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欧阳修说“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高尔基说:“读书,这个我们习以为常的过程,实际上是人的心灵和上下古今一切民族的伟大智慧相结合的过程。”毛泽东说:“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周恩来把“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作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要途径。这些与习总书记强调的在全党干部大兴学习之风是一脉相承的,都是讲读书能赐予我们智慧和人生的启迪,是实现中国梦的基本资本。在当今科技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却是一个充满竞争的、相对浮躁的和价值多元的社会,能静心读书和读一些好书的人的确少了。比如,在大学的象牙塔内看到有些天之骄子在课堂上依然翻转着手机,要么玩QQ、玩游戏或看小说之类的;在公交车上和其它公共场合经常看到“低头族”,以及许多人一回家就坐在沙发或躺在床上看电影、看微信和玩游戏等。在这疯狂的背后其实是这些人内心的空虚与迷茫,是信仰与理想的缺乏。习总书记强调大兴学习之风,让书来洗涤人们的心灵,让书来拯救迷惘的人生,让书来唤起国民的梦想。我们中华民族文化博大精深,老子让我们超然,孔子让我们中庸,庄周让我们开阔……在这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熏陶下,我们可以找到生命的真谛,感受大爱的永恒。你瞧,习总书记的学习之风吹遍了祖国的各个角落,“读书协会”或“读者协会” 遍地开花了,“周末读书日”活动丰富多彩,追求文雅、高尚的精神境界。绚丽多彩的花儿散发出幽雅的香味,净化了心灵,冲谈了浮躁。
习总书记指出读书要与实践相结合,也是我们党所坚持的马克思主义学风。明代医学家李时珍是边看书边采药行医,才有科学价值的著作《本草纲目》的问世。文化大师余秋雨是在冒着生命危险跋涉四万公里到世上最危险的地区亲身考察了人类古文明遗址后才沉淀下给人心灵震撼的《千年一叹》。我们不能只做读书的奴隶,不能流于形式,要把书真正作为我们生活的引路人,做到学以致用,正如孔子所认为的“学”是为了“行”,而且“行”是首要的。否则,就是“纸上谈兵”,导致兵败国衰。我是一名教师,我觉得传授学生知识与教育学生更是需要 “学习学习再学习,实践实践再实践”,只有这样才能与时俱进,才能把书本理论与社会生活相联系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使学生能够掌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应用到社会实践中去,成为未来社会的人才。比如,我们对留学生传播中华文化的时候,同时带他们进行中华文化社会实践,体验当地的历史文化、民俗文化和地理文化等,使他们真正明白中华文化的历史悠久与精髓所在。假如我教育学生没有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则就违背了“没有实践就没有发言权”的道理,那我还能用什么更好的资本来教育学生呢?
总之,“弦外之音三百曲,几声听真心自明。”我们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多读书、多学习、多实践。坚定“天下无难事,只要肯攀登”、“有志者事竟成”的信念,要坚持每天业余时间学习,工作与实际生活中实践,日积月累,从量变到质变,创造自己灿然的人生。爱因斯坦和鲁迅说过同样一句话:“人的差别在于业余时间。”台湾商界陈茂榜原来只是小学毕业就去当店员,自己用了八年的业余时间学习经济学与管理学知识,学习与实践相结合使他成为商界的奇才。我们要记住习总书记的话,赋予行动,热爱学习,因为热爱才会倾情投入,因为倾情投入,才会执着追求。让我们都充分利用时间读书学习吧,让读书成为我们生活的一种习惯,一种方式,让实践来夯实我们的人生!
(作者系厦门委会党员,本文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习实践活动” 征文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