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理论天地
加快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体制建设是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推进民主政治建设的必由之路

  

  “发挥人民政协协商民主重要作用的实践与探索”征稿论文

  

  

  中共十八大提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政治体制改革、推进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进一步丰富了人民民主的实现形式,对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实现最广泛、最真实的民主指明了正确方向。十八大报告在在第五部分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和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第二个问题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中指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我国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要完善协商民主制度和工作机制,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报告首次提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这一重要概念,并明确了推进这一工作的着力方位、主要渠道、重点领域以及人民政协的作用等,提升了协商民主这一民主形式的地位和影响,也为新时期新阶段人民政协履行职能、发挥作用指明了方向和重点。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人民通过选举、投票行使权利和人民内部各方面在重大决策之前进行充分协商,尽可能就共同性问题取得一致意见,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

  的两种重要形式。这一重要论断,进一步从国家政治体制的角度明确了人民政协在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随着我国民主政治进程的推进,协商民主也必将成为政协工作创新发展的主要方向。我们要把加快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体制建设提高到这是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推进民主政治建设的必由之路的高度来认识。   

  一、我国人民政协的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议会民主的本质区别 

   尽管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号称其议会民主是最完善的民主制度,尽管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宪法和法律中宣称主权在民、国家权力归属国民,但西方民主实质上被掌控在少数资本家及政客手中这已是无可争辩的事实。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议会民主在国家政党制度上,普遍实行多党制或两党制。各政党代表各自利益集团的利益,相互之间是一种激烈竞争的非合作关系。为了争夺权力、上台执政,各政党往往不择手段,相互诋毁,造成社会分歧的人为扩大和加深,甚至导致政治动荡,国家内乱。由于在国家领导人和议会选举中往往要有强大的经济实力作为后盾,每届选举都要筹集和耗费巨资,普通老百姓除了一张选票投给既定人选之外,根本没有也不可能有什么实际意义上的民主。特别是西方国家把其“完善”的议会民主用强势推行到经济不发达的阿拉伯、中东和非洲国家以后,给这些国家和地区带来长期动乱、内战连绵、经济崩溃、民不聊生,使我们从另一个角度更为深刻的认识和见识了西方议会民主的本质就是少数财团和政客争夺权势的民主。西方国家的这种议会民主绝不适合中国的国情。

  而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和核心是人民当家作主,是绝大多数人享有的民主,绝不是金钱和财富说了算的民主。人民政协协商民主是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和参政党亲密合作、友好共事的上佳民主形式。人民政协协商民主,是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为载体和保障,形成了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在共同思想政治基础上的新型政党关系: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各民主党派参与国家政权领导,参与国家事务管理,是为了共同的理想和目标而与共产党亲密合作的友党和参政党;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在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选等重大问题上进行民主协商、科学决策,同心同德、集中力量办大事;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互相监督、肝胆相照,共同促进共产党领导的改善和参政党作用的加强。这种新型政党关系,强调执政党和参政党合作共事、求同存异、民主协商,从而形成强大的社会整合力,广泛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共同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而奋斗。这种新型政党关系,是我国政党制度区别于其他政党制度的鲜明特点,也突出体现了协商民主的巨大政治优势。

  人民政协协商民主是团结各党派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共同参与国是的广泛民主形式。民主的本意是多数人的参与。特别是进入新时期以来,我国爱国统一战线不断发展壮大,成为包括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最广泛的联盟,这就意味着,社会主义民主的享有者空前广泛而众多。人民政协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各党派、各团体、各民族、各阶层、各界人士大团结大联合的组织,积极适应新形势,及时调整界别设置和委员构成,把社会变革中出现的新的社会阶层的代表人士吸纳进各级政协,已发展成为涵盖8个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各主要人民团体、56个民族、5大宗教、34个界别、60余万各级政协委员的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人民政协事业的发展壮大和团结范围的进一步扩大,使得协商民主的主体范围更加广泛,有更多的社会力量被团结和动员起来,参与到国家政治生活中。由此可见,我国在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举世公认的成就之时,所面临的政治体制改革的方向和目标绝不是以西方国家的议会民主为蓝本,而是坚定不移的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体制改革之路,这就是加快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体制建设,这才是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推进民主政治建设的必由之路。     

