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活动 > 2021专题 > 2021年两会 > 经济金融
关于促进数字经济与制造业融合发展,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提案

十四五规划提出,发展数字经济,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促进数字经济与制造业融合发展,将为制造业转型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助推引擎,对于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存在的不足

(一)数字赋能总体偏低

数据显示,我国工业企业生产设备数字化率和关键工序数控化率分别为45.9%和48.4%,距离全面普及还有差距。离散组装制造行业如汽车、船舶等,数字化水平较低。东西部企业间数字化程度差异较大,普遍存在“重硬轻软”现象。

(二)数据产业链未成型

当前,我国工业企业数字经济渗透率19.5%,中小型数据中心利用率仅有28%,数字化转型有待进一步深化,例如,产业链企业数字化步调不一致,设备联网率、生产设备数字化率和关键工序数控化率等程度不同;数据资产、信息管理缺乏统一的标准,在数据管理权、所有权以及使用权等方面存在争议。

(三)数字技术短板明显

数字经济与制造业融合的关键技术和核心部件对外依存度较大,存在“卡脖子”风险。核心工业软件、芯片和高灵敏度器件等产品自主供给能力薄弱;移动操作系统、数据库等基础软件处于初级阶段,产品生态不完善,未能进入迭代升级良性循环;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场景依然缺乏,技术驱动生产能力有待加强。

(四)人才供给不平衡

各地“数字经济+制造业”的数字人才生态结构不尽合理,高层次的数字技术人才供不应求,具备数字技术与产业经验融合的跨界型人才严重短缺。初级数字技能人才的培养也跟不上企业数字化转型需求的增长。

二、建议对策

(一)聚焦企业需求,增强数字赋能

加快探索5G新技术的工业场景运用和工业互联网平台综合功能,积极打造高水平的生产性数字服务平台。利用东部地区制造业发达、创新要素集聚的优势,打造工业大数据创新应用载体,输出低成本、快部署、易运维的产品、服务和技术解决方案。鼓励规上工业企业开展智能化改造,建设智能生产线、智能车间和智能工厂;对中西部地区,统筹产业园区资源,推动信息通信、数据中心等重大新基建项目落地生根,为企业推进数字化创造条件。此外,聚焦产品智能化、生产数字化、服务定制化三大数字经济风口,赋能企业制造数字化。

(二)发挥头部效应,深化数字互联

以产业链龙头企业、数字服务供应商组建产业链联盟,开展特色产业集群产业链协同创新试点,整合行业资源,开发和推广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推动上下游产业链企业实现深度互联;编制行业数据标准和信息管理标准,加快组建数字经济产业标准化委员会,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数字经济领域标准化工作推进机制,加速提升工业企业数据管理能力,以标准化促进融合。

(三)夯实创新基础,突破核心技术

积极落实国产创新替代计划,加强研究攻关,以CAD(计算机辅助设计)和CAE(计算机辅助工程)等工业软件为攻关突破口,加快补齐计算、通信、显示、人机交互和基础软件五大领域短板;建立转化激励机制,缩短科技成果转化周期,将科技成果使用权、处置权、收益权下放给研究单位;推动技术进入迭代升级良性循环,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在经济社会中场景落地,为制造业赋能提供驱动力。

(四)创新人才机制,打造多层次人才队伍

加快完善层次分明的复合型人才引进政策体系,出台灵活住房保障、专利奖励、子女入学、税收等政策,构建一流国际人才工作环境,吸引海外华人、“一带一路”国家的优秀人才来到中国,提升制造业数字化高级人才比重;加大力度建立企业-高校“二元”教育机制,在制造业人才集中的城市,鼓励企业和高校联合创办制造业数字化实习基地。

本网站由北京凯行同创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中国致公党版权所有京ICP备1001284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