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主党派社会服务工作既是统一战线成员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也是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肝胆相照、开拓前行的真实写照。这项工作既要顺应时代发展的大格局、大潮流,又要遵循民主党派自身建设和组织发展的客观规律。很显然,民主党派社会服务的创新和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至关重要的课题,需要不断去思考、去探索、去实践,从而达到新高度、新境界。笔者认为:创新民主党派的社会服务贵在坚持、重在特色、活在实践。
一、任重道远,贵在坚持,民主党派社会服务的前程会越来越宽广
社会服务不仅是民主党派在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中发挥作用的有效形式和途径,更是民主党派履行参政党职能的重要方式和手段,参政议政表现出民主党派履职能力,社会服务则体现了其社会责任。通过社会服务对外可提升民主党派形象和影响力,对内可增强自身的活力和凝聚力,可以说创新社会服务是时代赋予民主党派历史使命。因此坚持不懈地开展并创新民主党派的社会服务工作,道路会越来越宽广。笔者认为:当前创新社会服务工作应着重做到四点:一是实事求是,坚持有为,努力扩大社会影响力。民主党派社会服务工作任重而道远,创新社会服务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认准方向,坚持而行,不宜贪大求全。首先要从各地、各级民主党派组织的自身实际情况出发,把围绕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作为社会服务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在坚持社会服务中,与时俱进地追寻新的支撑点和落脚点,扎实工作,开拓前行,社会服务的成效也就会明显起来。切忌好高骛远,不着边际,使社会服务工作成为水中花,镜中月。其次是创新社会服务要善于听取来自社会各界人士的意见和建议,集思广益,形成共识,特别要重视不同声音,特别要倾听基层的声音,了解基层群体的所需所盼,为创新社会服务夯实根基。切忌按老框框办事,不思进取,使社会服务流于形式,走过场。二是强化意识,逐步推进,激发党派组织内在活力。创新社会服务工作,不仅要有满腔的政治热忱,更要强化一份社会责任意识,这样才能在时代潮流中激流勇进,让智慧的浪花、创新的活力迸发出来。坚持在创新中提炼精华,汇聚力量,用丰富多彩的活动引导更多的党派成员投身到社会服务活动之中,从而进一步提升民主党派组织的活力。如致公党常州市委坚持开展了15年的捐助“特别党费”活动,从帮困助学,到关爱弱势群体,再到致福工程、同心致愿社团等,顺势而为,一步一个新台阶,用交一份特别党费献一份爱心的方式,不仅创新了社会服务的形式和机制,还凝聚了组织力量,激发了组织活力。三是坚持科学发展观,把握规律,为多党合作事业添光彩。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不断总结和研究社会服务的内在规律,把拾遗补缺真真切切做到位,为多党合作争添光彩。为此民主党派要在“服务”上下气力、做好文章,这就需要民主党派多接地气,调查研究,在实践中把握规律,运用规律,努力实现自身优势和群众需求的相对接,切实提高社会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让创新社会服务成为有木之林,有水之源。四是总结表彰,推广典型,创新社会服务品牌。随着社会发展,民主党派社会服务功能日渐凸显,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近年来,中央、省、市等有关部门通过召开表彰大会,把先进集体、优秀事迹、优秀成果加以弘扬和推广,不仅扩大了民主党派的社会影响力,又在树典型中创新和发展了社会服务的品牌效应。
二、突出界别,重在特色,民主党派社会服务的作用会越来越缤纷亮丽
民主党派社会服务工作的创新与我们生活的时代发展的大背景、大格局息息相通,更与民主党派所联系界别、党派特色密切相连,如唇齿相依一般。民主党派创新社会服务,只有各有侧重,各具特点,方能使民主党派社会服务呈现出绚丽多彩,万象更新的局面。笔者认为:首先是要顺应时代,抓住机遇。时代的发展,对民主党派社会服务提出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为此民主党派社会服务工作要有着强烈的时代意识,与时代同呼吸,共命运,在社会服务中不断注入时代新元素,赋予社会服务工作新内涵、新特点。改革开放30多年来,从社会办学、技术咨询到助学帮困、关爱弱势群体,再从三送下乡、关注失足青少年到法律援助、专家义诊、一对一等方式的多样化、连续性,民主党派社会服务一路走来,在追寻中、探索中发现社会难点,成为拾遗补缺的新亮点,也就抓住了社会服务的新机遇,开辟了新途径。