,年产20多种各类蔬菜900万公斤,其中有12个品种蔬菜经国家农业部认证为无公害农产品,8个品种正在申报绿色食品,小李庄示大力推行畜禽养殖、水产精养,无公害蔬菜种植模式,初步形成的农业生态养殖种植模式,被评为“国家级标准蔬菜产业园”。
小李庄独具特色的产业发展模式主要体现在:突出人居环境建设、突出农业产业化发展、突出市郊农家特色旅游。
1、以人为本,把人居环境建设放在首位。小李庄以沼气池、养殖场、水产养殖相结合,走“猪—沼—菜”循环农业经济发展模式,作为国家农业部首批农村清洁工程示范村项目建设点,小李庄依托畜禽养殖建设沼气池,使22户农民使用了清洁能源;新建了一座污水处理池、2个田间垃圾收集池、5个生活垃圾池等,小李庄的村容村貌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近年来,李光敏的企业在小李庄投资1000万元,用于修路建房,统一规划建设22套240平方米精装修的农民别墅,全村22户农民全部住进新居。2007年,合作社把小李庄全部土地流转承包,按每亩每年付给农户500元租金,农民全部在合作社上班领工资,小李庄全村100多人实现了“充分就业”。村里的农民给我们算过一笔很简单的账:一个农户家庭15亩多地,按每亩地专业合作社年补贴500元年补贴大约8000元,每户有2人在合作社上班,年收入15000元左右,加上流转出去的土地收益年约2000元,户均年收入近40000元,已经远远超过安徽省的平均水平。
随着生活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小李庄人居环境越来越美,农民们的经济收入也有了大幅度的提高。据有关资料显示,2003年小李庄农民人均收入仅有3000元,2012年,小李庄的人均年收入已达到25000元。
2、组建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推动产业化发展。小李庄通过龙头企业整合资源,组建农业专业合作社进行规模生产,有效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威光绿园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采取反租倒包形式,把全村204亩耕地全部租赁过来,投入200多万元资金,整修道路、翻挖池塘、平整耕地、完善排灌系统,以传统农业为主的小李庄看准了南京市长江以北大力发展工业,蔬菜生产日益萎缩这一发展机遇,坚持农业产业化发展方向,积极调整种植业结构,大力发展蔬菜产业,种植220亩蔬菜(其中40亩大棚蔬菜),形成规模效益,农民的人均年收入达到20000元。其主要做法,第一,走规模化发展路子。小李庄村民组实行统一平整土地、统一铺设灌溉水源、统一建设钢筋骨架塑料大棚,向农民提供流动资金支持,以解决农民发展生产资金的不足。第二,坚持科技致富理念。邀请市、县农业科技专家,向小李庄农民传授种植蔬菜的技术,购买农业科技书籍供农民学习。第三,发展循环农业经济,向环境要效益,小李庄村民组通过喂养300多头猪,解决蔬菜的用肥问题,由猪粪产生的沼气气味特殊,种植蔬菜时不用上化肥和农药,蔬菜生长旺盛、不生虫。合作社年创产值近千万元,带动周边10个村民组农民从事生态农业生产,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3、坚持农家特色,开发都市市郊休闲旅游。小李庄地处皖东,毗邻江苏南京,104国道穿境而过,位置优越,交通便利。2005年以来,小李庄以威光绿园专业合作社为依托,坚持优先发展生态农业,走以发展蔬菜生产和农业生态旅游、有机瓜果采摘和乡村休闲垂钓相结合的休闲观光农业的路子,开发市郊休闲度假观光产业,积极推动乡村旅游经济发展。目前,小李庄农家乐园区已建成18000多平米生态休闲度假旅游设施,共建设40幢现代化星级标准院落式的家庭客房90余套(间),可同时接待160人住宿;建成120亩标准精养垂钓池塘面,开发160亩草莓、葡萄、桃李等瓜果园供游客自由采摘;小李庄农家乐园区内道路畅通、环境优美,游览区基础设施功能齐全,乡村旅游经济的发展,切实提升了小李庄村民收入水平。2011年,小李庄的威光绿园专业合作社接待游客达11万人次,旅游收入3200多万元,实现利税1200万元,村民人均收入超20000元,2011年“小李庄老家乐”被安徽省旅游局评为“五星级”农家乐。
三、小李庄发展模式的启示
小李庄坚持规划引领,村企共建,采取“企业+合作社+农民”的发展模式,按照“生态发展,品质优先”的经营理念,初步探索了一套企业引领、村企合一、农民参与、社会支持、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新路子。
威光绿园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紧紧抓住发展现代农业这一主题,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市郊休闲旅游产业。他们以企业联合农户、先富带动共富的模式促进美好乡村建设,威光绿园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的成立,让小李庄村民成了合作社的社员,合作社与农户之间形成了一条风险共担、利益分享、共同发展的产业链。现在的小李庄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村庄,小李庄就是村级企业,企业就是小李庄,为此,他们还获得滁州市工商联发起的百企联村行动的示范者与领头羊称号。
总结小李庄建设美好乡村的发展经验,有以下几点值得借鉴:
