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方要闻 > 四川
关于禁止个人护理及化妆品中添加塑料微珠的建议

  冯小明(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致公党四川省委副主委)说:

  据估计,全球每年有约800万吨的塑料垃圾进入海洋。塑料垃圾不仅影响海洋生态环境、威胁海洋生物生存,进入水环境的微塑料(直径小于5mm的塑料)因容易吸附环境中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并被底端生物摄入,从而引发污染生物链的连锁反应。海洋微塑料来源于较大型塑料垃圾的碎裂或初级微塑料(进入海洋时体积原本就非常微小的塑料),大多数进入海洋中的微塑料都属于意外排放,而仅有个人护理及化妆品中的微塑料(塑料微珠)排放到环境是人为导致的。尽管个人护理及化妆品中的塑料微珠占全球排入海洋中的塑料垃圾总重量是相当小的一部分,然而由于塑料微珠较小粒度,实际排放的颗粒数量十分庞大,表面积巨大,呼附能力极强,对环境威胁极大。鉴于塑料颗粒对于生态环境造成的不可挽回及不可估量的侵害,近三年来,已有近10个国家已相继出台法规禁止个人护理及化妆品中的塑料微珠,联合国环境署发起的“清洁海洋”运动中也呼吁各国加入解决包括去除个人护理及化妆品中的塑料微珠的问题。作为在解决全球海洋塑料问题上扮演重要角色的中国,应尽快响应国际环保呼吁,出台相关禁止法规,从源头上制止塑料微珠从个人护理及化妆品中排向环境。

  为此,建议:

  1.尽快出台关于禁止制造、进口和销售含有塑料微珠的个人护理及化妆品的相关法规。以立法制止化妆品中微塑料对环境的危害,已成为各国解决该问题的共识。建议出台的限制塑料微珠的法规中应包括关于塑料微珠成分及所限制的个人护理及化妆品类别等名词的明确定义;法规中应明确各阶段规定生效的具体时间以及违反规定的相关惩罚等。这既可有效减少全球每年进入海洋的塑料微珠总量,又可防止含有塑料微珠的产品从其它已有限制塑料微珠法规的国家转向中国市场进行销售。

  2.加大对个人护理及化妆品制造商、零售商停止生产和销售含有塑料微珠的产品的监督检查力度。据不完全统计,全球已有超过100家个人护理产品制造商和零售商承诺不生产、销售含有塑料微粒的产品,包括制造商联合利华、宝洁、强生、零售商宜家家居,乐购等。同样是具有去角质功能的护理产品,更为环保的产品会选用天然、对环境友好的成分,如大米、盐、糖、竹、核桃壳、水合硅石等作为产品中的摩擦剂。以某品牌的一款“磨砂祛痘深润洁面乳”为例,其旧包装成分表中含有塑料微珠成分“氧化聚乙烯”,而新包装中使用了“水合硅石”替代塑料微珠成分,且价格不变。由此可见,日化行业完全可以有不用塑料微珠的替代成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等相关部门,应对市面上的产品加强监督检查,以保证各企业遵守停产停售含有塑料微珠的个人护理及化妆品的法规。

  3.妥善处理市场上现有的含有塑料微珠的个人护理及化妆品。市场监管部门应勒令召回市场上现有的含塑料微珠的个人护理及化妆品,以避免塑料微珠继续排向环境。同时,应联合科研机构,研究并设计方案以妥善处理含塑料微珠的产品,妥当处理被召回的问题产品,处理的方式应该符合环境友好原则,不增加环境中塑料微珠的排放。

  4.加大宣传力度,提升公民对塑料微珠危害的认识水平。相关主管部门应为法规的出台做充分的宣传及意见征集,让制造商与零售商充分了解法规内容。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消费者对个人护理及化妆品中塑料微珠危害的认识,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倡导消费者拒绝购买含有塑料微珠的产品。

  5.加强关于个人护理及化妆品中塑料微珠对环境与健康影响的科学研究,加强对其它来源的微塑料之于环境与健康危害的风险评估与应对防范。虽然微塑料作为在海洋环境中的大量污染物被广泛研究,然而其对人体潜在的健康影响才刚刚被认识。由于目前在采样和识别微塑料技术的局限性,测量和评估微塑料在人体真实的暴露浓度是当前科学的挑战。只有提升我们对微塑料在人体暴露水平的了解,才能解开微塑料潜在的毒理学机制和其中可能的健康影响。

   

本网站由北京凯行同创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中国致公党版权所有京ICP备1001284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