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定军北京报道
2月26日,致公党中央副主席曹鸿鸣表示,今年致公党中央提交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提案35篇,数量与往年差不多,35个提案紧扣中共十九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更加强调提案的质量。
根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上述35个提案,涉及到教育、商贸旅游、资源环境、医疗体育、财税金融、经济发展等内容。
其中,《关于及早谋划实施“积极老龄化”战略的提案》尤其受到关注。据全国老龄办的数据,截至2017年底,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2.41亿,占总人口的17.3%。2017年,全国新增老年人口首次超过1000万。
随着中国老龄化速度加快、程度加深,对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领域都会带来巨大影响,如何应对显得迫在眉睫。
致公党中央建议,将“积极老龄化”上升为国家战略。致公党中央参政议政部调研处处长汪庆发表示,实施“积极老龄化”战略,就是要改变消极养老的局面,要让老人退休后仍可为社会做出贡献。
在同日举行的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新闻发布会上,全国老龄办副主任吴玉韶透露,今年国家将启动制定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中长期规划。
老龄化速度加快
未来谁来给我们养老?这个问题越来越迫切。
吴玉韶介绍,相比西方国家,中国人口老龄化具有特殊性,表现为人口老龄化进程快,同时,西方国家是在经济发达以后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的,中国则是在经济未发达时进入,具有“未富先老”、“未备先老”的特点。
“‘人口众多、结构老化’将是未来我国可持续发展的人口基础,是我们谋划未来发展面临的新基本国情。”吴玉韶说。
数据显示,2017年末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为2.41亿,占总人口的17.3%,比1999年净增了1.1亿。相应未来中国老年人比例和总人数还会快速增加。预计到2050年前后,中国老年人口数将达到峰值4.87亿,占总人口的34.9%。
据悉,未来全国老龄化速度还会加快,主要因为在过去的1950-1958年、1962-1975年、1981-1994年,中国分别经历了三次人口出生高峰。
其中1981年到1994年,全国出生率在千分之十七到千分之二十四之间,这比目前的千分之十左右的水平几乎高出一倍。而上述出生率高峰时期的出生人口,将逐步在本世纪中叶陆续进入老年。
预计2050年末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比例有望比目前提高一倍,从目前平均每6个人中1个老人,变为平均不足3人有1个老人。
南开大学老龄发展战略研究中心主任原新认为,届时,中国老龄化水平比世界平均值高13.8个百分点,比发达国家平均值高2.2个百分点,中国将跻身世界高度老龄化国家行列。
老龄化程度加深对中国经济和社会将造成巨大影响。因为,老龄人比例增加,年轻人比例下降,意味着创造财富的人减少,而分享财富的人增加。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2007年中国经济增速为14%以上,但是到了2017年经济增速为6.9%,相比十年前下降了一半,经济增速整体呈现L型。这与从2012年开始老龄化加快,劳动年龄人口快速下降,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有关。
据了解,为增强全社会人口老龄化国情意识,全国老龄办、中组部、中宣部等14个部门决定联合在全社会开展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
中长期战略规划有望制定
致公党中央《关于及早谋划实施“积极老龄化”战略的提案》建议,将积极老龄化上升为国家战略。
所谓积极老龄化,是指老年人为提高老年生活质量,按照自己的需要、意愿和能力,仍可积极参与社会、经济、文化和公共事务,并且得到充分的社会保护。2002年世卫组织(WHO)专门公布了《积极老龄化:一个政策框架》报告,较为系统阐述了积极老龄化战略思路。
上述提案建议,提升老年人价值创造的能力,创造老年人价值创造的机会和条件,促进老年人价值创造活动。相应制订积极老龄化的政策纲领和行动计划,通过理念引领、政策支持和系统化的制度安排,使积极老龄化落到实处。
同时,改变老年人的消极养老观念,通过建立老年人“弹性再就业”、“轻创业”和老年人公益志愿服务体系,使社会组织成为促使老年人参与社会活动的骨干力量。另外,构建老年人的多元社会保障和健康支持体系,进一步完善包括机构养老、社区养老、居家养老等多元化养老模式,进一步完善社会养老保险、养老服务与养老保障制度等。
针对老龄化程度加深的情况,国家有望制定应对老龄化的中长期发展规划。
吴玉韶介绍,2009年全国进行了应对老龄化的战略研究,最近几年这些研究成果进行了转化,有了一些政策措施,下一步要制定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
此前国家制定了“十二五”老龄事业发展规划,“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但这只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单个规划。其他涉及到经济、文化、教育等系列应对措施的战略规划还待制定。
十九大报告提出,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
原新认为,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要求,相应过去的人口老龄化应对的战略措施都要进行新的调整。
(编辑:吴红缨,如有意见和建议请联系:dingjun@21jingji.com;wuhy@21jingj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