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方要闻 > 山东
孔祥利:关于推广“时间银行”储备机制丰富居家养老模式的建议

截至2017年底,我省60岁及以上老年人已达2100余万,约占总人口的21%。按照我国的传统文化和生活习惯,绝大部分老年人以居家养老为主,但由于空巢家庭越来越多,选择居家养老的老年人无法得到居家照护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居家养老需要不断探索模式创新。

通过建立“时间银行”储备机制,能够为居家养老探索一条有效的渠道和解决路径。

“时间银行”的概念产生于上世纪80年代,由美国人埃德加·卡恩提出,并由瑞士联邦社会保险部作为一个养老项目进行开发,其宗旨是用自己帮助别人居家养老支付的时间换取自己将来被别人居家服务的时间。如今,“时间银行”在欧美已成为一种深入人心的社区互助模式,遍及全球30多个国家,仅英国就有108家,美国也有53家官方认证的“时间银行”。在我国,武汉、南京等城市建立了“养老志愿服务时间储备银行”运行机制,我省淄博市也探索开展了“时间银行”志愿服务养老模式,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因此,建议我省试点推广“时间银行”运行和储备机制,引导社区居民形成新型互帮互扶邻里关系或社会关系,为养老解除后顾之忧。

一、搭建“时间银行”平台。建议由相关政府部门牵头,通过社区服务中心或委托相关机构,建立区域健全老年人的年龄结构信息、空巢老人和独居老人家庭信息数据库,形成服务提供方和供给方个人账户。利用“互联网+”设计“时间银行”系统,形成大数据,实现银行化的科学运行和数据管理。可以采取居家一对一服务的形式,志愿者为需要照料的老人在日常生活、住院医疗等方面提供帮助,把每个工作者的工作时间或接受服务者的时间按小时记录下来,为今后的互帮互助提供依据。

二、充实“时间银行”参与者队伍。向全社会发出招募信息,广泛招募居家服务志愿者,使每个社区都有志愿者,确保志愿者数量覆盖需要照料和帮助的家庭。志愿者必须有充裕的时间去照顾需要帮助的老人,其服务时数将会存入“时间银行”的个人账户内,当其自己遭遇困难时就可以从中支取“被服务时间”。条件成熟时可以使“时间银行”账户信息和个人社保信息挂钩,若志愿者在去世前没有使用完储存在“时间银行”中的服务时间,则可以把这些小时数转赠给遗产继承人。

三、加强“时间银行”推广和宣传。通过典型示范、媒体报道等宣传“时间银行”在互助居家养老方面的意义和作用,提高志愿者对“时间银行”的认知,鼓励更多的志愿者参与进来。鼓励遍地开花,政府引导下在不同地方进行“时间银行”试点,逐步积累和总结经验,形成相对完善的运行机制。

本网站由北京凯行同创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中国致公党版权所有京ICP备1001284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