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履行职责 > 参政议政 > 社情民意
改革科研绩效考核评价体系促进科技创新发展的建议

  致公党员、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中科院“百人计划”研究员李才文反映:

  2015年,英国现代生物、斯普林格、爱思唯尔、自然等国际出版集团针对科研论文发表中的学术不端行为发布了4批集中撤稿公告,其中涉及中国作者的论文有117篇(占90 %以上);近日,斯普林格决定撤回107篇同行评议造假的论文,这些论文全部来自中国学者。近两年频繁出现的SCI(科学引文索引)论文撤稿事件给中国广大学者的科研诚信和学术声望造成了严重负面影响,科学研究中客观存在的学术不端行为再一次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

  目前的科研绩效考核评价体系,特别是论文、专利等与职称评定、晋升、升职加薪、奖项评选等直接挂钩的制度,客观上助长了部分科研人员学术不端行为,歪曲了科研成果发布的过程,违背了科学发展的规律,已经从根本上限制了科技创新发展。科研主管部门和相应经费管理部门应该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科学方案,完善科技成果评价体系,尊重科学研究的本质和内在规律,使科学研究回归其本质。对此,提出如下建议:

  一、正确看待SCI收录论文在科研成果评价中的权重

  目前,我国有些科研人员SCI论文的发表已经脱离了科研成果的正常发布过程,而是通过“产业链”流水线作业产生,从语言润色、投稿、专家评审,甚至实验设计、实施、数据分析、论文撰写都享受“一条龙”服务;片面追求发表SCI论文已成为我国科学和教育界一个畸形胎瘤。另外,汤森路透集团已经宣布将旗下包括SCI数据库在内的知识产权和科学信息业务高价转让给一家与科研毫无关系的投资公司,进行纯商业化运作。因此,在这种大环境下,SCI论文为主的评价体系已不能完全反映学术成果的客观水平。

  二、完善我国专业学术期刊建设,提升其国际影响力

  大多数国内专业期刊(包括SCI收录和中文核心期刊)的编委会由领域内的知名专家组成。但学术论文实际评审过程由编辑部办公室工作人员组织实施,名义上的主编、副主编等很少实际参与论文评审全过程,而承担具体工作的编辑部工作人员可能由于专业知识缺陷,不能有效甄别科研学术论文的真实水平。因此,国内科研人员在发表自己学术成果时,往往首先考虑是否能发表到国外的SCI收录英文期刊,最后才考虑投稿到国内专业学术期刊;如此恶性循环,导致国内有些学术期刊的水平持续下降。建议国内专业期刊进一步完善其编辑委员会,真正发挥专家在论文评审、发表过程中的作用,切实提升其国内外影响力。

  三、完善专利审批审核,促进科学与技术创新发展

  自2011年,我国专利申报总数居于世界第一位;然而,我国在海外的专利申请数量占比不足10%,同期的专利强国美国、日本和德国的海外专利申请量几乎占到各自申请总量的50%。这说明我国大多数专利的创造性未达到国外专利授权要求,或者专利缺乏实用价值,无法在国外获得专利授权。与学术论文发表类似,专利也是国内多数科研院所成果评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职称评定、晋升、升职加薪、奖项评选等直接挂钩,也由此催生了社会上数以万计的专利代理公司,提供“全链条”代理服务,制造了无数根本不具备创新性、无实用价值、不能实现成果转化的“垃圾专利”。为避免科研经费浪费,真正推动科技创新,建议国家专利审批机构完善专利审批、审核制度,保护真正的专利。

  四、建立和完善科技成果综合评价体系

  目前,国内大多数科研院所在对科研人员的科研成果进行评价时,所采用的量化指标主要是基于高水平论文(包括SCI论文)、专利、奖项数量等,这种导向性的量化评价体系,助长了科研人员片面追求论文发表、专利申请和奖项申报的动机和行为。滋润了一些以商业盈利为目的的出版集团、专利公司和中介等产业链条,如此恶性循环,成为科研经费浪费的主要渠道。如,有些国外出版集团专门推出篇幅不受限制、数量不受限制的电子期刊,其中50%以上论文源自中国研究人员。因此,建议科研主管部门和相应经费管理部门建立以解决科学问题和技术问题为导向的科技成果评价体系,科学评价论文、专利、奖项的价值,注重知识创新和成果转化前景,尊重国内外专家、行业技术人员和社会服务价值方面的评议。

本网站由北京凯行同创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中国致公党版权所有京ICP备1001284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