其次是要注重界别,发挥特色。各民主党派在社会服务工作中,发挥特色,才能更容易更直接进入角色服务社会。如民盟常州市委以高校教育资源为依托,开展支教活动,成效卓越。又如致公党江苏省委以侨、海为特色,开展的“引风工程”与国家的海归人才回国创业政策相一致,又与常州的“龙城英才”计划相吻合,可谓是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各个要素,它的适时起飞,不仅为海归人才回国创业发展搭建新通道,还发挥了致公党的“侨”、“海”优势,因而“引凤工程”也成为创新社会服务一枝独秀的风景。再次要特色互补,优势互补,拓展空间。民主党派在社会服务工作中应本着合作共事的姿态,最大限度的实现资源共享。在开展社会服务活动如能恰到好处默契配合,就能提供更多的正能量。如有的党派在社会服务活动中,由于党员集中在教育界,医卫界人才不足,这样就可借力而为,借势而发,两个民主党派既可联合开展社会服务,也可邀请其他党派的名医、名师成员参与,提升服务品质,拓展了服务空间。同时还可以上下联合互动,如中央、省、市联动、兄弟城市间联动,甚至于可以内外联动,如与政府部门或社会团体、各类院校、企事业单位共同行动;取长补短,使社会服务活动能最大限度地融合资源,这样的优势互补,显然资源会更丰富,特色会更鲜活,成果会更丰厚。
三、搭建平台,活在实践,民主党派社会服务的平台才会越来越生动活泼
民主党派社会服务是直接参与和服务于国家和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一项具体的实践活动,是扩大民主党派社会影响力与组织凝聚力的重要平台。笔者认为:不断创新民主党派社会服务工作,就是要搭建适合的平台,让更多的民主党派成员登台亮相和施展才华,社会服务才会出现更加生机勃勃的新局面。为此,一是要发挥党派人才优势,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民主党派人才荟萃,智力资源丰富,在开展社会服务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社会服务活动这个平台,及时发现人才,培养人才,让党派成员通过社会服务的实践积累经验,磨砺人生并健康成长。对那些学有专长且勤奋有为的党派成员要给予鼓励和肯定,在适当时机,让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为他们实现人生的价值和抱负提供更宽大平台。二是借助“同心”实践平台,拓展服务的深度和广度。创新民主党派的社会服务,思路要宽广,机制要灵活,特别是要巧妙用心,善于借力,如与统一战线开展主题活动、专题活动紧紧相连,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近年来,常州市各民主党派在“一党派一服务品牌”逐步提升的基础上,又结合“同心”实践活动开展社会服务工作,借助同心实践的高品质开展社会服务工作,既延伸了党派社会服务的广度,又深化了社会服务的深度,两者相辅相成,互为补充。如致公党常州市委的“同心致愿社团”就是在原“致愿社团”的基础上发展推广而来,“同心致愿社团”依托统一战线的大平台,更多地展示了致公党常州市委社会服务的精彩亮点,做到了点面结合,循序渐进,对提升和扩大同心实践和致愿社团的影响力、美誉度起到了积极作用。三是勤奋实践,勇于进取,达到服务新境界。创新源自于对新事物、新情况的不懈探索和孜孜以求,在这个过程中,民主党派要把创新社会服务的内在动力化为积极探索的自觉意识和具体行动。(1)常言道:实践出真知。在社会服务工作中会遇到各种新情况、新问题,需要常怀一颗平常心,用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去实践,勤奋耕耘,用汗水去点亮心中希望的种子,收获成功的果实。(2)社会服务涉及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用大量的实践来激发和创新社会服务的能量,多一次社会服务经历,就会多增加一次人生的历练和经验;多一名党员参加,就会多凝聚一份力量,随着经验和阅历的增加,民主党派服务社会的内功和本领也会随之增加,服务社会能力也会随之提升,可谓是实践出英雄。(3)民主党派的社会服务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后,沉淀和积累的精华,需要在“回头看”中来发现精彩,发现问题,用经验创新理论,用新理论提升服务品质。如致公党中央2012对社会服务工作进行表彰,看似是总结经验、树品牌创典型的过程,实则是用鲜活的实践经验,创新和开创了社会服务的新途径和新方法。只有这样,社会服务工作的创新才会像大树那样枝繁叶茂,生机盎然。
总之,民主党派社会服务的创新与发展,贵在坚持、重在特色、活在实践,这三者融会贯通,相得益彰,定能提升新品质,绽放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