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活动 > 2020专题 > 书香机关
书香机关|杨金生:立秋时节话养生(下篇)




立秋之后,天气逐渐转凉,雨水减少,气候开始由潮湿转为干燥。有些人(特别是老年人)常感到口腔、鼻腔干燥,流鼻血或嘴唇干裂出血;有的人旧病复发或加重,引起干咳或少量粘液痰;有的人会感到胃痛、关节痛等。而且立秋后早晚开始有凉意,但短期回热还可能导致气温忽高忽低。在这个气温多变的季节,更要注意保健养生,否则容易患感冒、发热等多种疾病,过敏性鼻炎、慢性胃炎和关节炎等慢性疾病也会随之而来。

1.感冒

立秋后天气忽热忽凉,是伤风感冒的多发季节。因此,要遵循“耐寒锻炼从初秋开始” 的规律,尽早开始有规律的锻炼,并要注意随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服。

2.支气管炎

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对气候的变化较敏感。草枯叶落后,空气中过敏物质较多,是诱发支气管炎的病因之一,敏感人群应避免与过敏愿接触。另外,良好情绪能增强机体免疫力和抵抗力。

3.胃病

人体受到冷空气刺激,血液中的组氨酸增多,胃酸分泌增加胃肠发生痉挛性收缩。此外,由于气候转凉,人们的食欲随之旺盛使胃肠功能的负担加重,导致胃病的复发。此类病人除注意保暖外,应当进行体育锻炼,改善胃肠道的血液循环,减少发病机会。注意膳食合理,少食多餐。

4.关节炎

立秋后,时而暑湿蒸腾,时而凉意袭人,极易发生外寒内湿的关节痛症。因此患者应注意防寒保暖,尤其是大汗后不宜立即接触冷水或用冷水洗澡。皮肤感染秋后蚊虫多,被叮咬后易出现红肿瘙痒,搔抓后可继发细菌感染,出现脓疱疮等。所以被叮咬后切不可搔抓,应涂抹风油精来消肿止痒。

5.肺炎

秋燥对人体危害最大的部分是肺部。因此,应积极加强锻炼,增强肺功能,预防肺炎的发生。饮食方面调养也很重要,应少吃辛辣食物,多吃养阴润肺的食物,如梨、萝卜等,以增强肺部的水分。

6.抑郁

在多雨季节,人的新陈代谢处于受抑状态,易导致内分泌功能紊乱,情绪低落,甚至出现心慌心悸、失眠多梦等症状。要克服悲秋情绪,应保持按时作息,尽量多做户外运动,接受阳光的沐浴。

7.慢性病

夏天人们的血管扩张,慢性病人的药量相对少一点,立秋以后气温会降低一点,慢性病人应该适当增加药物。同时,慢性病人要加强自身保健,定时复诊,控制好自己的情绪。

8.脱发

一到秋天,随着秋风的吹拂,人们的毛发开始脱落是正常现象,如果大量脱发,就要避免强烈日光照射,保持毛发清洁,多吃含蛋白质和维生素A 的食物。同时,保护头发还要注意避免引起脱发的其他疾病,如硬皮病、红斑狼疮、黄癣、疖子、毛囊炎、脂溢性皮炎以及精神创伤等。


人经过漫长的炎夏酷暑,耗散了大量的精血元气,立秋以后,人体处于虚空松弛之态而表现为“秋乏”。运动以舒缓柔和为佳,防汗出伤阴,阳气随之而耗,进入立秋节气运动养生要以收养为原则。因此,要记得将保养身体内的阴气为关键任务。也就是说运动的时候,运动不宜过大,以免出汗过多,耗损过多的阳气致使体内阴阳失衡。建议选择平缓轻松的运动项目如羽毛球、爬山以及太极拳、八段锦、易筋经、五禽戏等传统健身运动,对于增加肺活量,改善慢性呼吸病患者的肺功能,练习深沉而缓慢的呼吸具有很明显的作用,是老年人、体质虚弱者、慢性病患者最佳的锻炼方法。

观众朋友们在进行以上运动的同时,还要注意以下重要事项:

1.注意安全不损伤

秋天气温下降,时常阴雨连绵。肌体在这种环境下会引起血管收缩,关节活动能力减弱,极易造成肌肉、关节、韧带的损伤。专家提醒,在每次运动前,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时间长短和内容可以因人而异,一般应该做到身体微微有些发热比较好。运动的幅度、强度都要适当,不要勉强自己去做一些较高难度的动作。

2.注意受凉不感冒

如果选择户外运动时,一定要根据室外的天气情况选择衣服,以防着凉。在锻炼时衣服不宜一下子全脱了,应该在热身运动之后,待身体发热发汗之后,再选择减少衣物。

3.注意补水不秋燥

秋天气候干燥,对于运动者来说,每次锻炼后应多吃些滋阴、润肺、补液生津的食物,如梨、芝麻、蜂蜜、银耳等,若出汗较多,可适量补充些盐水,补充时以少量、多次、缓饮为准则。


1.心境宁静忌忧郁

立秋之后,气候日渐干燥,阳气渐收,阴气渐长,易使人情绪产生波动,或烦躁,或伤感,从而引起忧郁、悲伤。从“天人相应”来看,肺属金,与秋气相应,肺主气司呼吸,在志为忧。肺气虚者对秋天气候的变化敏感,尤其是一些中老年人目睹秋风冷雨,花木凋零,万物萧条的景况,常在心中引起悲秋、凄凉、垂暮之感,易产生抑郁情绪。

