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勉奋进韧如铁 桑梓育人向未来--访华侨大学信息学院吴逢铁博士
吴逢铁
博士,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1984年毕业于华侨大学物理系留校从事激光的教学和科研究工作。88-91年,94-95年公派到菲律宾国立大学(U.P.)国家物理所(NIP)留学,获物理硕士和博士学位。教学方面:讲授《光电子学导论》、《激光器件与技术》、《光电子技术及应用》、《电动力学》、《专业英语》、《大学物理》等多门研究生和本科生课程。科研方面:多次主持和参加国家和省部级基金课题研究,已有成果通过鉴定。目前已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百余篇,其中有51篇论文被国际权威的引文索引SCI和EI收录,论文多次被国内外学者引用。四篇论文分别于2000年、2003年、2006年和2008年获第五届、第六届、第七届和第八届福建省科协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二等和三等奖。多次应邀前往美国、日本、法国、俄罗斯、波兰、澳大利亚等国参加国际会议并应邀作学术报告。学术访问了德国、奥地利等国家。担任全国核心期刊《光电子·激光》、《激光杂志》和《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编委,国际光学工程学会(SPIE)、美国光学学会(OSA)和美国科学促进会(AAAS)会员、中国光学学会高级会员和中国物理学会会员。政协泉州市委员会第九、第十届委员。曾获得华侨大学教学优秀奖、华侨大学优秀科研工作者,被评为华侨大学跨世纪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2001年破格晋升教授。
峥嵘岁月 不懈拼搏
1958年11月,吴逢铁出生于著名侨乡泉州古城。那是在大跃进和大炼钢铁的年代,他父亲--一位抗日战争时期的老党员乐滋滋地给他的三儿子取了一个带有时代烙印的名字--逢铁,希望儿子长大以后能够成钢成材。泉州师范附小和泉州第一中学给予青少年时代的他丰富的知识和无尽的快乐。学工、学农、学军和发展体育运动,使他的综合素质得到了全面的发展。1975年的夏天,吴逢铁高中毕业,他满腔热血响应时代的召唤,到农村这片广阔的天地接受再教育。在那里,他的人生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
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他因为其父的所谓"问题",被取消入学考试的资格,这位泉州一中的高才生,依旧在泉州市的北峰公社接受再教育。1978年,吴逢铁好不容易争取到考试资格,并在总分500分的卷面上考得433.5分的好成绩,这一成绩在当时全国的任何一所高校都上了录取线,但同样因为政审有"问题"未被录取。1979年,他再次参加高考,经过多方努力,省高招办在最后的时刻为他的政审开了绿灯。华侨大学招生负责人以他们独到的眼光和同情心,破例接收了这位特殊的新生,终于在开学一个月后,他拿到华侨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实现了读大学的愿望。
机会来之不易,吴逢铁格外珍借。在学习上,他努力拼博,同时积极参加学校的各种社会活动,曾担任校学生文学社的理事,在全校学生乒乓球比赛中获得好的名次。他以学习勤奋,兴趣广泛在系里闻名。华侨大学为吴逢铁提供优越的学习条件,他增修了一年的英语课程,成为一位令人赞赏的优秀学生。
1984年7月,吴逢铁从华侨大学物理系毕业,并以优异的成绩留在该系的近代光学研究室工作。感谢近代光学研究室的林星和张文珍二位教授,他们重视对年轻人的培养,给吴逢铁予悉心的指导,为他的科学研究工作尽可能多地创造条件。吴逢铁留校不久,适逢第二届国际激光学术会议在美国的西雅图召开。林星和张文珍让出这次难得的学术交流的机会,推荐吴逢铁带上他们三人合作的学术论文出席这次会议。在这次会议上,吴逢铁认识了中国激光事业的开拓者邓锡铭教授,结识国际激光学术界的朋友,拓宽了自己的研究视野。
吴逢铁以加倍努力的工作报答学校和老师所给予的关怀,他先后承担和参加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七项省部级自然科学基金的科研项目。作为主要研究人员,其科研项目通过了国家教委鉴定。在教学方面,他辅导和讲授《激光原理》、《超短光脉冲》、《光电子技术与应用》等课程,汇编了《激光原理》习题集,并参与编写《光电子技术与应用》教材,同时和其它老师合作在《物理学报》、《光学学报》、《中国激光》、《激光与红外》等学术刊物发表了多篇学术论文。吴逢铁全身全意地投入工作,希望能为教育和培养他的母校多尽自己的一份贡献。
