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理论天地
侨海报国”与致公党的建设

     一、“侨海报国”具有光荣的历史传统

  孙中山先生曾经说“华侨是中国革命之母”,所以“侨海报国”在中国具有光荣的历史传统。无论是在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还是新民主主革命时期;无论是在抗日战争中,还是在解放战争中;无论是在革命过程中,还是在新中国的建设中,“侨”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始终发挥着独特的重要作用。他们虽然身在海外,但是心系祖国,对祖国母亲的深深眷恋和拳拳爱国之心化成了各种报效祖国的实际行动。因此,翻阅历史,我们看到了司徒美堂和海外华侨对孙中山革命事业的鼎力支持;我们看到在陈嘉庚等著名侨领的带领下,海外华侨积极参与抗日战争的动人景象,他们不仅积极筹饷、捐献武器和药品支持国内爱国力量抗日,更是自发前往前线参与战斗,发动组织“南侨机工队”,为运输物资、支援抗战服务;我们看到了建国以后,一大批海外华侨为支持新中国的建设纷纷回到祖国,他们放弃了国外优厚的生活条件,把自己的所学和毕生精力奉献给了深深热爱的祖国。

  同样,走出国门留洋的学子们也始终把自己的祖国放在心间,他们用自己的学识报效养育他们的祖国母亲。早期有严复、詹天佑,后来有周恩来、邓小平,建国以后又有邓稼先、钱学森、钱三强、竺可桢等,他们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为我国的教育、科技,乃至革命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改革开放以后,更是有大批的学子归国参与建设,成为促进经济、科技、文化、教育等方面发展的中坚力量。本党中央主席万钢就是留学人员中的杰出代表。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归侨侨眷和留学人员,以及海外侨胞还将为祖国的发展贡献出更多的力量。“侨海报国”将作为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和宝贵精神一代一代流传下去。

  二、“侨海报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建国以后,中国共产党和国家领导人始终对侨务工作十分重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同志都曾经针对侨务工作发表讲话,认为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几千万海外侨胞和国内3000万归侨、侨眷,是推进我国现代化建设、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力量。在党和国家的亲切关怀下,海外侨胞报效祖国的形式、途径和领域也都有了很大的发展,2008年北京奥运会火炬传递中海外华侨自发保卫火炬,以及海外华侨华人共同捐资共建奥运场馆“水立方”就是最好的例证。

  如今,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更多的人走出国门,也有更多的人到国内来经商、旅游、求学等。国际交往的增多,使得“侨海报国”不仅仅体现在高、精、尖上,而是扩展到各个领域、方方面面,蕴含在我们生活之中。可以说,我们的侨务工作和侨界群众报效祖国都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侨海报国”具有了鲜明的时代特征。

  三、“侨海报国”与致公党的建设

  作为成员以归侨侨眷为主、与海外联系广泛的参政党,致公党在自身建设和履行职能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中都要始终保持“侨”、“海”的特色,发挥“侨”、“海”的优势,体现“侨”党的政党属性。因此,“侨海报国”既是本党要研究的理论问题,是我们工作的指导;也是发挥本党优势积极团结侨界群众,发挥侨力,为祖国各项建设服务的工作过程,是一个实践问题,需要不断地探索和总结。

  本党十三届十一次中常会专门就“侨海报国”问题进行了研讨,认为“侨海报国”的基本要求,在于团结全体党员,发挥本党“侨”、“海”的界别特色,体现“侨”、“海”的工作优势,努力为报效我国的改革发展建设服务,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本党中央认为“侨海报国”是与“致力为公”一脉相传的致公精神,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大力彰显。这就对党务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一名基层党务工作者,我认为彰显“侨海报国”精神,要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一)   思想建设要突出“侨海报国”的引领作用

  “侨海报国”的内涵十分丰富,它既是致公党“侨”、“海”特色的体现,也是致公党发挥“侨”、“海”优势服务于国家建设的体现。它是致公党及全体党员自觉树立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在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中发挥好作用的概括表达,是致公党工作目标的高度凝炼,是致公党各项工作的核心价值体现。它既与“致力为公” 的精神一脉相传,又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精神,应成为当前致公党各项工作的引领。

