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理论天地
团结与民主——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走向富强的法宝

  201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回顾过去走过的历程,可以有千言万语,其中有一条就是团结与民主。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走向富强的法宝。

  近代以来的中国积贫积弱,一盘散沙,外敌欺辱,军阀混战。先进的中国人曾经提出“合群而力厚”,以挽救民族危亡中的中国,但也是空有悲怆亢奋之心。在黑云压城,腥风血雨的时代,是中国共产党挺起了中华民族的脊梁,鲜明地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纲领,创立了统一战线。凭借着团结和民主这两个原则,将一切爱国力量凝聚和动员起来,向武装到牙齿的独裁势力进行了坚持不懈的斗争,中国起死回生,“一唱雄鸡天下白”,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

  战争硝烟逝去,百废待兴的中国一穷二白,帝国主义的封锁,敌对势力的渗透,中国共产党人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在这一前进的道路上,充满荆棘,困难重重。虽然曾有“老大哥”帮助,但又拂袖而去。但中国共产党从来就牢记毛泽东的教导,中国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这一强手如云,虎狼出没的世界中,不能将民族的命运寄托于别人,只能靠中国人自己的团结和民主。正是有这一法宝,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群策群力,初步完成了社会主义建设,为中国的国防和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基础。

  然而,人间世道起伏不平,社会主义现代化之路艰难重重。上世纪50年代末以后的中国充满波折。“十年文革”将“斗争”哲学推向极至,人人自危,诚惶诚恐,民心失散,内部混乱,团结的精神被边缘化;山呼万岁,个人崇拜,“专政”铁腕使无数英雄倒地,民主精神不复存在。在中国,搁置了团结和民主,中国国民经济到了崩溃的边缘;搁置了这个精神,中国人将食不裹腹;搁置了这两个原则,中国将国将不国。

     危机时刻,中国共产党人邓小平提出了“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震撼人心,令人发聩,催人奋进。中国共产党人反思了历史,不仅打开了中国对外开放的大门,而且重新撑起了团结与民主的风帆,从此中华各族儿女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团结起来,走上了改革开放,进行现代化的征程。

  上世纪80年代的中国,中国刚刚改革开放,一切都在跃进,一切又处在纷繁的矛盾之中,尽管这其中有坎坷,但团结凝聚人心,民主提供动力,靠的是这两个力量,中国没有乱,而是以其坚实的步伐,昂首挺胸,在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大路上向前向前。改革开放之初的中国人,生活贫困,衣着单调,朴素拘谨。然而就是在团结和民主精神下,戮力同心,和而不同,中国人民富了起来、壮了起来!

  三十年的开放,中国走向世界,世界走进中国。中国始终处在全球化浪潮之中。广阔的大海托起了中国的航船,在将中国的智慧与才干传播到了世界同时,又把来自世界不同国家的文明与财富运回到中国。然而,处在波涛凶涌大海中的中国,一波又一波的惊涛骇浪,一个又一个暗礁险滩,使中国的这一航船前进起来并非一帆风顺,然而是中国共产党这一舵手,为中国前进指明了方向,是团结与民主,化成了无穷的力量,使中国这一航船一次又一次地胜利到达彼岸,创造出一个又一个辉煌。

  中国的现代化是全中国人民的伟大事业,在实现现代化的道路上,西方国家强调了个人与竞争力量的发挥,以个人为基础的发展观构成了现代化发展之路。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单凭个人的力量是很难在世界立足的。而惟有团结才能集中众人的力量,“合群而力厚”才能化为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巨大力量。而团结正是“合群”的关键。然而我们在认识到团结重要性的同时,必须注意防止两个极端,一是无原则的团结,从而使团结失去了基本框架,这种团结最终只能使集体分崩离析;另一种是否定人的权利与创造性的团结,最终使集体变成死水一潭。而在此,中国共产党以其睿智,将团结与民主结合起来,从而使团结变得更加生机勃勃。

  中国的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的现代化,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而所谓的民主本质上就是人民起来当中国的家,做中国的主。然而在民主问题上,一些自由主义者提出要按照西方竞争性原则建立民主。事实证明,对于一个人口众多,利益多样,各地发展不平衡的国家来说,西方多元的、竞争性的民主只能使国家瓦解,苏联的崩溃和发展中国家民主化进程中的政治动荡,已为前车之鉴。因此,中国的民主是讲求团结的民主。

  团结和民主,两者不可分,优势互补充,中国有希望。过去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共产党靠的是这一法宝使中国人民富裕了起来,今后中国依然要靠这一法宝使中国在世界上成为一个最具有魅力和影响的大国。

本网站由TRS公司提供技术支持-中国致公党版权所有京ICP备1001284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