留学海外 勤勉奋进
好机会总是属于勤奋和有准备的人们。1989年元月,在陈守仁家族基金的资助下,学校选派吴逢铁赴菲律宾大学国家物理所留学,攻读硕士学位。刚到菲律宾之初,爱国侨领、菲律宾商联总会理事长陈永栽先生宴请包括吴逢铁在内的华侨大学留学生,相互交流中殷切希望他们学成之后能为国服务。吴逢铁没有辜负他的期望。
菲律宾是一个风光秀丽的岛国,国立菲律宾大学是该国最负盛名的高等学府,也曾经是亚洲十大名牌大学之一。刚到菲律宾,吴逢铁无暇顾及异国秀丽的风光,来不及拜会在菲国的众多亲戚,立即转入紧张的学习生活。按照菲律宾大学规定,攻读理学硕士学位,必须修满8门学位课程,并完成硕士论文;攻读博士学位,同样必须修满8门学位课程及完成博士论文。吴逢铁的心动了,他想,何不在这二年多时间里,将硕士课程和博士课程全部完成呢!这次出国留学,可是一次极好的机会啊,但是,在两年多的时间里拿下16门课程,却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同去留学的中国留学生劝他,何必如此苦了自己,而吴逢铁却未能所动,他认定的路,坚决要走下去。
于是,在菲律宾大学学习的日日夜夜,吴逢铁的时间表上没有节日和假日。除要克服语言上的障碍,他还必须在同样的时间里,比别人多完成一倍的课程。此外,他还要利用原已不多的业余时间,继续他的研究工作,菲律宾的秀丽风光是迷人的,亲戚的邀请是盛情难却的,吴逢铁都不能划出这部分旅游访友的时间。在菲律宾大学的留学生宿舍,吴逢铁窗口的灯光几乎都是亮到凌晨二、三点钟才熄灭。艰巨的学习任务,使他健壮的身体垮了下去。他消瘦了,患上了胃溃疡及胃出血,然而在困难面前,吴逢铁丝毫没有改变初衷。
按照菲律宾大学学籍规定,全日制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的理科研究生每学期可注册9至12学分,最高不得超过12学分。但这个规定却被吴逢铁给破了。吴逢铁留学菲律宾大学的最后一个学期,他向菲大负责注册的官员申请24学分,把这位官员吓了一跳,并理所当然地拒绝他的请求。吴逢铁一再向这位官员说明情况,希望得到支持。这位官员被吴逢铁的执著所感动,表示只要校长批准,就可以开了先例注册。于是,次日,一份情真意切的报告,分别被转到国家物理所所长,理学院院长和负责教学工作的菲律宾大学副校长的案头。这三位官员也被他的真诚所感动,破例在报告上签上同意注册。当吴逢铁获准注册24学分的同时,菲律宾大学国家物理所聘请他担任助理研究的职务。
学术研讨 大展身手
除了读书,吴逢铁还积极参加学术研讨活动,先后参加两届菲律宾全国物理学会学术学会,并在会议上宣读学术论文,其论文收入学术会议论文集。鉴于他的学术成绩,菲律宾国家物理学会吸收他为会员。
1991年3月,吴逢铁完成了在菲律宾大学的学习任务,获得理学硕士学位,并修完绝大部分的博士课程。他谢绝了导师和亲戚的挽留,如期返回培养和造就他的华侨大学。
回校后,吴逢铁向学校领导汇报自己在菲律宾大学的学习情况,希望今后能有机会修完余下的一门博士课程,完成博士论文、申请博士学位。他的想法得到领导的支持。另一面,他积极投入教学和科研工作,并担任三、四年级的班主任。不久,他被评为讲师,这时,他已在各种学术刊物上发表了20多篇学术论文。他担任班主任的班级,学习风气浓厚,成绩突出。毕业时有3位毕业生被推荐保送攻读硕士学位(当年全校共有七名保送生),该班也同时被评为校的优秀班级。
为了支持吴逢铁完成博士学位,1993年9月华侨大学选派他作为国内访问学者赴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进修,并征得菲律宾大学同意,邀请著名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邓锡铭教授担任吴逢铁的博士论文导师。在上海的分分秒秒,对吴逢铁来说,都显得那么珍贵。他每天的大部分时间,都泡在光机所的实验室。良好的实验条件,使他如鱼得水。在邓锡铭院士和杨香春研究员的指导下,他先后完成了多篇高质量学术论文,并发表于国内外著名的激光和光学杂志。
