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理论天地
加强联系,凝聚力量,促进本党社会服务工作再上新台阶

  民生问题事关国家繁荣昌盛和社会和谐稳定,是我国各项事业的根本目的。近年来,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严重影响和国际国内环境的深刻变化,党和国家对这一问题的重视程度比以往更加提高。胡锦涛总书记在2010916日第五届亚太经合组织人力资源开发部长级会议开幕式上发表的致辞中强调要“实现包容性增长,切实解决经济发展中出现的社会问题”,“在可持续发展中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及公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也提出,我国即将进入十二五这样一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为实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要“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要“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并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要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

  经济发展是解决民生问题的重要途径,绝不能脱离民生而为经济发展而发展,否则将会给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带来严重的瓶颈制约,反过来对经济的长远发展也造成不利影响。而“包容性增长“和”“两个同步”等概念的提出,意味着中共中央将把社会事业发展这一直接关乎民生的工作提升到与经济发展并重的地位,不仅要实现“国强”,更要实现“民富”,切实做到以人为本,做到“发展为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民主党派社会服务工作立足民间,服务社会,是我国社会事业发展领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中共中央对民生问题的愈加重视,民主党派社会服务工作的前景也越来越可观。致公党作为民主党派之一,多年来在社会服务工作领域充分发挥优势,发动广大党员,通过中央及地方各级组织在促进贫困地区发展和关爱弱势群体等领域作了大量工作,并将社会服务与参政议政、海外联谊、加强自身建设等其他领域工作紧密结合,相得益彰,有效强化了本党的社会影响力。但在新的形势下,为适应社会服务工作尤其是扶贫工作承担更大、更深层次任务的需要,还需要研究解决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社会服务工作重点地区组织建设相对薄弱,在承担重大工作任务的时候往往力不从心,如贵州省是扶贫工作最为艰巨的省份之一,省内除贵阳市以外,其他8个地级市、地区及自治州都有国家级贫困县(合计50个),本党在贵州毕节地区承担了艰巨的工作任务,也参加了民主党派联合推动黔西南州发展的工作,致公党贵州省委机关人数较少,基层组织除遵义医学院支部之外,其余9处支部全在贵阳,省委专门从事社会服务工作的处室——参政议政、社会服务处只有2人,除负责与本党中央直接联系之外,还需要频繁前往省内多个贫困地区、县、乡展开参政议政和社会服务两方面的工作,不仅分身乏术,而且经常动用私人财产为致公党及扶贫工作做贡献,压力颇大。

  二是中央和地方组织联系不够紧密,大部分社会服务工作都是中央和地方各自在做,中央对地方工作指导不强,中央对地方、地方对中央、地方组织之间社会服务工作开展情况彼此不熟悉,如本党中央与北京市委同在一个城市之中,相隔不足5公里,但彼此工作人员互不认识,从未见面,也从未共同开展工作。近年来致公党江苏省委“致福工程”取得显著成效,今年中央统战部号召东部沿海地区七省三市共同参与毕节试验区建设,本党中央也相应地号召本党东部地区六省三市共同帮扶毕节,这两件事情有力地加强了本党中央和地方的工作联系,但还需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加强联系。

  三是组织与党员之间联系不够紧密,对党员私人及所属单位从事公益事业的行为关注程度不够。本党在经济、教育、医药及其他领域都有大量优秀党员,其中乐于参加公益事业并小有成就的大有人在,但除陈光标这样高调进行慈善活动的党员之外,绝大多数党员都较为低调,目前中央掌握的较为活跃的党员信息不超过10人,且有部分党员已长期不与中央联系,出席组织活动积极性逐渐减弱。

  四是专门从事扶贫工作的致公党中央社会发展与服务委员会内部结构单一,需要进一步优化,以便更有效率地开展工作。目前专委会除中央机关领导及工作人员之外,共有成员29人,顾问4人、8位副主任有4人为西南四省市主委、副主委,其他副主任及委员绝大多数为企业界人士,其次为本党地方组织成员,文化学术界、科技界、政界等其他领域人士寥寥无几;且有部分委员与中央之间几乎联系,参加专委会工作及会议积极性不高。

  为此,特提出以下建议:

  1.加强对贫困地区组织建设力度,开展发达地区组织对贫困地区的对接。如有可能,筹划在贵州黔西南、毕节地区建立地方组织,以缓解致公党贵州省委的工作压力。并在启动东部地区六省三市共同帮扶毕节基础上,由中央牵头积极建立统一紧密的联系机制,建立纸面和网络通讯录,整合力量,优势互补,其他地方组织酌情发动,加大对毕节试验区的联合帮扶力度。

  2.加强中央对地方社会服务工作的调研和指导力度。建议适时开展对地方组织社会服务工作的调研活动,对于成绩突出的地方组织,可考虑发动全党前往当地开展会议共同学习,总结经验;对于成绩较好但不十分突出的地方组织,可考虑中央每次前往开展调研之时,邀请其他1-2个地方组织派干部共同参加,循环往来,以强化中央和地方、地方和地方之间的互动,并积极探索是否可以联合开展社会服务工作的问题。定期开展对地方组织社会服务工作的表彰活动,以充分调动其积极性,推动社会服务工作取得更好成绩。