  二、加快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体制建设的几点思考

  十八大报告指出: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作为协商民主重要渠道作用,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推进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制度建设,更好协调关系、汇聚力量、建言献策、服务大局。加强同民主党派的政治协商。把政治协商纳入决策程序,坚持协商于决策之前和决策之中,增强民主协商实效性。深入进行专题协商、对口协商、界别协商、提案办理协商。积极开展基层民主协商。十八大报告实际上已经为我们指明了加快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体制建设的方向、目标和方法。据此,提出几点思考意见:

  1人大和政协应尽快制定、完善、规范和体现协商民主的体系和制度,才能“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作为协商民主重要渠道作用”。人民政协既已明确作为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人大和政协就应该尽快制定、完善、规范和体现协商民主重要渠道的体系和制度,规定协商民主制度的范围、方式和方法,使这一重大指导思想落到实处。人民政协作为协商民主重要渠道作用发挥的空间还很大。当下,还多半停留在召开全会时,审议和协商每年一次的政府工作报告、财政年度预决算报告和法、检两院的工作报告以及提案办理协商上。党和政府的重要人事安排也只是听取通报。因此,要在“重要渠道”四个字上下功夫。除了每年一次全会集中的协商民主之外,还要研究和落实日常的协商民主体制的建立健全和完善。

  2、“加强同民主党派的政治协商。把政治协商纳入决策程序,坚持协商于决策之前和决策之中,增强民主协商实效性”要通过人大立法使之成为合法化、规范化、制度化和程序化的体制。要使人民政协的协商民主形成健全完善的体系,特别是加强同民主党派(即参政党)有实效性的政治协商,而不是走走过场,摆摆形式。要切实把真正建立协商民主体制作为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大事来抓,就要把政治协商纳入决策程序,坚持协商于决策之前和决策之中,提出具体的有实效性的操作步骤。在时机和条件成熟的时候,通过人大立法来使人民政协作为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得到法律保障,使人民政协的民主协商成为合法化、规范化、制度化和程序化的运转体系。

  3、“深入进行专题协商、对口协商、界别协商、提案办理协商”是协商民主的主要表现形式。时下,就政协系统而言,做得比较有实效的就是“提案办理协商”,已经有一整套成熟的、规范的程序和提案办理制度。党委和政府部门都把办理提案当作一件大事来抓,谁也不敢掉以轻心。提案办理的成效也最为显著。但是其他协商还在流于形式阶段,亟待提升和提高。实际上,像“提案办理协商”那样,办理好“专题协商”、“对口协商”和“界别协商”,其意义十分重大和深远。侨联系统曾通过“侨联界别协商”有过成功的尝试和显著的成效,值得推介。改革开放以来,海外华侨华人来华或通过归侨侨眷在国内投资发展项目的日趋增多,涉外(侨)合法权益保护案件也随之大量增加,为通过投资环境和法治环境的改善更好的引进和利用外(侨)资,云南省侨联和昆明市侨联先后制定了“省(市)侨联法律顾问委员会章程”,成立了“省(市)侨联法律顾问委员会”。由刚退下来的原省高院院长出任省侨联法顾委主任;市侨联法顾委主任则由市侨联主席出任。聘请市级公、检、法、司的现职领导出任昆明市侨联法顾委副主任,聘请公、检、法、司有关现职法律专家担任法顾委委员;省、市侨联法顾委成立后,运用“侨联法顾委”这一有效的协调机制,使本来类似于加拿大华侨李楠经济纠纷案、侨眷段林勘医疗事故案等已经通过法律在诉讼的案件得以通过“侨联法顾委”与法院的共同协调得以化解和成功调解。实践证明,这种界别协调机制、专题协商和对口协商机制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