  1、要把彰显“侨海报国”精神与树立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活动紧密结合起来

  当前,我们正在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活动。这项活动的开展不仅可以提高党员的思想认识水平,不断巩固多党合作的共同思想政治基础,同时也是我们学习和了解本党派历史、挖掘自身共同价值理念的一个过程。“侨海报国”精神实际上就是当代我们应对形势和环境的变化提出的致公党的共同价值理念,是致公党开展一切工作的精神内核,也是致公党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多党合作制度中发挥作用的行动纲领。因此,我们要在深入开展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活动中加入“侨海报国”的内容,使树立和践行活动与致公党的工作联系得更紧密,更贴近实际;同时也使“侨海报国”的精神通过开展树立和践行活动在基层组织和党员中取得共识,成为推动各项工作开展的精神引领。

  2、开展“侨海报国”精神的大讨论,促进致公党共同价值理念的形成

  今后一个时期,在党内要分层次、采用多种形式开展以“侨海报国”精神为主要议题的大讨论。一方面,通过讨论,大家进一步统一思想,形成共识。另一方面,在讨论中,大家对“侨海报国”的内涵、理论和实践意义、实现途径、工作方法等会有更加深入的认识,经过总结和提炼,可以进一步丰富“侨海报国”精神的内容,甚至可以上升为致公党自身建设的理论。同时,在讨论中回顾历史,探讨致公党的特点和价值,会使广大党员进一步找到自身在组织中的定位,为进一步发挥好作用奠定了基础,也进一步增强了组织的凝聚力。

  (二)   组织建设要体现“侨”、“海”特色

  作为“侨”党,我们必须要始终保持和体现本党的“侨”、“海”特色。

  1、组织发展工作中,要坚持“侨”“海”为主的方针

  我们在做组织发展工作时,往往会比较重视申请入党人员的学历、职称等条件,也就是比较重视我们党章中所强调的“中上层人士”,但是对“侨”、“海”方面的代表性重视程度不够,往往只是核查一下是否“侨属”或者曾经做过访问学者,但是申请人员在这方面有没有代表性,有多大代表性就没有更多考虑。其实,党员在“侨”、“海”方面的代表性,更是做好致公党工作的基础。

  2、党务干部的培养工作,要重视“侨”、“ 海”比例

  干部是一级组织或一个工作机构的带头人,把握着工作的方向和全局。因此,如果各级党务干部在“侨”、“海”方面的代表性不够,那么在实际工作中就容易发生偏离方向和“侨”、“海”作用发挥不够的情况。我们的组织是一个以“侨”、“海”人士为主的组织,所以在各级干部的选拔和培养上,在各级领导班子的配备上,要特别重视“侨”“海”人士在其中所占的比例。

  3、开展组织生活时,要围绕“侨”、“ 海”工作

  民主党派的组织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可以是联谊、可以是讨论,也可以是考察等等。组织的功能也是多重的,有引导、有联系、组织等等。但是多样的组织活动和多重的组织功能中必然有一个核心,那就是发挥“侨”“海”优势,为国家的改革建设服务。所以,我们的组织生活也要围绕“侨”、“海”工作展开,这样既容易让党员们找到归属感(党员本身就是“侨”、“海”人士为主),又容易集中“侨”、“海”力量,发挥“侨”、“海”优势,做好致公党的各项工作。

  (三)参政议政要关注“侨”、“海”问题

  参政议政是民主党派的一项重要的职能。致公党在参政议政上,应更多地关注侨的问题,反映侨的声音。

  1、选题调研时,关注“侨”、“ 海”内容

  一方面,我们要围绕国家和本地区的侨情选择课题进行调研,提出相关建议,为加强和改进国家和本地区的侨务工作建言献策。另一方面,我们也要及时开展海外侨情的调查和研究,及时将“走出去”、“请进来”活动中收集到的侨情信息和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和研究,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为国家制定和修改相关政策服务。