1994年7月,吴逢铁再度踏进了菲律宾大学校门,修完博士学位课程余下的3个学分,并完成博士论文。他的硕士导师、菲律宾国家杰出的中青年科学家国家物理所教授达诺娜博士欣然答应担任他的副博士导师。1994年12月,吴逢铁答辩的博士论文《非稳腔CPM激光器及微微秒脉冲非线性效应》获得由5位教授组成的答辩组的全票通过。专程前往菲律宾参加吴逢铁博士论文答辩组的邓锡铭院士,对他的论文给予高度的评价。辛勤的耕耘,终有结果。吴逢铁以名列菲大国家物理所当年所有毕业生(包括本科生和研究生)第一的优异成绩取得了博士学位。出色的学习成绩,使他获得了菲律宾大学优秀生和理学院优秀生的荣誉称号。在华侨大学赴菲的几十名留学生中,他是第一位也是至今为止唯一一位获得博士学位的留学生。在完成博士论文后,吴逢铁还特意邮寄一份回馈给陈守仁先生。在论文的扉页上,他用隽秀的字迹写下了对陈先生的感激之语,深深感谢他对自己的栽培。
情系桑梓 悉心育人
天道酬勤,吴逢铁成功了,但这个时候他更想念培养和支持他完成学业的华侨大学。"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这是他为人处世的人生信条。他深知华侨大学急需人才,当时的华侨大学仅有两位博士。在毕业典礼上,菲律宾大学理学院院长杨戈博士再次诚恳表示,希望吴逢铁能够留在菲大工作,并愿意为他提供理想的职位,而他又一次婉言谢绝了。
1995年5月,吴逢铁告别了菲律宾大学的老师,谢绝了亲戚们的挽留,和专程赴菲出席毕业典礼的夫人及儿子一起搭上民航班机,飞回他日思夜想的祖国。当走进熟悉的华侨大学校园,吴逢铁的心情是不平静的,他圆满地完成了学校托付的学习任务,没有辜负老师和同事们的培养和期望,他又能够在这日益进步的大学里一展身手,为学校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更上一层楼贡献自己的文思与智慧。
"传播知识,启迪思维,追求智慧,完善人格",这是吴逢铁一如继往的教育风格。宝贵的留学经历让吴逢铁的教学工作更加得心应手,流利的专业英语,使得他能娴熟地运用双语教学,每一次授课他都力求有新的突破,尽可能的将内容讲解得细致深入,通俗易懂,并结合自己做研究的经验,使讲课内容既富有理论深度又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为此,他查阅了大量的图书资料,并关注国外的研究动向,让学生及时接触到最新的信息。不喜欢说大道理的他,十分注重课堂育人的效果。关注学生的内心,贴心的交流,劝导、鼓励同学要奋发图强,这些悉心的言语和关怀拉近了吴逢铁和学生们的距离。由于讲课条理清晰,教学效果良好,他在学校专家和学生的评教上均为优秀,因此获得了华侨大学教学优秀奖。
作为一名研究生导师,至今他已高质量的培养多名研究生,他们的成绩突出,几乎每位研究生都能在高级别的学术杂志发表多篇论文。让吴逢铁特别印象深刻的是2004级光学硕士的曾夏辉同学,专科出身的他,在吴逢铁的悉心指导下,同时凭借其良好的悟性和不懈的努力,终于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绩。他的论文被评为2007年度华侨大学优秀硕士论文(当年全校仅有8名硕士生获此殊荣)。同时他在SCI和EI收录的国内外权威学术期刊,如《物理学报》、《Optics
Engineering》、《中国激光》等发表了系列论文。一次参加2006年的全国光学年会的机缘中,吴逢铁将曾夏辉引荐给中国工程院范滇元院士,而今曾夏辉终于也考上了他的博士生,继续学习深造。团结、协作、互助的团队精神,一直是吴逢铁在教学科研中所倡导的,许多课题是在老师和研究生共同努力下完成的,他感慨于团队合作的力量。
吴逢铁不仅对学生的学业尽职尽责,还非常关心学生的生活,对贫困的研究生更是倾囊相助,鼓励支持他们完成学业。每一届研究生新生入学后,他都要带着他们攀登清源山,参观开元寺、灵山圣墓等名胜古迹,一同欣赏闽南的秀丽风光,为他们讲解古城泉州悠久的历史文化。师生间的友谊就这样在平日的相处中累积,学生们感动于吴逢铁的无私关爱和奉献,总是在每年的教师节为他献上心底最诚挚最温暖的祝福。
而今的吴逢铁,他的研究方向主要包括激光光束的传输与变换,新型光束,新型固体激光谐振腔,短脉冲激光及其非线性光学效应讲授多门研究生和本科生的专业和基础课程。因为教学工作的需要,他辛勤奔波于泉州厦门两校区之间。在厦门校区给本科生上课,在泉州校区给研究生上课,还要指导高年级研究生的研究工作,而自己的科研工作仍然要抓紧进行,除此之外还必须履行好党派和政协工作方面的职责,但对这一切他从没说过一次累。
致力为公 进言献策
吴逢铁除了做好本职教学工作,还积极参与党派工作,开展海外联谊工作。目前他担任中国致公党华侨大学总支副主委,致公党泉州市海外联络工作委员会委员,致公党福建省委会海外联络与留学人员工作委员会委员。
谨慎务实的工作作风,尽职尽责的工作态度,吴逢铁的党派工作获得了肯定和好评。2001年和2007年,他分别当选政协第九届、第十届泉州市委员会委员,积极参加每年一度的政协会议,认真履行委员职责,踊跃参政议政。
