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深化改革的行动纲领——深入学习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精神

  主讲人:叶志坚,现为中共福建省委党校、福建行政学院社会与文化学教研部副主任、教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思想文化方面的教学和研究。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对我国新一轮的改革进行了整体系统的设计,吹响了我国新一轮改革的集结号,为我国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的全面深化改革指明了方向,是指导我国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的纲领性文件。深入学习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精神,就是要深刻认识和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性、总目标、路线图等方面的重要内容,并把《决定》精神转化成全面深化改革的强大力量。

  一、深刻认识和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性

  全面深化改革是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必然选择。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以巨大的政治勇气锐意推进改革,成就举世瞩目。30多年来国家面貌、人民生活的沧桑巨变昭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

  (一)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

  《决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是党在新形势下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回首改革开放的伟大征程,每一次重大的改革都给党和国家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给事业前进增添强大动力。经过30多年改革发展,我国成功实现了经济体制的历史性转轨,经济总量从世界十名开外跃居第二,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跨越到总体小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完善,党的建设和领导不断加强。这些辉煌成就为全面深化改革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制度和理论基础。

  (二)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

  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中指出:“ 当前,国内外环境都在发生极为广泛而深刻的变化,我国发展面临一系列突出矛盾和挑战,前进道路上还有不少困难和问题。比如: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合理,发展方式依然粗放,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社会矛盾明显增多,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住房、生态环境、食品药品安全、安全生产、社会治安、执法司法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较多,部分群众生活困难,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问题突出,一些领域消极腐败现象易发多发,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等等。解决这些问题,关键在于深化改革。”

  中共中央2013年9月17日在中南海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指出,解决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不断改善人民生活,要求全面深化改革。中国共产党人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从来都是为了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可以说,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而深化。

  在新的历史时期,面对当前十分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中国要前进,就需要一场统一部署、统筹推进的全国性重大改革。这场新的伟大革命,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

  二、深刻认识和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

  《决定》明确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朝着总目标不断迈进,进而实现“三个让”的生动局面,即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2014年2月17日,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专题研讨班在中央党校开班。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指出:“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就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应有之义。” 习近平总书记高远广阔的视角、鞭辟入里的分析,为我们深刻理解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一)国家治理体系强调领导制度、组织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开始以全新的角度思考国家治理体系问题,强调领导制度、组织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今天,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就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为人民幸福安康、为社会和谐稳定、为国家长治久安提供一整套更完备、更稳定、更管用的制度体系。这项工程极为宏大,必须是全面的系统的改革和改进,是各领域改革和改进的联动和集成,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上形成总体效应、取得总体效果。

  (二)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国家的制度和制度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国家的制度和制度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两者相辅相成。我们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总体上是好的,是有独特优势的,是适应我国国情和发展要求的。同时,我们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方面还有许多亟待改进的地方,在提高国家治理能力上需要下更大气力。只有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为重点,尽快把我们各级干部、各方面管理者的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工作本领都提高起来,尽快把党和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社会组织等的工作能力都提高起来,国家治理体系才能更加有效运转。

  (三)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一个整体。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完整理解和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这是两句话组成的一个整体,即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我们的方向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四)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治理体系,是由这个国家的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决定的,是由这个国家的人民决定的。

  我国今天的国家治理体系,是在我国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长期发展、渐进改进、内生性演化的结果。我国国家治理体系需要改进和完善,但怎么改、怎么完善,我们要有主张、有定力。中华民族是一个兼容并蓄、海纳百川的民族,在漫长历史进程中,不断学习他人的好东西,把他人的好东西化成我们自己的东西,这才形成我们的民族特色。没有坚定的制度自信就不可能有全面深化改革的勇气,同样,离开不断改革,制度自信也不可能彻底、不可能久远。我们全面深化改革,是要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好;我们说坚定制度自信,不是要固步自封,而是要不断革除体制机制弊端,让我们的制度成熟而持久。

  (五)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大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加快构建充分反映中国特色、民族特性、时代特征的价值体系。