  2、建言献策时,注意反映“侨”、“海”的声音

  同样一个参政议政课题,八个民主党派都要发表意见和建议,我们致公党的发言应该包括哪些内容呢?一方面,我们要发挥本党成员中专家学者的作用,发挥本党专项调研成果的作用,发表真知灼见,为促进该项工作的开展或者改进贡献力量。另一方面,我们也要注意收集和反映针对同一个问题的来自“侨”、“海”的声音,体现“侨”和“海”的视角,这正是我们的优势所在。试想,除了各民主党派专家针对一个议题在学术和实践上的建言以外,执政党和政府还能在征求意见时听到来自于各个界别的声音,了解到各个界别的看法,一项政策的出台能够吸收到来自于各个民主党派代表的各个界别的意见,我国政党制度的优越性是不是充分体现出来了呢?致公党的特殊作用是不是也就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呢?因此,我们在参政议政时,不要总把目光集中在某个课题本身上,还要注意彰显我们的特色,多多收集来自“侨”“海”的声音,反映“侨”和“海”的视角,这些声音和视角可能在决策中会起到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

  3、开展工作时,注意发挥“侨”、“海”人士的作用

  在参政议政中体现“侨”、“海”特色就必须发挥“侨”、“海”人士的作用。不仅要充分发挥党内“侨”、“海”人士的作用,还要主动加强联系,争取党外“侨”、“海”人士的支持和参与,共同研究课题,提出建议。

  (四)社会服务要汇集“侨”、“海”力量

  “侨”、“海”资源是致公党开展社会服务工作的独特优势,彰显“侨海报国”精神也需要在社会服务工作中着力体现和发挥这种优势。

  1、为侨服务

  致公党开展社会服务工作,首先要为致公党所代表的群体服务,即为侨服务。这是致公党的人员构成和利益表达的需要。我们要加强与五侨单位的合作,共同研究归侨侨眷和归国留学人员普遍面临的问题,共同推动问题的解决。要进一步加大对困侨的帮扶力度,针对归国留学人员逐年增长的趋势,要主动探索为留学人员服务的工作模式。同时,作为与海外联系广泛的政党,致公党还要积极发挥好桥梁和纽带作用,为海外华侨和留学人员了解国内的相关政策等提供相应的帮助。

  2、汇集侨界资源,为改革与发展服务

  在开展社会服务工作中,我们要重视发挥“侨”、“海”的资源优势,积极为国家和本地区的经济发展服务;要尝试搭建“侨”、“海”为国家和地区服务的平台,为招商引资、招才引智牵线搭桥;要开拓社会服务的思路,尝试多种形式引入“侨”、“海”资源,提供相关的信息,为促进国家,特别是各级组织所在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五)海外联谊要注意发挥致公党在“侨”、“海”工作中的特殊作用

  海外联谊是致公党区别于其他参政党的一项特殊的工作,也是彰显“侨海报国”精神的一个重要平台和纽带。参政党开展海外联谊工作,在我国侨务工作体系中具备很多独有的特点和优势。我们要特别重视这种独有的特点和优势。

  1、要充分发挥“致公党”海外联系广泛和与海外洪门有历史渊源关系的优势,广泛联系海外侨团,努力争取和扩大对我友好力量

  要通过“走出去”、“请进来”活动,广交朋友,深交朋友,在不断扩大联系范围的基础上,与海外侨胞开展深入交流,主动介绍情况,了解他们的想法和需求,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要充分利用中国致公党成立在海外,与海外洪门组织有历史渊源关系的独特优势,把“致力为公”、“侨海报国”的致公精神打造成联络海外侨胞和留学人员的金色招牌,主动开展工作,努力争取和扩大对我友好力量。

  2、要根据国家外交工作的整体要求和对台工作方针,积极开展侨务工作

  要按照国家外交工作的总体方针和部署,有计划、有重点、多层次、多领域地开展对外交流活动,努力发挥对外宣传、和平使者、联谊交流和调查研究等作用,着力向海外介绍中国,帮助国外公众了解真实的中国,为我国的发展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要坚决贯彻中央对台工作的大政方针,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主题,不断扩大与岛内相关社会组织和各界人士的联系,巩固与拓展对台工作的渠道和领域,促进两岸科技、文化和民间交流与合作。

  3、要突出联络和服务的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

  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今后一个时期,致公党开展海外联谊工作要重点做好五类人的联络和服务工作:一是华裔新生代,二是新兴主要侨社的领军人物,三是传统侨团新一代接班人,四是海外侨胞中的精英人士,五是往来于国内和海外之间的创业人士、留学人员和投资者等,我们要结合这五类人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

    

本网站由TRS公司提供技术支持-中国致公党版权所有京ICP备1001284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