  3.加强组织对机关年轻干部的指导和培养。通过到各地开展调研及举办会议,我们了解到,机关年轻干部尤其是长期接触基层的年轻干部富有激情,肯吃苦,工作想法多,但思考问题有时过于理想化,且系统性不强,迫切需要指点。为此建议适时邀请机关及党内德高望重之领导、学者开展对年轻干部从事社会服务工作的培训,为社会服务工作的持续性开展培养更优秀的后备力量。

  4.加强中央与本党北京市委会的联系。密切往来,加深了解,建议建立双方机关工作通报、工作简报的交换机制,及时互相了解每周的工作动态;适时开展联合调研和服务社会的合作项目,适时开展各种联谊活动,加深双方的友谊,提高双方工作上互相配合的默契程度。

  5.加强组织对党员及所属单位的联系,在工作上积极调研、发动,探索与党员及所属单位共同开展可行的合作项目,强化社会服务工作效果,认真履行对党员通过组织开展慈善项目的监督责任,确保党员爱心真正用到实处,取得应有效果,并在项目开展过程或竣工之时,适当邀请党员共同开展调研活动或参加竣工典礼,做党员满意的放心项目。在生活上,运用适当的机会对党员事业、生活表示必要的关心,让党员切实找到组织如家的感觉;建立系统的表彰机制,发挥组织的向心力,激励党员参与社会服务工作的积极性。

  6.发挥信息时代的网络优势,在政策、法律允许的前提下,建立致公党网上活动论坛。从物理上讲,中央和地方组织之间相隔遥远,频繁出差既浪费时间,又浪费经费,建议通过建立网上论坛,建立各种版块,通过发帖子、上传图片等方式转载优质文章、介绍具体工作情况、发表工作感想和工作建议等,让干部通过论坛共同讨论问题、加强联系,并建立对优秀原创作品“加精”、“置顶”的表彰方式确保论坛持续创办下去而不至于冷场;同时,论坛除用于工作交流之外,亦可建立相关的生活版面,用于加深干部之间的印象、加深友谊,这对工作的开展也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工作开展能否游刃有余、富有成果,固然与工作时间段的认真负责、踏实苦干有重大关系,但平时生活积累起来的友谊、了解程度或许是成绩背后的更深层次的原因。

  7.依托本党中央网站社会服务专栏,丰富内容,利用其快捷优势,探索社会服务工作的新途径。在征求对方同意的前提下,借鉴其他公益事业单位网站布局及特色,建立贫困地区面貌介绍、受助人信息数据库、致公党爱心党员光荣榜及帮扶进展情况、受助地区及群体改善状况一览表等,扩大宣传,感染人心,鼓舞士气,接受监督,让更多的爱心党员加入到社会服务工作队伍当中,为解决民生问题做出更大贡献。

  8.优化社会发展与服务专委会内部结构,努力提高专委会成员的工作积极性。建议加大文化学术界、科技界及有实力的政界成员的比重。扶贫工作确实需要必要的资金投入,但发展规划指导、劳动培训等智力因素同样重要,与政府部门相比,民主党派在资金能力上明显处于弱势,但却有着智力密集的优势,应当充分专委会成员的智慧,为社会服务工作献计出力。建议对专委会成员对社会发展与服务委员会的认同感进行一次摸底,将更适合从事其他工作的专委会成员转到其他专委会当中,以便发挥更大的工作热情,而将更热衷于从事社会发展与服务委员会的成员或者其他致公党员吸收进来,以达到党员自我价值实现和贫困地区发展的双赢效果。建议适当增加在京委员人数,以便在不需或不便赴京外召开专委会会议之时就日常性工作及时召集足够的委员在京召开小型会议进行研究,提高专委会运作的灵活性。同时根据本党中央2010年度专委会工作研讨会精神,针对社会发展与服务专委会无法独立完成的难点问题,可以考虑联合本党其他专委会共同完成,一来有助于解决难题,二来可以把工作做的更好,影响力更大,例如与经济委员会、科技委员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委员会等结合,可以从发展规划指导、项目申报等领域入手,帮助有需要的地区实现发展方式转变、增加科技含量、实现科学发展;与教育委员会、卫生委员会结合,可以充分发挥教育、卫生领域人才的智力优势,为更多弱势群体提供更好的服务;与文体会结合,可以从精神层面入手,为弱势群体增强信心、丰富生活内容做贡献;与海联、留联等委员会联合开展工作,可以吸引更多海外资源,有助于贫困地区的跨越式发展,同时也可为海外华人华侨报效祖国和实现个人发展带来更大的空间。

本网站由TRS公司提供技术支持-中国致公党版权所有京ICP备1001284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