秋季情志养生也要以“收”为要,要保持心境宁静。秋应于肺,在志为忧,人们心情容易抑郁。因为进入秋天,阳光照射逐渐减少,人体的生物钟尚不能适应日照时间短的变化,导致生理节律紊乱和内分泌失调,从而出现情绪及精神状态的紊乱,对于有抑郁症或抑郁情绪的人来说,秋天意味着抑郁症到了易发作期。

秋季情志养生方法:要做到清心寡欲、心境淡泊,抱一颗平常心,利于神志安宁,收神敛气;多增加阳光照射,在光线充足的条件下可以调动人的情绪,增强兴奋性,减轻或消除抑郁情绪;勤于运动,多参加一些室外活动如打太极、八段锦等养生操放松心情;培养兴趣爱好,如琴棋书画等陶怡情趣,可以有效地转移注意力;可以适当喝点绿茶或咖啡、吃香蕉等兴奋神经,改善心境。

2.注意养阴

“燥”为秋天的主气,因此,秋季养生要注意养阴。春夏养阴,犹如中午浇花,浇下去的水分大部分会被蒸发掉,而秋季养阴就好比傍晚浇花,同样多的水分不但不会被蒸发,还可兼得晨露的滋养。秋天养阴,第一,要多喝水,以补充夏季丢失的水分。第二,走进大自然的怀抱,漫步田野、公园,都有助于养阴,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多接地气。第三,汗出过多会损人体之“阴”,因此,秋季锻炼要适度,避免大汗淋漓。

2.注意养阴

“燥”为秋天的主气,因此,秋季养生要注意养阴。春夏养阴,犹如中午浇花,浇下去的水分大部分会被蒸发掉,而秋季养阴就好比傍晚浇花,同样多的水分不但不会被蒸发,还可兼得晨露的滋养。秋天养阴,第一,要多喝水,以补充夏季丢失的水分。第二,走进大自然的怀抱,漫步田野、公园,都有助于养阴,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多接地气。第三,汗出过多会损人体之“阴”,因此,秋季锻炼要适度,避免大汗淋漓。

2.注意养阴

“燥”为秋天的主气,因此,秋季养生要注意养阴。春夏养阴,犹如中午浇花,浇下去的水分大部分会被蒸发掉,而秋季养阴就好比傍晚浇花,同样多的水分不但不会被蒸发,还可兼得晨露的滋养。秋天养阴,第一,要多喝水,以补充夏季丢失的水分。第二,走进大自然的怀抱,漫步田野、公园,都有助于养阴,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多接地气。第三,汗出过多会损人体之“阴”,因此,秋季锻炼要适度,避免大汗淋漓。

3. 调理脾胃

在炎热的夏天,很多人养成了冷饮冷食的习惯。立秋之后应尽量少吃寒凉食物或生食大量瓜果,尤其是脾胃虚寒者更应谨慎。夏秋之交,调理脾胃应侧重于清热、健脾,少食多餐,多吃熟、温软开胃,易消化食物。少吃辛辣刺激油腻类食物,秋季调理一定要注意清泄胃中之火,以使体内的湿热之邪从小便排出,待胃火退后再进补。

4. 预防秋乏

秋乏,是补偿夏季人体超常消耗的保护性反应,常表现为倦怠、乏力、精神不振等。防秋乏的最好办法就是适当地进行体育锻炼,比如跑步、爬山等有氧运动,但要注意循序渐进;保持充足的睡眠,亦可防秋乏。祖国医学认为“眠食二者,为养生之要务。”睡觉最好在子时之前,因为子时是阳气最弱,阴气最盛的时候,此时睡觉,不仅能养阴,睡眠质量也最佳。

5. 注意防燥

秋天雨水较少,天气干爽,人体容易虚火上延出现“秋燥”,中医认为,燥易伤肺,秋气与人体的肺脏相通,肺气太强,容易导致身体的津液不足,出现诸如津亏液少的“干燥症”,比如皮肤干燥,多有咳嗽。鼻乃肺之窍,所以鼻干燥在立秋之后尤为常见。此外,肺还与大肠有着密切的联系,而肺燥下移于大肠,肠燥则容易出现便秘。所以防秋燥,重在饮食调理,比如适量的喝淡茶、豆浆等。适当的选食一些能够润肺清燥、养阴生津的食物,比如梨、甘蔗、荸荠、百合、银耳等。若是肠燥,则需要多食蜂蜜等对润肠有作用的食品。

6.老幼注意事项

对老年人和体质虚弱的人来说,要根据身体情况确定进补方法,切忌盲目进补。选择食品、药品前,首先应咨询专业医师。其实对老年人而言,最好也是最简单的“秋补”方法是多喝水和适当多吃点大枣和红薯等,这对增强入的抵抗力和免疫功能都有好处。秋天干燥,身体失去水分较多,而老年人的渴感较差,所以秋天适当的多喝水是必要的。

对于孩子而言,需要的是合理、均衡、适当的饮食,是细水长流的“补充”,并不是“恶补”。很多专家都提醒家长,如果不分体质进行“恶补”,对孩子的健康并没有好处。幼儿的消化能力、肝脏的解毒能力以及肾脏的排宰能力都不及成人,幼儿秋季“恶补”容易伤胃、伤肝、伤肾,也很容易导致孩子“内热”。秋天的气候本来就以“燥”为主,孩子容易发生流鼻血、口干、长口疮、便干等症状,因而应多吃点消燥润肺的食物,忌食“辛”、“温”性的食物。

(文:杨金生;编校:董巍伟、赵阳)

本网站由北京凯行同创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中国致公党版权所有京ICP备1001284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