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活动 > 2021专题 > 2021年两会 > 两会要闻
聚焦两会 | 闫小培委员:在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全产业链科技创新集群

新冠疫情对全球经济造成了巨大影响,世界多国利用疫情收缩其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参与度,对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中的作用带来了挑战。为应对可能出现的风险,中央提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粤港澳大湾区既有港澳地区基础科学研究、自由港、专业服务业、国际化等方面的优势,也有珠三角地区强大的制造业基础、企业雄厚的科研能力和成果转换能力,可以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强化市场与政府良性互动、政产学研联动推进,制造业与服务业跨行业合作,打造开放、稳定、安全的,集研究、转化、制造为一体的双循环全产业链科创集群。具体建议如下:

一是建立工作机制。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下,组建大湾区科技创新中心专责小组,强化对国际科创中心建设的顶层设计,推进对规划、政策的制定落实,强化对资源、重大设施和重大成果的统筹,汇集国家相关部门和粤港澳三地力量,形成“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合力。

二是完善科技金融等专业服务体系。依托港澳资本优势与国际融资能力优势,构建市场、政府、社会层面多渠道融资,设立“粤港澳大湾区联合科研基金”等多元资金池,构建大湾区科技计划专项体系,全面打通和融合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培育和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挥港澳专业服务优势,突破以往地区间产业链分工的对接合作模式,运用水平外溢思路,将港澳的法律、会计、营销等专业服务的整体服务模式拓展到大湾区的合作平台上,将针对科创产业的服务业务进行更深入的先行先试。

三是培育特色科创产业集群。补齐基础研究短板,提升基础研究成果转为应用创新的水平。围绕5G、人工智能、网络空间科学与技术、生命信息与生物医药、医疗器械、集成电路等科技含量高、市场潜力大、对科创体系影响大的行业,依托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大科学装备和智力资源,打造国内国外同步推进的“资本—研发—成果产业化—市场消费—知识产权保护”循环系统,构建完整制造业产业链。

四是完善科创产业空间分工体系。深化大湾区各地在全产业链中的分工与协同,突出四个中心城市的核心引擎作用,发挥珠三角其他城市制造业体系完善、用地条件较充裕的优势,在大湾区内部形成高度链接的成果转化体系。以大湾区各城市科创企业之间的联系为基础,构建科创联系网络,推动大湾区各城市共同参与国内国际双循环系统和科创中心建设。

五是制定大湾区国际引智计划。设立大湾区中长期基础研究项目与资助计划,面向全球招标,吸引世界一流科学家、全球顶尖科研机构和实验室汇聚粤港澳大湾区,利用大湾区的“一国两制”优势,重点突破一批重大科学难题和前沿科技瓶颈,提升基础研究水平,强化原始创新能力,增强源头创新能力,打造智力资源遍布全球、智力成果汇聚湾区的“人才在外、成果在地”模式。同时,加强对大湾区科技创新成果的管理和控制。

(来源:致联;编校:董巍伟、赵阳)

本网站由北京凯行同创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中国致公党版权所有京ICP备1001284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