壬辰金秋,首都北京再次成为全世界瞩目的焦点,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此隆重召开。十三亿中国人民又一次站在新的起跑线上,迎接新的挑战,追逐新的梦想,实现新的跨越!
“凡是涉及群众切实利益的决策都要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凡是损害群众利益的做法都要坚决防止和纠正。”两个新“凡是”宛如春风化雨,沁人心脾。
关注民生是中共十八大报告的最大亮点。报告提出要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强社会建设。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这一阐述奏响了“民生改善”的时代最强音,引起人们的强烈共鸣。让百姓看到了惠及全体人民的社会体制改革的顶层设计,看到了执政党把握民生脉动的现实追求,让人坚信中国人民的生活一定会越来越美好。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这是千百年来有识之士的共同理想。先哲孟子有云:“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民本思想是孟子思想体系中的精华,他要求为政者“保民而王”、“与民同乐”,他推崇“得民心者得天下”,他提出“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 。他认为要想获得整个天下那就要获得民众,要想获得民众那就要获得民心,要想获得民心,那么民众所需要的,就给予他们,反对的则不要给予。
历朝历代的有识之士都非常重视民众的作用。唐朝的重要辅臣魏征曾向唐太宗提出“君,舟也,民,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治世名言。北宋政治家范仲淹也留下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千古名句。
众所周知,“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历史进步的动力”。
但纵观古今,真正视人民为国家之本,真正富民强邦的,是忠实地代表人民利益,一切从人民利益出发的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时期,中国共产党都始终把群众工作作为一项关系共产党事业生死存亡、兴衰成败的大事来抓,密切联系群众成为共产党的三大优良作风之一。“为人民服务”、“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等论述,既是共产党关于群众工作认识论的精华,也是群众工作实践论的客观反映。解放战争时期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推车推出来的。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举世瞩目成就的取得,最根本的原因也在于始终扎根人民群众,从人民群众中汲取不竭的智慧和力量。毛主席说过:“群众是真正的英雄”,“ 人民群众有无限的创造力”。共产党不断发展壮大,带领人民从胜利不断走向胜利,最根本的一条在于始终把“民”字放在了心中最高位置,始终坚持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新时代的大幕徐徐开启,作为新一代领导人的习总书记更是向全世界传递了新一届政府的奋斗宗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他强调,“我们一定要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夙夜在公,勤勉工作,努力向历史、向人民交出一份合格的答卷。”这番话,是新一届中共中央对人民的庄严承诺。“民”字立党心,党心连民心。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真正代表人民掌好权、用好权,切实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言简意赅,却高瞻远瞩,意义深远,尤其是对中国梦的阐述,更是道出了每个中华儿女的心声,令人为之一振:“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
中国梦形象生动地描绘了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理想,凝聚了全体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共中央的历史担当,成为海内外中华儿女的最大共识和最大驱动力,成为鼓舞全体人民团结奋进的精神旗帜和高昂旋律。实现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中国梦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梦,同世界各国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的梦想相通,不仅造福中国人民,而且造福各国人民。
有梦想的人生才会洋溢着幸福,有梦想的国度必定充盈着希望,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灿烂文明的伟大民族,是一个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希望与未来。只要拥有坚实的制度保障,只要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梦想就一定能插上腾飞的翅膀。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一个国家昌盛,民族振兴,人民和谐美满,幸福安康的崭新时代正在到来,中国梦的壮丽图景即将在中华大地徐徐拉开。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作者系福州市委会党员,本文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习实践活动” 征文中获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