几年来吴逢铁多次参加市政协组织的委员视察活动,如到永春、德化、炼油厂、关岭村等地实地考察,深入了解社情民意,掌握第一手资料,以便更有效的提出相关议案,为民众利益而积极奔走。作为第一提案人他提出了事关泉州人民切身利益的八项议案,诸如《关于完善西湖公园管理和建设的几点建议》、《关于加快办理规划小区自建房房屋产权证的提议》、《放学时间开放学校操场解决交通堵塞的建议》等,全部立案,这些提案经有关部门办理落实得到了较满意的答复和结果。
同时,他积极参加华侨大学党委及统战部组织的党派负责人及人大政协委员会的季谈会,进言献策,为这样一所为侨服务的侨校的建设和发展尽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志存高远 孜孜追求
兢兢业业、探索求真的科学精神,为吴逢铁的科研活动注入了一道道的生命力,正是在这样的工作态度的指引下,他取得了骄人的科研成果。由于教学和科研等方面工作的出色表现,1998年获华侨大学教学优秀奖,被评为华侨大学1998-1999年度优秀科研工作者,被评为华侨大学跨世纪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
热衷光学研究的他,身兼数职,现任国际光学工程学会(SPIE)、美国光学学会(OSA)和美国科学促进协会(AAAS)会员、中国光学学会高级会员和中国物理学会会员,这些地方留下了他的身影和风采。同时,他还被聘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光电子·激光》、《激光杂志》和《华侨大学学报》编委。
此外,吴逢铁主持和参加了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课题、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首届福建省优秀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基金,国侨办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他的研究成果"对撞脉冲锁模Nd:YAG激光器的研制"和"超短光脉冲与非线性介质的作用"通过国家教育部科技司鉴定。"CPM,Nd:YAG激光系统的设计与机理探讨"通过了华侨大学理论成果鉴定。
至今,吴逢铁的四篇论文分别于2000年、2003年、2006年和2008年获第五届、第六届、第七届和第八届福建省科协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二等奖和三等奖,另有其它四篇论文获省、部级优秀学术论文奖。他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有50多篇被国际权威的引文索引SCI和EI收录,并多次被国内外同行引用。
"参加学术会议,收获的不仅是知识,还能感受国际光学大师们的魅力,在交流中不断地拓宽自己的视野",吴逢铁在接受采访时如是说。他于1986年和1999年分别两次前往美国西雅图和圣荷塞出席国际激光学术会议,1999年出席在日本大阪召开的"先进高功率激光"国际学术会议,2002年出席在法国召开的"第25届高速摄影和光子学"学术会议,并对德国和奥地利进行学术访问。2003年出席在俄罗斯圣彼得堡召开的"第十一届激光光学"国际学术会议,2005年出席在波兰华沙召开的"光学和光电子学"学术会议,2008年出席在澳大利亚悉尼召开的"2008悉尼国际光学委员会第21届会议"。每次出席会议,吴逢铁都应邀作学术报告,借此机会和国内外同行进行广泛的学术交流,同时向与会成员介绍和展示母校华侨大学。而他的教学和科研水平也随着这些知识和经验的累积不断提高。由于学术上的成果突出,2001年任职副教授仅三年的吴逢铁被破格晋升教授。
只有启程,才会达到理想的终点;只有拼搏,才会取得辉煌的成功;只有播种,才能收获丰硕的果实;只有奋斗,才能品味幸福的人生。
吴逢铁深深地感谢华侨大学,倘若当初没有华侨大学的眷顾,也许不会有今天的这一切荣耀。他时时享受着华侨大学清幽的环境和进取的工作氛围,见证着华侨大学的一年又一年的发展历程,与其他教师共同在这片热土上辛勤耕耘,播种育人。在谈及自己工作的长远目标和最大的心愿时,吴逢铁深深地希望可以通过孜孜不倦的追求,加强学科建设,提高华侨大学的光学研究水平,尽早为学校的光学专业添加博士点,以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光学人才,服务祖国现代化建设。(龚林思静