  4、“积极开展基层民主协商”真正体现人民当家作主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和核心,是绝大多数人享有的民主,同时也真正使执政为民的理念得到完整的体现。基层的民主协商,不但体现了政府官员执政为民的理念以及与广大人民群众能够直接沟通,化解矛盾,做到上情下达和下情上达,而且真正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和核心,真正体现绝大多数人享有的民主。所以,不要小看了基层的民主协商。这实际上是我们政治体制改革的一个方向。真正尊重老百姓,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相信人民群众会通过基层的民主协商衷心拥护党和政府的领导,相信人民群众会通过基层的民主协商化解矛盾,实现自我协调、自我提升。我们在涉侨涉外的经济纠纷发生后,就是采用通过基层有关方面的民主协商,使问题和矛盾在基层就得到比较满意和彻底的解决。例如,2011年,福建的侨商通过招商引资带着项目和资金来到昆明落脚,发展得既快又好,很快就成为当地的税利大户。孰料好景不长,2012年侨商项目落脚地被宣布纳入城市旧城改造,面临立马就要搬迁。在矛盾十分尖锐和突出之时,我们涉侨部门和统战部出面,下到基层,与拆迁办、拆迁公司、办事处、村委会等有关基层部门直接沟通和协调,最后从实际出发,既保证了城市规划的大局,又合情合理解决了招商引资企业的搬迁补偿,还为企业给出了宽松的搬迁条件和搬迁时间。把一场矛盾化解在基层,并且做到了使各有关方面都比较满意的结果。

  5、人民政协通过纵向和横向的民主协商体系,即集中式和常态化两种民主协商形式实现社会各界别、各层次和广大人民群众广泛的意见统一;健全和完善常态化民主协商体系则是当前须着力的重点。人民政协发挥作为协商民主重要渠道的作用,系通过纵向的民主协商体系(直接到基层的民主协商)和横向各层次的民主协商体系(专题协商、提案协商、对口协商、界别协商)来体现。这是完全不同于西方国家的水平式的民主(即每个人都处于平等的地位),表面上人人平等,实际上老百姓手上只有象征平等的数年一次的一张选票。而中国正在构建一种不同于西方的全新体系来实现民主,这是一种既有纵向又有横向的协商民主体系。在这个拥有最广泛的协商民主社会中,人民群众自下而上地进行参政议政,领导层吸纳自下而上的意见和需求制定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大政方针。新思想、新观念、新动向和新经验可以源源不断地通过纵向渠道得到交流,通过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互动交流的民主形式和过程中实现意见的统一,使党和政府的意志和人民的意志统一起来,而不是对立起来。一方面,人民政协本身就是我国政治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民主协商的重要机构。人民政协设全国委员会和地方委员会,上自全国政协,下至省、市、县各级委员会,拥有完整的四级组织体系,统一按照人民政协章程进行工作、履行职责,形成了一个有序运行的政治组织系统。同时,人民政协组织系统内还有一条自下而上反映社情民意信息的直接通道。各级政协参加单位、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和工商联成员及无党派人士,在深入了解民情、充分体察民意、广泛集中民智的基础上,围绕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问题,以及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通过政协渠道向中共中央、国务院以及中央国家机关有关部门反映情况,提出意见和建议。这种纵向的交流和协商方式,同样可以达到人民群众参与国是、建言献策的目的。人民政协的协商民主是集中性协商与平时经常性协商相结合的常态民主形式。选举民主是人民通过选举、投票行使自己当家作主的权利。这种集中性民主形式的一个特点或局限,就是它的非常态性。无论公民选举自己的代表,还是受人民委托的代表选举公共权力的执政者,一般都是隔几年才进行一次。而且,民主选举只是解决了权力的授予问题。协商民主恰恰在这方面成为选举民主的重要补充。人民政协作为协商民主的主要组织承担者,不仅每年召开全体会议,就国家和地方政府工作报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及执行情况等重大事项进行协商讨论,而且根据工作需要,定期不定期地召开常务委员会会议、主席会议、常务委员专题座谈会、各专门委员会会议等,能够经常性地对事关国家、地方全局的一些重大问题和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要问题进行协商讨论,及时与中共党委、政府领导进行沟通交流,提出意见和建议。这种协商民主的常态化,使人民的民主权利得到了更充分的行使和保障。人民通过选举、投票行使权利(集中式的民主)和人民内部各方面在重大决策之前进行充分协商(常态化的民主),尽可能就共同性问题取得一致意见,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两种重要形式。应该说,人民政协集中式的民主经过60余年锤炼已经比较规范和成熟,但怎样使常态化的民主也能够比较规范和成熟起来,正是人民政协健全和完善协商民主体制所需要着力的重点。

  

                                            2013.5.15.

本网站由TRS公司提供技术支持-中国致公党版权所有京ICP备1001284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