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公党贵州省第四届委员会自2012年6月成立以来,充分发挥“侨”、“海”优势,按照建设高素质参政党的要求,全面加强自身建设,努力提高履职水平,整体素质不断提升,各项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为贵州省“守底线、走新路、奔小康”作出了应有贡献。
持续强化思想建设 巩固共同思想政治基础
始终把思想政治工作放在首位,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习实践活动为主线,以年度主题教育为抓手,以重大纪念活动为契机,通过开展“三学两比”、“五学三贡献”、“不忘合作初心,继续携手前进”等专题教育活动,建立学习实践活动基地,教育引导广大致公党员自觉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进一步坚定“不忘合作初心、继续携手前进”的理想信念,进一步弘扬多党合作的优良传统,进一步筑牢与中国共产党同心同行的思想政治基础。
全面实施“人才兴党”战略 奋力开创组织建设新局面
建立完善致公党贵州省委会及领导班子相关制度机制,规范重要事项决策程序,不断提高班子成员“五种能力”。坚持实施“人才兴党”战略,多渠道主动发展吸收高层次优秀人才。截至目前,全省共有致公党员1191人,其中中上层人士占87.99%,具有侨海关系人士占71.96%,中高级职称占64.32%,194名致公党员担任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积极培养选拔推荐优秀致公党员到地方政府部门、司法机关挂职锻炼。
充分发挥参政党职能 服务贵州经济社会发展
紧紧围绕中共贵州省委、省政府的中心工作,紧扣主基调主战略,创新形式、拓展渠道,深入调查研究,积极建言献策。五年来,共出席中共贵州省委、省政府、省政协召开的各类协商会、座谈会、情况通报会217人次,先后就中共贵州省委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中共贵州省第十二次代表大会工作报告和大扶贫、大数据、大生态战略行动等重大议题和重要战略提出350余条意见建议,受到省领导及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肯定,不少意见建议被采纳。
向中共贵州省委报送调研报告15份,9份被评为优秀调研报告。向省政协大会提交大会发言11篇,党派团体提案76件,其中15件被评为中共贵州省委办公厅督办提案、省政府领导领衔督办提案、省政协主席会议督办提案、省政协提案委商有关部门重点办理的提案,8件被评为致公党中央参政议政优秀成果,有关参政议政成果得到中共贵州省委、省政府领导批示22次。收集和整理反映社情民意信息185条,56条信息被采用,16条社情民意信息分别得到中共贵州省委、省政府、省政协主要领导和其他省领导批示,15名党员被省级以上政府、司法部门聘请为特约人员,民主监督作用进一步增强。
精心打造特色品牌 凸显社会服务新成果
搭建平台,整合资源,凝聚力量。五年来开展社会服务工作项目100余项,引进海内外捐资5500余万元,协调产业投资落地资金5.2亿元,形成“致福教育、致福送诊、致福光谷”等多个社会服务工作品牌,为我省大扶贫战略行动注入新能量。
“致福教育”扎实推进。参与实施“春晖行动——致公学生培养计划”项目;联合致公党兄弟组织在毕节试验区开展对口帮助大学新生助学金项目、“西部校长培训”项目,在松桃县开展“远程教育实时培训”项目、“致德小学”项目和松桃县民族中学“致光图书馆”项目,在贵定县建设“艾博克希望小学”等。为农村地区文化教育事业发展和助推地方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致福医卫”成果突显。联系来自北京、上海等地和我省著名三甲医院的180余名医疗专家分批赴毕节市七星关区人民医院开展“致福送诊”活动21次,共巡查病房和接待门诊病患2850余例,开展手术示教70余台,培训和指导医务人员4000余人次;促成七星关区人民医院及大方县中医院加入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医联体;联合致公党兄弟组织启动“百医培训计划”,3年内选派我省贫困地区100名医务人员到天津各医疗机构进行培训。“致福医卫”工程的实施,有效提升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有力促进了贫困地区医疗卫生技术人员水平的提高。
“致福产业”初具规模。打造贵州致公品牌工程——“贵州致福光谷产业园区”,开园以来投产企业增至4家,完成投资2亿元,解决600余人就业,年创税收2000余万元。促成致公党党员企业在毕节市七星关区投资建设花垚谷景区、蛋鸡养殖基地等,有力地推动了当地经济发展。建立200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名册,完成首批7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任务,聚力脱贫攻坚行动首战告捷。
发挥“侨”、“海”优势,海外联络工作成效显著
五年来,致公党贵州省委始终坚持“致力为公,侨海报国”宗旨,牢固树立大侨务观念,扎实开展涉侨工作。将“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以“侨”为纽带和桥梁,充分发挥侨力资源对我省发展的助推作用,海外联络工作成效显著。
联系海外侨团更加紧密。鼓励各级组织和致公党员以亲情、乡情、友情以及血缘、地缘、业缘为纽带,不断加强与海外洪门、致公党等传统爱国侨团、新生代华侨华人社团的联系,先后组团或随团出访美国、加拿大、俄罗斯、蒙古等国家和地区考察、交流,在对外联络工作中积极宣传我国的多党合作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介绍我国和贵州近年来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取得的成绩,努力讲好中国故事、用心传递致公好声音,服务国家侨务公共外交实践,在助推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独特作用。
与港澳台交流更加广泛。我省致公党党员多次参团赴香港、澳门拜会唐英年等知名人士,了解港、澳特区经济与社会发展状况,广泛征集侨界人士对自身生存发展、港澳繁荣稳定和祖国内地建设等方面的意见建议。先后联系台湾国际洪门中华总会、香港致公协会和中国台湾致公党来黔考察调研,促成相关合作协议的签订,深化了彼此在经贸、文化、科技、旅游、投资和人才培养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服务涉侨事务更加深入。热情邀请接待来自五湖四海的海外华商、爱国华人华侨社团和组织以及港澳台代表人士来黔考察交流,团结和引导归侨侨眷、海外侨胞为祖国繁荣富强献计出力,协助引进海外华人、华侨资金,用于修建希望小学、健华图书馆、乡村卫生室等。因党员在侨界的突出贡献,1名党员荣获第六届中国侨界贡献(创新人才)奖,5名党员获中国侨联“从事侨联工作20年以上工作者”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