赵小波)
博士,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1984年毕业于华侨大学物理系留校从事激光的教学和科研究工作。88-91年,94-95年公派到菲律宾国立大学(U.P.)国家物理所(NIP)留学,获物理硕士和博士学位。教学方面:讲授《光电子学导论》、《激光器件与技术》、《光电子技术及应用》、《电动力学》、《专业英语》、《大学物理》等多门研究生和本科生课程。科研方面:多次主持和参加国家和省部级基金课题研究,已有成果通过鉴定。目前已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百余篇,其中有51篇论文被国际权威的引文索引SCI和EI收录,论文多次被国内外学者引用。四篇论文分别于2000年、2003年、2006年和2008年获第五届、第六届、第七届和第八届福建省科协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二等和三等奖。多次应邀前往美国、日本、法国、俄罗斯、波兰、澳大利亚等国参加国际会议并应邀作学术报告。学术访问了德国、奥地利等国家。担任全国核心期刊《光电子·激光》、《激光杂志》和《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编委,国际光学工程学会(SPIE)、美国光学学会(OSA)和美国科学促进会(AAAS)会员、中国光学学会高级会员和中国物理学会会员。政协泉州市委员会第九、第十届委员。曾获得华侨大学教学优秀奖、华侨大学优秀科研工作者,被评为华侨大学跨世纪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2001年破格晋升教授。
峥嵘岁月 不懈拼搏
1958年11月,吴逢铁出生于著名侨乡泉州古城。那是在大跃进和大炼钢铁的年代,他父亲--一位抗日战争时期的老党员乐滋滋地给他的三儿子取了一个带有时代烙印的名字--逢铁,希望儿子长大以后能够成钢成材。泉州师范附小和泉州第一中学给予青少年时代的他丰富的知识和无尽的快乐。学工、学农、学军和发展体育运动,使他的综合素质得到了全面的发展。1975年的夏天,吴逢铁高中毕业,他满腔热血响应时代的召唤,到农村这片广阔的天地接受再教育。在那里,他的人生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
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他因为其父的所谓"问题",被取消入学考试的资格,这位泉州一中的高才生,依旧在泉州市的北峰公社接受再教育。1978年,吴逢铁好不容易争取到考试资格,并在总分500分的卷面上考得433.5分的好成绩,这一成绩在当时全国的任何一所高校都上了录取线,但同样因为政审有"问题"未被录取。1979年,他再次参加高考,经过多方努力,省高招办在最后的时刻为他的政审开了绿灯。华侨大学招生负责人以他们独到的眼光和同情心,破例接收了这位特殊的新生,终于在开学一个月后,他拿到华侨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实现了读大学的愿望。
机会来之不易,吴逢铁格外珍借。在学习上,他努力拼博,同时积极参加学校的各种社会活动,曾担任校学生文学社的理事,在全校学生乒乓球比赛中获得好的名次。他以学习勤奋,兴趣广泛在系里闻名。华侨大学为吴逢铁提供优越的学习条件,他增修了一年的英语课程,成为一位令人赞赏的优秀学生。
1984年7月,吴逢铁从华侨大学物理系毕业,并以优异的成绩留在该系的近代光学研究室工作。感谢近代光学研究室的林星和张文珍二位教授,他们重视对年轻人的培养,给吴逢铁予悉心的指导,为他的科学研究工作尽可能多地创造条件。吴逢铁留校不久,适逢第二届国际激光学术会议在美国的西雅图召开。林星和张文珍让出这次难得的学术交流的机会,推荐吴逢铁带上他们三人合作的学术论文出席这次会议。在这次会议上,吴逢铁认识了中国激光事业的开拓者邓锡铭教授,结识国际激光学术界的朋友,拓宽了自己的研究视野。
吴逢铁以加倍努力的工作报答学校和老师所给予的关怀,他先后承担和参加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七项省部级自然科学基金的科研项目。作为主要研究人员,其科研项目通过了国家教委鉴定。在教学方面,他辅导和讲授《激光原理》、《超短光脉冲》、《光电子技术与应用》等课程,汇编了《激光原理》习题集,并参与编写《光电子技术与应用》教材,同时和其它老师合作在《物理学报》、《光学学报》、《中国激光》、《激光与红外》等学术刊物发表了多篇学术论文。吴逢铁全身全意地投入工作,希望能为教育和培养他的母校多尽自己的一份贡献。