  坚守我们的价值体系,坚守我们的核心价值观,必须发挥文化的作用。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努力实现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把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又弘扬时代精神、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的当代中国文化创新成果传播出去。只要中华民族一代接着一代追求美好崇高的道德境界,我们的民族就永远充满希望。

  三、深刻认识和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路线图

  《决定》提出了“六个紧紧围绕”的改革思路,即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紧紧围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紧紧围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深化社会体制改革,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紧紧围绕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这个思路是我们全面深化改革的路线图。我们要按照这个路线图,站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六位一体”的高度,抓住每一方面改革的主题,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注意克服改革“散光”和“不同步”的问题,努力突出“主旋律”,形成“大合唱”。

  (一)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决定》指出,要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宏观调控体系、开放型经济体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

  《决定》提出,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这是一个重大理论突破和创新。“决定性”的含义是,政府可以影响和引导资源配置,但决定者只能是市场。把基础性作用改为决定性作用,不是不要或弱化政府作用。《决定》清晰界定了政府职能和作用,概括起来,就是宏观调控、市场监管、公共服务、社会管理、环境保护。

  (二)紧紧围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深化政治体制改革。

  紧紧围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

  《决定》在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方面,有许多政策方面的突破,如:为了破解“同体监督”的难题,提出各级纪委书记、副书记的提名和考察以上级纪委会同组织部门为主;对于官员的考评,要纠正单纯以经济增长速度评定政绩的偏向;推行地方各级政府及其工作部门权力清单制度,依法公开权力运行流程;推进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职级与待遇挂钩制度,加快建立专业技术类、行政执法类公务员和聘任人员管理制度;坚决遏制以权谋房,探索实行官邸制;改进竞争性选拔干部办法,改进优秀年轻干部培养选拔机制,区分实施选任制和委任制干部选拔方式,坚决纠正唯票取人、唯分取人等现象,用好各年龄段干部;规范并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工作生活保障制度,不准多处占用住房和办公用房,不准超标准配备办公用房和生活用房,不准违规配备公车,不准违规配备秘书,不准超规格警卫,不准超标准进行公务接待;对领导干部实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推行新提任领导干部有关事项公开制度试点;编制全国和地方资产负债表,建立全社会房产、信用等基础数据统一平台,推进部门信息共享。

  (三)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文化体制改革的总思路,就是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生产经营机制,建立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决定》提出,文化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从《决定》中,我们看到很多正面肯定的关键词,如“允许”、“支持”、“鼓励”、“推动”等,都体现了党中央激发社会文化活力、促进文化发展繁荣的改革意图。“允许”代表原来不能做的,现在可以做了,这涉及到参与文化市场的合法性问题、资格的问题。“允许”的话,你做就行了,我不管你。但是“支持”的话,我还要帮助你克服一些障碍和困难。“支持”会有具体的政策和措施。   《决定》中还提到几处“鼓励”,如“鼓励非公有制文化企业发展”,“鼓励金融资本、社会资本、文化资源相结合”。《决定》中出现更多的是“推动”,例如“推动政府部门由办文化向管文化转变”,“推动文化惠民项目与群众文化需求有效对接”。

  (四)紧紧围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深化社会体制改革。

  紧紧围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深化社会体制改革,改革收入分配制度,促进共同富裕,推进社会领域制度创新,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治理体制,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

  《决定》在社会民生领域的就有许多政策上的突破,如: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研究制定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鼓励社会办医,优先支持举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允许医师多点执业,允许民办医疗机构纳入医保定点范围;统筹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实行公办学校标准化建设和校长教师交流轮岗,不设重点学校重点班,破解择校难题,标本兼治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探索招生和考试相对分离、学生考试多次选择、学校依法自主招生、专业机构组织实施、政府宏观管理、社会参与监督的运行机制,从根本上解决一考定终身的弊端;加快房地产税立法并适时推进改革;改革信访工作制度,实行网上受理信访制度,健全及时就地解决群众合理诉求机制;逐步建立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

  (五)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

  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实行最严格的源头保护制度、损害赔偿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完善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制度,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