一、完善基础设施,提升农民生活质量。小李庄土地贫瘠,水利条件差,种粮收入低,农民农田劳作辛苦一年收入却非常有限。农民企业家李光敏原先是小李庄的农民,20世纪80年代自办乡镇企业,凭借对政策和市场的出色把握顺利掘到第一桶金。2002年全国蔬菜产量头一次超过了粮食产量,农民种植蔬菜获取的利润是粮食种植利润的十倍。在沿海先进地区蔬菜种植致富经验的启发下,乘着安徽实施东进战略的大好机遇,李光敏选择回乡再创业,他要带领乡亲们把种植有机蔬菜作为小李庄发展现代农业新的突破点。2004年以来,他拿出自己化工企业600多万元的利润作为投资在小李庄开展铺路、挖塘、整地,完善农田排灌系统,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184个钢架蔬菜大棚,面积达200亩;建设2个养殖小区,年养殖生猪800头以上、家禽10000余只;建设果园150亩、精养鱼池80亩、生态景观园林220亩。统一规划,投资1000余万元新修道路、统一改建成具有现代化生活水准的别墅型花园式住房,小李庄22户农民全部进驻新居,全面提升了村民的生活质量。
随着基础设施的全面改善、现代农业产业化的规模效益,小李庄形成从家禽家畜养殖、水面养殖到有机蔬菜生产、销售的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农业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村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都得到了有效的提升,小李庄及周边乡村成功实现了由传统农业生产向现代产业化的转型发展。据统计资料,小李庄农民2003年人均收入仅有3000元,而2012年,小李庄的人均年收入已达到25000元。
二、企业联合农户,共建美好乡村。小李庄根据本村实际,以发展现代农业为重点,以点带面,力求发展一个队,带动一个村,先富带动共富,促进美好乡村全面发展。2007年,通过“企业+合作社+农民”发展起来的威光绿园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集中流转承包了小李庄全部土地,全村100多农民成为合作社的农业产业工人。合作社与农户之间形成了一条风险共担、利益分享、共同发展的产业链。
现在的小李庄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村庄,小李庄就是村级企业,企业就是小李庄。合作社充分利用小李庄紧邻南京市场的区位优势,发展现代生态农业,到目前为止,小李庄已建成150亩的有机蔬菜生产区、150亩的无公害蔬菜生产区、100亩的优质果园生产试验区;小李庄农民户均拥有2亩蔬菜大棚,人均拥有1亩无公害蔬菜,从事蔬菜种植的村民人均收入达万元以上。与有机蔬菜的生产相配套,小李庄建有容积为 150立方沼气池 10座,库容量达到40000立方蓄水大坝 4个,30公里的供水塔及管网工程。建成两处占地面积为1000平米家禽家畜养殖场,形成从家禽家畜养殖、水面养殖到有机蔬菜生产、销售的完整产业链。
合作社壮大了小李庄村级经济,也推动了小李庄美好乡村的建设。小李庄村民长年种植有10多个品种的无公害绿色蔬菜,通过大棚无线探头,在网站上可以追踪到蔬菜的生长过程和实时状态。“小李庄”“绿光绿园”2个绿色无公害蔬菜品牌、5000平米蔬菜加工厂,让小李庄拥有一个有机蔬菜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的新型龙头企业,形成了从大田生产、保鲜、速冻全方位的有机蔬菜生产基地。到目前为止,以小李庄为中心,合作社带动周边的5个乡镇5000多农户从事专业化蔬菜生产,发展塑料大棚已达到1000多亩,无公害蔬菜增至5000多亩。年产有机蔬菜5万公斤,无公害蔬菜达10万公斤,相官镇周边的5个乡镇种蔬菜的农户年均收入达到7000多元,小李庄现代生态农业发展真正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三、规划引领,发展休闲观光旅游富乡亲。 小李庄农家乐园区的种植业、养殖业是生态农业、循环经济。小李庄市郊生态旅游是朝阳产业。现代生态农业的发展,催生了小李庄休闲观光旅游朝阳产业。小李庄通过科学治理污染,发展现代生态农业,呈现道路整洁,环境优美,绿荫覆盖,别墅林立的新农村形象。小李庄依托紧邻南京都市的优势,着力发展市郊休闲观光旅游,邀请扬州规划设计院专家对小李庄进行整体的科学规划,提升小李庄的内部环境品质。通过建设精品果园、休闲草坪、文化娱乐中心,围绕生态旅游,积极打造现代化的市郊休闲农业基地。通过发展都市市郊休闲观光农业,吸引都市圈游客远离大城市喧嚣,到小李庄赏乡村美景、听蝉鸣蛙音、吸田园空气、尝农家菜肴、摘园圃果蔬、品农耕文化,体验原汁原味的农家生活。
小李庄经过几年的发展,已初步建成生活富裕、特色鲜明、环境优美的花园式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在建设现代农业过程中,合作社秉持循环经济、生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道路,猪粪用来养鱼,沼肥用来种菜。目前,小李庄现在已发展成为一个门类齐全、颇具规模的农家乐,带动周边农户共同发展。2011年“小李庄农家乐”被安徽省旅游局评为五星级农家乐,2012年被命名为安徽省生态农业观光旅游示范点。目前,合作社年接待游客11万人次,旅游收入3200多万元,实现利税12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