留学海外 勤勉奋进
好机会总是属于勤奋和有准备的人们。1989年元月,在陈守仁家族基金的资助下,学校选派吴逢铁赴菲律宾大学国家物理所留学,攻读硕士学位。刚到菲律宾之初,爱国侨领、菲律宾商联总会理事长陈永栽先生宴请包括吴逢铁在内的华侨大学留学生,相互交流中殷切希望他们学成之后能为国服务。吴逢铁没有辜负他的期望。
菲律宾是一个风光秀丽的岛国,国立菲律宾大学是该国最负盛名的高等学府,也曾经是亚洲十大名牌大学之一。刚到菲律宾,吴逢铁无暇顾及异国秀丽的风光,来不及拜会在菲国的众多亲戚,立即转入紧张的学习生活。按照菲律宾大学规定,攻读理学硕士学位,必须修满8门学位课程,并完成硕士论文;攻读博士学位,同样必须修满8门学位课程及完成博士论文。吴逢铁的心动了,他想,何不在这二年多时间里,将硕士课程和博士课程全部完成呢!这次出国留学,可是一次极好的机会啊,但是,在两年多的时间里拿下16门课程,却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同去留学的中国留学生劝他,何必如此苦了自己,而吴逢铁却未能所动,他认定的路,坚决要走下去。
于是,在菲律宾大学学习的日日夜夜,吴逢铁的时间表上没有节日和假日。除要克服语言上的障碍,他还必须在同样的时间里,比别人多完成一倍的课程。此外,他还要利用原已不多的业余时间,继续他的研究工作,菲律宾的秀丽风光是迷人的,亲戚的邀请是盛情难却的,吴逢铁都不能划出这部分旅游访友的时间。在菲律宾大学的留学生宿舍,吴逢铁窗口的灯光几乎都是亮到凌晨二、三点钟才熄灭。艰巨的学习任务,使他健壮的身体垮了下去。他消瘦了,患上了胃溃疡及胃出血,然而在困难面前,吴逢铁丝毫没有改变初衷。
按照菲律宾大学学籍规定,全日制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的理科研究生每学期可注册9至12学分,最高不得超过12学分。但这个规定却被吴逢铁给破了。吴逢铁留学菲律宾大学的最后一个学期,他向菲大负责注册的官员申请24学分,把这位官员吓了一跳,并理所当然地拒绝他的请求。吴逢铁一再向这位官员说明情况,希望得到支持。这位官员被吴逢铁的执著所感动,表示只要校长批准,就可以开了先例注册。于是,次日,一份情真意切的报告,分别被转到国家物理所所长,理学院院长和负责教学工作的菲律宾大学副校长的案头。这三位官员也被他的真诚所感动,破例在报告上签上同意注册。当吴逢铁获准注册24学分的同时,菲律宾大学国家物理所聘请他担任助理研究的职务。
学术研讨 大展身手
除了读书,吴逢铁还积极参加学术研讨活动,先后参加两届菲律宾全国物理学会学术学会,并在会议上宣读学术论文,其论文收入学术会议论文集。鉴于他的学术成绩,菲律宾国家物理学会吸收他为会员。
1991年3月,吴逢铁完成了在菲律宾大学的学习任务,获得理学硕士学位,并修完绝大部分的博士课程。他谢绝了导师和亲戚的挽留,如期返回培养和造就他的华侨大学。
回校后,吴逢铁向学校领导汇报自己在菲律宾大学的学习情况,希望今后能有机会修完余下的一门博士课程,完成博士论文、申请博士学位。他的想法得到领导的支持。另一面,他积极投入教学和科研工作,并担任三、四年级的班主任。不久,他被评为讲师,这时,他已在各种学术刊物上发表了20多篇学术论文。他担任班主任的班级,学习风气浓厚,成绩突出。毕业时有3位毕业生被推荐保送攻读硕士学位(当年全校共有七名保送生),该班也同时被评为校的优秀班级。
为了支持吴逢铁完成博士学位,1993年9月华侨大学选派他作为国内访问学者赴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进修,并征得菲律宾大学同意,邀请著名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邓锡铭教授担任吴逢铁的博士论文导师。在上海的分分秒秒,对吴逢铁来说,都显得那么珍贵。他每天的大部分时间,都泡在光机所的实验室。良好的实验条件,使他如鱼得水。在邓锡铭院士和杨香春研究员的指导下,他先后完成了多篇高质量学术论文,并发表于国内外著名的激光和光学杂志。
1994年7月,吴逢铁再度踏进了菲律宾大学校门,修完博士学位课程余下的3个学分,并完成博士论文。他的硕士导师、菲律宾国家杰出的中青年科学家国家物理所教授达诺娜博士欣然答应担任他的副博士导师。1994年12月,吴逢铁答辩的博士论文《非稳腔CPM激光器及微微秒脉冲非线性效应》获得由5位教授组成的答辩组的全票通过。专程前往菲律宾参加吴逢铁博士论文答辩组的邓锡铭院士,对他的论文给予高度的评价。辛勤的耕耘,终有结果。吴逢铁以名列菲大国家物理所当年所有毕业生(包括本科生和研究生)第一的优异成绩取得了博士学位。出色的学习成绩,使他获得了菲律宾大学优秀生和理学院优秀生的荣誉称号。在华侨大学赴菲的几十名留学生中,他是第一位也是至今为止唯一一位获得博士学位的留学生。在完成博士论文后,吴逢铁还特意邮寄一份回馈给陈守仁先生。在论文的扉页上,他用隽秀的字迹写下了对陈先生的感激之语,深深感谢他对自己的栽培。