  《决定》主要从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这四个方面强调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从“人定胜天”的万丈豪情到“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再到可感、可知、可评价的“美丽中国”,说明我们党的执政理念越来越尊重自然,越来越尊重人民感受。改革发展让我们摆脱贫困,我们不要山清水秀却贫穷落后,但是强大富裕环境质量很差同样不是美丽的中国。

  (六)紧紧围绕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党的建设与党的领导、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作出了全面部署。这表明,新形势下全面深化改革、实现改革总目标,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要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与“人的障碍”,必须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这其中,最为关键的是要完善党的领导体制、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进一步健全权力监督与制约机制。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强调:近年来,一些国家因长期积累的矛盾导致民怨载道、社会动荡、政权垮台,其中贪污腐败就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大量事实告诉我们,腐败问题越演越烈,最终必然会亡党亡国!我们要警醒啊!

  四、统一认识、凝聚力量;把握大局、上下联动;勇于担当、扎实推进

  《决定》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的科学指南和行动纲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全国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就是要深刻领会全会精神,统一认识、凝聚力量;把握大局、上下联动;勇于担当、扎实推进。

  (一)统一认识、凝聚力量。

  全党同志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重大决策部署上来,正确处理中央和地方、全局和局部、当前和长远的关系,正确对待利益格局调整,充分发扬党内民主,坚决维护中央权威,保证政令畅通,坚定不移实现中央改革决策部署。

  《决定》提出了要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等15个方面的具体改革任务。这些任务,是党中央对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改革的全面部署,既体现了这些年来的实践探索,又体现了面向未来的大胆创新。15个方面的具体改革任务涉及面广,任务重,因此,必须强调统一认识、凝聚力量。中央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负责改革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

  2013年11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作《切实把思想统一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上来》讲话,强调:“只有全党思想和意志统一了,才能统一全国各族人民思想和意志,才能形成推进改革的强大合力。”

  (二)把握大局、上下联动。

  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中指出:“全面深化改革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部署,不是某个领域某个方面的单项改革。‘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大家来自不同部门和单位,都要从全局看问题,首先要看提出的重大改革举措是否符合全局需要,是否有利于党和国家事业长远发展。要真正向前展望、超前思维、提前谋局。只有这样,最后形成的文件才能真正符合党和人民事业发展要求。”

  我们一方面要把握《决定》所提出15个方面的具体改革任务的要求,另一方面,又要结合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情况,提出切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的具体改革方略,实现上下联动。2013年11月26日,中国共产党福建省第九届委员会第十次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共福建省委关于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就全面深化改革,推动福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实现“百姓富、生态美”,作出全面部署。

  现在,根据中央部署,结合福建实际,成立了福建省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省委书记尤权任组长;省委副书记、省长苏树林和省委副书记于伟国任副组长。 领导小组下设经济社会事业体制改革、民主法制领域改革、文化体制改革、社会治理体制改革、“三农”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闽台交流和对外开放体制改革、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纪律检查体制改革等8个专项工作小组,分别由有关省领导牵头,具体工作依托有关职能部门。

  (三)勇于担当、扎实推进。

  《决定》不仅规划了全面深化改革路线图,更明确了时间表,就是“到2020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的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时间表”的确定反映了我们党勇于担当、自我加压的政治自信和勇气,也体现了人民对改革的期待与要求。把握好这个“时间表”,目的就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发扬只争朝夕的精神,以明确时间的倒逼机制,来抓好各项改革举措的落实。

  结束语: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深刻揭示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进步发展之道。30多年来,从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到人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改善,从经济体制的深刻变革,到国家和人民面貌的深刻变化,莫不靠的是改革开放。今天,破解发展中面临的难题、化解来自各方面的风险挑战、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除了深化改革开放,别无他途。全面深化改革,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前途命运,关系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在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改革开放的旗帜,绝不能有丝毫动摇。

  阅读材料:

  1、《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2、习近平: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

  3、《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辅导读本,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

  4、习近平:《切实把思想统一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上来》(2013年11月12日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5、习近平:《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2014年2月17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 

本网站由北京凯行同创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中国致公党版权所有京ICP备1001284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