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案工作是一项全局性工作。党派提案集中了一党的共识,是参政党通过政协这个平台向党和政府提出的郑重的意见和建议,是体现民主党派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反映参政议政能力水平的重要形式和手段。提案既能体现共产党和民主党派合作的加强,又能对巩固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与其他民主党派和团体相比,致公党的提案工作备受肯定。近年来,在本党中央领导的亲自关怀下,我们对提案工作进行了不断的探索,形成了较好的工作机制,取得了较为明显的实效。如:2008年,“关于解决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下我国就业问题的提案”被全国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提为“一号提案”,直指社会焦点问题,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反响;2009年,《关于建立合理的保障性住房管理机制的提案》等4件提案被列入全国政协重点办理提案;《关于科学推进“走出去”国家战略实施的提案》等3件提案入选承办单位重点办理提案;《关于实行垃圾干湿分类,调整垃圾处理结构的提案》等4件提案被录入全国政协重要提案摘报,其中,《关于加快推进小城镇建设的提案》得到国务院领导同志的批示。另外,今年在常务副主席王钦敏的亲自指示下,我们又增加了平时提案工作。而这项工作,也走在了其他民主党派的前列。
在审查提案工作所取得的成绩的同时,我们也会正视存在的问题。如:从纵向对比来看,提案质量虽有较大提高,但是与其他党派相比,仍处于中间水平;提案的可持续性不高,未能就专门问题进行深度研究;提案的沟通机制不够充分、流畅,沟通的内容、途径需要进一步丰富,特别是与承办单位的事前沟通还需进一步拓展;提案的组织保障能力薄弱,在提案工作的人力、物力投入相对薄弱,提案工作人员整体素质需要进一步加强,尤其是调查研究能力、选题甄别能力、文稿写作能力等需要进一步提高等。
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大幅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原始创新能力。从实际工作来看,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也适用于我们的提案工作。新时期,面临执政党和全社会对民主党派参政议政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创新将是推进提案工作的重要内生动力。进一步提高提案工作水平,我认为,在领导重视的基础上,还应该在以下方面进一步探索,推进提案“四化”建设。
一、推进提案工作机制的“规范化”和“程序化”
制度建设是提案工作稳步发展的重要保障。各个党派都有一些好的经验与做法,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如:农工党中央在提案的上报、审查、激励方面有一套完整的机制。上报方面:每年下发重点调研课题参考目录及有关通知,督促地方各级组织及时上报重点课题;“两会”后,整理提案办理和答复情况并及时反馈到省级组织。审查方面:设立提案评审机构,每年各级组织和中央专委会提交中央的提案,先由中央提案工作组评审,确定初步的重点提案名单后,再进一步加工提炼,最后报主席会议审定,形成中央提案。激励机制:根据《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提案工作办法》中有关奖励措施的相关内容,对上报提案被中央采纳的提案提供单位进行奖励。
民进中央的做法也同样值得借鉴。民进中央在每年年初启动课题立项机制和提案形成机制,要求各地方组织把立项课题纳入该省年度重点调研课题,把形成提案作为主要预期目标。为提高提案质量,提出开展重点调研课题分前期调研、正式调研和后期调研“三步走”程序。从而形成前期调研打好基础,正式调研形成思路,后期调研补充缺失的新模式。
目前本党中央的提案工作程序是:在每年秋天的致公党参政议政工作会上,分管副主席对全党各级组织报送提案发言材料进行动员;随后参政议政部向各地方组织和专委会成员印发征集提案发言材料的通知;材料回收后,由参政议政部有关人员进行整理。为提高提案发言的质量和水平,从去年开始参政议政部创新了提案发言整理的工作方式。从初选开始,将参政议政部门所有同事均纳入提案发言的整个工作中来。经过三轮参政议政部门会议后,挑选出若干篇提案初稿;然后召开提案发言工作专家研讨会,在专家提出的修改意见基础之上,进行复选;整理后提交主席办公会审定。
从这一流程看,我们在提案形成方面做得较好,但是在课题申报和成果奖励方面比较薄弱。
建立规范的提案工作机制,应该从课题申报、提案形成和成果奖励三个阶段,全方位加强提高。因此,未来我们应该在课题申报和成果奖励方面,注重工作方式方法的创新,进一步提高提案工作水平。
二、实现提案工作的“信息化”,共享资源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效率是提案工作发展的方向。全国政协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的进步值得我们党派学习。通过网络提交电子提案,并不断完善网络功能,使网上提交提案变得更加安全、快捷,极大节省了时间成本和人力成本,符合“节约型社会”的倡议。
目前,我们机关也进行了数字化建设,初步建设了网络平台。平台建设的有效运转,将促进全党提案工作,乃至参政议政资源的有效应用,提升提案工作的效率和水平。通过信息化手段整合全党参政议政资源,为提案工作服务。
但是从实际使用情况来看,目前在用的网络平台在功能、内容提供、便捷程度、界面友好性等方面均不尽如人意。建议未来在网络平台建设方面应加大力度,专人负责。
三、加强提案工作队伍建设的“高素质化”,发挥生力军作用
无论是发现选题还是稿件质量,提案工作最终是要靠一支高素质的队伍来完成的,这是推动提案工作长期开展的根本性问题和基础性工作。提案工作的生力军包括党内专家队伍和从事参政议政具体工作的机关干部队伍,他们是提案工作的人才基础。近年来,本党中央每年召开的参政议政工作会议、参政议政干部培训班以及中国发展论坛,加强了对参政议政队伍的培训力度。
此外,我们有包括经济、科技在内的12个中央专门委员会。目前专门委员会在提案工作的作用并不突出,仅有个别专委会在调研、提案方面有所贡献。因此,发挥专委会的作用,应该积极支持专委会独立承担参政议政课题,自主开展实地调查研究,以促使专委会作骨干和提案来源渠道,促进提案质量的提升。对从事参政议政具体工作的机关干部而言,他们是提案形成的终端,因此应高度重视这支队伍的学习、交流、培训力度,有效整合力量,相互协作联动,力促参政议政工作一盘棋,力争资源共享、利益共享、成果共享,以充分调动专职干部的积极性。
从去年开始,在万钢主席的倡议下,在全党机关工作人员中发起参政议政论文竞赛,我认为这是一个提高与展示参政议政水平的契机,有利于发动机关工作人员在做好业务工作的同时,加强理论水平建设,从而提高工作能力。
四、突出提案内容的“特色化”,发挥界别优势
立足特色,是区别本党提案与其他界别提案内容的基础。提案的提出一般都要围绕国家大局和工作重点以及社会,同时也要注意根据党内专家的构成和研究方法,精心选题,恰当切入。
致公党是具有“侨”、“海”特色和优势的参政党,界别优势也是我们选题的优势。因此,我们的提案在围绕热点与重点进行建言献策的同时,要立足“侨”“海”,深入了解侨情,积极反映海内外侨界的意见和合理要求,维护归侨、侨眷的合法权益及海外侨胞的正当利益。使提案工作反映侨情,传递侨声,维护侨益,凝聚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