情系桑梓 悉心育人
天道酬勤,吴逢铁成功了,但这个时候他更想念培养和支持他完成学业的华侨大学。"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这是他为人处世的人生信条。他深知华侨大学急需人才,当时的华侨大学仅有两位博士。在毕业典礼上,菲律宾大学理学院院长杨戈博士再次诚恳表示,希望吴逢铁能够留在菲大工作,并愿意为他提供理想的职位,而他又一次婉言谢绝了。
1995年5月,吴逢铁告别了菲律宾大学的老师,谢绝了亲戚们的挽留,和专程赴菲出席毕业典礼的夫人及儿子一起搭上民航班机,飞回他日思夜想的祖国。当走进熟悉的华侨大学校园,吴逢铁的心情是不平静的,他圆满地完成了学校托付的学习任务,没有辜负老师和同事们的培养和期望,他又能够在这日益进步的大学里一展身手,为学校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更上一层楼贡献自己的文思与智慧。
"传播知识,启迪思维,追求智慧,完善人格",这是吴逢铁一如继往的教育风格。宝贵的留学经历让吴逢铁的教学工作更加得心应手,流利的专业英语,使得他能娴熟地运用双语教学,每一次授课他都力求有新的突破,尽可能的将内容讲解得细致深入,通俗易懂,并结合自己做研究的经验,使讲课内容既富有理论深度又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为此,他查阅了大量的图书资料,并关注国外的研究动向,让学生及时接触到最新的信息。不喜欢说大道理的他,十分注重课堂育人的效果。关注学生的内心,贴心的交流,劝导、鼓励同学要奋发图强,这些悉心的言语和关怀拉近了吴逢铁和学生们的距离。由于讲课条理清晰,教学效果良好,他在学校专家和学生的评教上均为优秀,因此获得了华侨大学教学优秀奖。
作为一名研究生导师,至今他已高质量的培养多名研究生,他们的成绩突出,几乎每位研究生都能在高级别的学术杂志发表多篇论文。让吴逢铁特别印象深刻的是2004级光学硕士的曾夏辉同学,专科出身的他,在吴逢铁的悉心指导下,同时凭借其良好的悟性和不懈的努力,终于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绩。他的论文被评为2007年度华侨大学优秀硕士论文(当年全校仅有8名硕士生获此殊荣)。同时他在SCI和EI收录的国内外权威学术期刊,如《物理学报》、《Optics
Engineering》、《中国激光》等发表了系列论文。一次参加2006年的全国光学年会的机缘中,吴逢铁将曾夏辉引荐给中国工程院范滇元院士,而今曾夏辉终于也考上了他的博士生,继续学习深造。团结、协作、互助的团队精神,一直是吴逢铁在教学科研中所倡导的,许多课题是在老师和研究生共同努力下完成的,他感慨于团队合作的力量。
吴逢铁不仅对学生的学业尽职尽责,还非常关心学生的生活,对贫困的研究生更是倾囊相助,鼓励支持他们完成学业。每一届研究生新生入学后,他都要带着他们攀登清源山,参观开元寺、灵山圣墓等名胜古迹,一同欣赏闽南的秀丽风光,为他们讲解古城泉州悠久的历史文化。师生间的友谊就这样在平日的相处中累积,学生们感动于吴逢铁的无私关爱和奉献,总是在每年的教师节为他献上心底最诚挚最温暖的祝福。
而今的吴逢铁,他的研究方向主要包括激光光束的传输与变换,新型光束,新型固体激光谐振腔,短脉冲激光及其非线性光学效应讲授多门研究生和本科生的专业和基础课程。因为教学工作的需要,他辛勤奔波于泉州厦门两校区之间。在厦门校区给本科生上课,在泉州校区给研究生上课,还要指导高年级研究生的研究工作,而自己的科研工作仍然要抓紧进行,除此之外还必须履行好党派和政协工作方面的职责,但对这一切他从没说过一次累。
致力为公 进言献策
吴逢铁除了做好本职教学工作,还积极参与党派工作,开展海外联谊工作。目前他担任中国致公党华侨大学总支副主委,致公党泉州市海外联络工作委员会委员,致公党福建省委会海外联络与留学人员工作委员会委员。
谨慎务实的工作作风,尽职尽责的工作态度,吴逢铁的党派工作获得了肯定和好评。2001年和2007年,他分别当选政协第九届、第十届泉州市委员会委员,积极参加每年一度的政协会议,认真履行委员职责,踊跃参政议政。
