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央要闻
【聚焦两会】警惕互花米草入侵!吕彩霞建议制定外来物种专门法律法规

【编者按】“如不采取有效措施,互花米草入侵之势将不可逆转。”两会期间,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环资委副主任委员,致公党中央副主席吕彩霞关注“生物入侵”问题。吕彩霞提案认为,互花米草的入侵严重威胁我国滨海湿地生态系统安全及可持续发展,建议制定外来物种专门法律法规,建立包括互花米草在内的外来物种入侵严控、监测机制,建立风险评价系统,从源头上严控输入,早发现、早清除。

提案原文:

关于加强互花米草监测、进行综合防控治理的建议

生物入侵已成为全球环境变化的重要组分,对生态系统健康及安全存在极大挑战。互花米草2003年被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列入首批外来入侵物种名单。互花米草的入侵严重威胁我国滨海湿地生态系统安全及可持续发展,成为我国滨海湿地保护和恢复所面临的亟待解决的生态和环境问题之一。

一、互花米草入侵的主要危害

互花米草繁殖、入侵、扩散速度快,分布面积广

互花米草源产美洲,生于潮间带,种子可随风浪传播,单株一年内可繁殖几十、上百株,1979年被引入我国,经过近40年的扩散,已广泛分布于浙江、上海、江苏、山东等省沿海地区。江苏、浙江沿海互花米草面积已超过3万公顷,是全国面积最大的互花米草人工盐沼。截至2015年,全国互花米草分布面积已达54579.7公顷,是1990年的16倍,如不采取有效措施,互花米草入侵之势将不可逆转。

互花米草严重危害生态与经济

互花米草入侵、扩散不仅影响滨海地区自然环境及经济发展,还严重危害区域生物安全和生态系统稳定。

1.破坏生物多样性。互花米草的入侵不同程度地侵占本土生物生存空间,形成单一互花米草植物群落,破坏近海生物栖息环境,导致原生物群落生境空间破碎化、生物多样性下降。

2.破坏生态环境。互花米草密度大,具有很强的促淤作用,形成的“大坝”阻挡潮水影响海水交换能力, 导致水质下降,并诱发赤潮,破坏潮间带其他区域的生态环境。

3.影响旅游业及水产养殖业。互花米草侵占本地海洋生物繁殖与生长滩地,海滩蟹类、贝类等动物在互花米草侵占区基本消失,对旅游业及水产养殖业造成损失。

二、互花米草防治存在的主要问题

对外来物种入侵的法律法规不健全

我国缺少针对外来物种入侵的专项法律法规,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仅在某些条款提及了引进动植物物种避免对生态系统造成危害,具体操作性不强,对于防治外来物种入侵的目标、程序、手段等内容大多未涉及,对防止外来物种入侵的作用有限。

监管监测机制不完善

我国对互花米草扩散的关注与重视程度不足,虽然已对部分省市互花米草入侵开展了野外监测工作,但缺乏全国范围互花米草动态监测基础数据,难以进行有效地封锁治理。

一旦入侵,治理难度大,效果不明显

目前对互花米草入侵尚无彻底有效的治理方法,常用的物理防治、化学治理和生物防治等方法不能很快取得效果,且存在弊端,一旦入侵,治理难度大。

三、相关建议

制定专门法律法规

制定外来物种专门法律法规,明确规定对外来物种引入、监督管理、监测、防治机制及法律责任等。建立统一监管机制,明确监管部门,规范引种秩序;明确外来物种监管的范围、过程及途径;明确我国公民、法人在引种中承担的责任;明确防治责任,预防作为第一目标,对已入侵物种进行消除和控制,实施生态修复。

建立外来物种入侵严控、监控机制

建立包括互花米草在内的外来物种入侵严控、监测机制,建立风险评价系统。对互花米草进行长期跟踪监测,摸清互花米草的区域范围、分布面积、生物量、危害等情况,评估其扩散动态、生态效应与风险,为国家和地方互花米草防控及入侵区域生态修复提供技术指导及依据。

加强对互花米草的研究和防控防治

我国海岸线较长,滩涂类型复杂多样,沿海的自然生态环境有其自身的特点,应从源头上严控输入,早发现、早清除。互花米草的治理涉及环境、海洋、植物、林草等,建议由多学科专家参与,加强基础研究和综合利用研究,提出切实可行、科学的治理方式,早日解决互花米草入侵危害。

互花米草小科普:

互花米草是一种原产于北美东海岸的海滩植物。它天性耐盐耐淹、抗风浪,种子及无性分株可随海浪传播。由于互花米草茎干密集粗壮、地下根茎发达,能够促进泥沙的快速沉降和淤积。

1979年,我国从美国引进了高、中、低三个生态型的互花米草,用于抵御台风、保滩护岸。然而,引种的互花米草在各地迅速繁殖扩张成为入侵物种,威胁当地海岸生态系统,影响湿地滩涂养殖,阻塞船道。

(文:中国网;编校:董巍伟、赵阳)

本网站由北京凯行同创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中国致公党版权所有京ICP备1001284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