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也是适合我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一项社会主义民主制度。新时期新形势下,各民主党派组织建设取得长足发展,基层组织和党员数量逐步扩大。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要发挥好民主监督作用,必须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党派各基层组织必须强化党员的责任意识教育。
强化责任意识教育是加强党派基层组织建设的客观需要。近年来,各民主党派积极探索基层组织建设有效措施和手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大多数基层组织都能正常开展组织生活,组织活动制度不断完善。然而,也确有少数基层组织建设不尽如人意,主要表现在组织生活不健全,缺乏制度保证和约束。党员参与率不高,主动性不强,缺乏组织认同感和归属感等等。这些情况的产生有多方面的因素,最重要还是党员责任意识的缺失。因此,推进党派基层组织建设,必须要把党员责任意识教育放在突出位置抓紧抓好,更大范围的凝聚同心思想,更大力度的强化宗旨观念。
强化责任意识教育是落实党派参政议政职责的必然要求。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核心,就是充分发挥民主党派参政议政和民主监督作用。随着这一制度的不断实践和完善,在各级人大、政协组织中,党派基层组织和党员在民主协商、参政议政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可也有少数基层组织及部分党员,或是因为认识不足,或是由于作用难以发挥等等,漠视甚至放弃了这份沉甸甸的责任,积年累月不提交一份提案、建议,一年到头不收集一份社情民意,更别说积极主动的建言献策、参与理论调研了。为此,要落实基层组织参政议政职责,必须强化党员的责任意识,落实基层组织和党员参政议政工作目标,注重有序政治参与,注重民生利益诉求,注重参政议政意识和能力的提高。
强化责任意识教育是履行党派社会服务责任的重要基础。各民主党派都有自己传统联系的社会阶层和社会群体,都有着本党派鲜明的服务社会服务人民的独特理念,正是这些,使各党派成为实现美丽中国梦不可忽缺的力量。党派基层组织中广大党员,多数为来自各个社会阶层骨干,在各自的岗位上尽心尽职。但也有部分党员,没有珍视组织赋于的服务社会的良好平台,缺乏争先创优的精神和意识,本职岗位上庸庸碌碌,对党派组织的社会服务活动漠不关心,更像事不关已,既影响本人在单位、行业的形象,也影响其所在党派的形象。所以,要树立党派良好社会形象,创新创优社会服务,必须要下大力气提升基层组织党员责任意识,发挥主动性,增强积极性,拓展创造性,努力让每个党员都能够成为本单位、本行业的标兵,服务社会的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