几年来吴逢铁多次参加市政协组织的委员视察活动,如到永春、德化、炼油厂、关岭村等地实地考察,深入了解社情民意,掌握第一手资料,以便更有效的提出相关议案,为民众利益而积极奔走。作为第一提案人他提出了事关泉州人民切身利益的八项议案,诸如《关于完善西湖公园管理和建设的几点建议》、《关于加快办理规划小区自建房房屋产权证的提议》、《放学时间开放学校操场解决交通堵塞的建议》等,全部立案,这些提案经有关部门办理落实得到了较满意的答复和结果。
同时,他积极参加华侨大学党委及统战部组织的党派负责人及人大政协委员会的季谈会,进言献策,为这样一所为侨服务的侨校的建设和发展尽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志存高远 孜孜追求
兢兢业业、探索求真的科学精神,为吴逢铁的科研活动注入了一道道的生命力,正是在这样的工作态度的指引下,他取得了骄人的科研成果。由于教学和科研等方面工作的出色表现,1998年获华侨大学教学优秀奖,被评为华侨大学1998-1999年度优秀科研工作者,被评为华侨大学跨世纪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
热衷光学研究的他,身兼数职,现任国际光学工程学会(SPIE)、美国光学学会(OSA)和美国科学促进协会(AAAS)会员、中国光学学会高级会员和中国物理学会会员,这些地方留下了他的身影和风采。同时,他还被聘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光电子·激光》、《激光杂志》和《华侨大学学报》编委。
此外,吴逢铁主持和参加了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课题、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首届福建省优秀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基金,国侨办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他的研究成果"对撞脉冲锁模Nd:YAG激光器的研制"和"超短光脉冲与非线性介质的作用"通过国家教育部科技司鉴定。"CPM,Nd:YAG激光系统的设计与机理探讨"通过了华侨大学理论成果鉴定。
至今,吴逢铁的四篇论文分别于2000年、2003年、2006年和2008年获第五届、第六届、第七届和第八届福建省科协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二等奖和三等奖,另有其它四篇论文获省、部级优秀学术论文奖。他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有50多篇被国际权威的引文索引SCI和EI收录,并多次被国内外同行引用。
"参加学术会议,收获的不仅是知识,还能感受国际光学大师们的魅力,在交流中不断地拓宽自己的视野",吴逢铁在接受采访时如是说。他于1986年和1999年分别两次前往美国西雅图和圣荷塞出席国际激光学术会议,1999年出席在日本大阪召开的"先进高功率激光"国际学术会议,2002年出席在法国召开的"第25届高速摄影和光子学"学术会议,并对德国和奥地利进行学术访问。2003年出席在俄罗斯圣彼得堡召开的"第十一届激光光学"国际学术会议,2005年出席在波兰华沙召开的"光学和光电子学"学术会议,2008年出席在澳大利亚悉尼召开的"2008悉尼国际光学委员会第21届会议"。每次出席会议,吴逢铁都应邀作学术报告,借此机会和国内外同行进行广泛的学术交流,同时向与会成员介绍和展示母校华侨大学。而他的教学和科研水平也随着这些知识和经验的累积不断提高。由于学术上的成果突出,2001年任职副教授仅三年的吴逢铁被破格晋升教授。
只有启程,才会达到理想的终点;只有拼搏,才会取得辉煌的成功;只有播种,才能收获丰硕的果实;只有奋斗,才能品味幸福的人生。
吴逢铁深深地感谢华侨大学,倘若当初没有华侨大学的眷顾,也许不会有今天的这一切荣耀。他时时享受着华侨大学清幽的环境和进取的工作氛围,见证着华侨大学的一年又一年的发展历程,与其他教师共同在这片热土上辛勤耕耘,播种育人。在谈及自己工作的长远目标和最大的心愿时,吴逢铁深深地希望可以通过孜孜不倦的追求,加强学科建设,提高华侨大学的光学研究水平,尽早为学校的光学专业添加博士点,以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光学人才,服务祖国现代化建设。(龚林思静
赵小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