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建立创新驱动型市场经济——学习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中经济改革论述的体会

   一、《决定》指明,未来中国经济领域改革亮点纷呈

  三中全会是对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动员和部署,而《决定》则是改革的行动纲领。有五大突出亮点:

  1.改革范围空前和全方位

  以往讨论改革多集中于某一领域,而这次《决定》改革范围之广、力度之大都是空前的,是全方位的战略布局。其中提出了六大体制和制度改革,即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的改革。六大改革一起提出,六大改革一起进行,足见中共中央改革决心之大。从《决定》细节来看,15个改革任务中,6个涉及经济领域,充分表明推进我国经济持续发展仍是首要任务。

  2.明确定位市场“决定性”作用

  经济领域最引人关注的就是《决定》提出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而不是过去所说的基础性作用,三字之变将解决政府对市场干预过多的问题,预示着市场化改革将进一步深入。简政放权和提高效率是发挥市场在资源配中决定性作用的关键,这就需要中央政府放开更多资源的定价,明后年石油、天然气、电力等能源交由市场定价将成为改革的重点。

  《决定》中很多表述都与市场“决定性”作用息息相关,如“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放宽投资准入,加快自由贸易区建设”、“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等,这体现了未来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总体思路——凡是市场能做的交给市场。

  3.突出公平准入原则

  《决定》提出“允许具备条件的民间资本依法发起设立中小型银行”、“放宽投资准入,加快自由贸易区建设”等,表明我国要营造一个更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形成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

  《决定》指明了能源和金融领域市场准入逐步放开的方向,未来更多的民营资本有望进入能源和金融领域参与市场自由竞争,这有利于增强经济效率,为经济转型注入新的活力。

  4.强化金融领域的改革

  《决定》提出“完善金融市场体系”的要求。 “完善金融市场体系”的提法拥有非常丰富的内涵。完善金融市场体系最为核心的有两个方面:推进金融市场化改革和加强金融的监管体系建设。完善金融监管协调机制和金融市场化改革是金融改革方面的两个亮点。主要包括利率市场化、资本项目开放等。

  5.推进股票发行注册制

  三中全会确定将推进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股票发行有望迎来突破性改革,股票发行注册制首次列入中央文件,将对我国资本市场带来重要影响。中国股市市场化进程中的最大障碍就是对股票发行的过度行政干预。近一两年来,市场对实行注册制的呼声很高,监管层也多次透露未来要推行注册制的信号。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是未来发展的长远目标。如果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上市公司发行规模将会扩大,发行价格将会降低,未来股市将更加市场化。

  二、经济改革方面的关键和核心内容

  三中全会《决定》是非常好的改革总体设计和路线图。经济改革有两句话是最重要的:一是紧紧围绕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二是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这两句话是决定对于经济改革总体部署的总纲,非常明确地指出了改革方向和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在经济改革方面所要达到的目标。

  第一句话回答了特别是最近十多年来国内一个很大的争论,就是中国改革是否要往前走,向哪一个方向?向市场方向走,还是向强化政府对于经济和社会的管控这个方向走,这是一个重大的方向性问题。十八届三中全会开创性地提出“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重大创新,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中共中央对改革开放中的关键问题看得清楚、抓得准确、改得坚决。在《公报》中,“市场”被提及22次,且强调市场的决定作用。“小政府、大市场”的理念得到推广。

  第二句话就是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需要有一个什么样的体制来支撑呢?《决定》明确提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市场体系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基础,改革的核心是发挥市场作用。市场体系的建设与完善将会进一步加快,特别是《公报》中两个新提及的“市场”:金融市场和建设用地市场。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这显示中央决心很大,要打破地方保护主义、诸侯经济。这不但给大型企业发展机会,还给中小企业广阔的上升空间。

  《决定》不但有“纲”,而且有“目”。需要建立和完善市场体系,主要应进行七方面的改革:一是明晰市场经济产权制度基础;二是确保不同所有制财产权益得到平等保护,不同所有制企业能够平等使用生产要素;三是市场商品价格和要素价格,包括利率、汇率等价格的市场化;四是完善反垄断法,严格执法,消除现在普遍存在的行政垄断、地区垄断;五是按照“市场能够办放给市场,社会能办交给社会”的原则,理顺市场与政府和社会之间的关系,消除各级政府过度干预和直接进入微观经济活动;六是建立法制,确保法官独立行使审判权;七是改变以事前监管为主,以实质性审批为主的监管办法。

  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经济改革思路更全面,即“市场经济+公有制主体+创新型国家”,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建立“创新驱动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三、关于切实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的政策建议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好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现阶段需要解决好三个问题:一是政府干预过多,导致出现资源错配,甚至出现寻租腐败。二是非公有制经济的活力没有充分释放,没有真正平等地参与市场竞争和享受公共服务。三是国有企业缺乏市场忧患意识,改革动力不足。因此提出三方面政策建议:

  1.积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和所有政府部门都要积极转变职能,努力简政放权,弱化对微观经济的管理。一是继续精简机构,精简人员,进一步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权,制定机构改革路线图、时间表;二是减少部门资金、项目的安排,主要靠市场运作,部门资金要更多地用于对科技创新成果的奖励,以此推动成果转化与应用。三是要认真清理对非公有制经济的各种不合理规定,及时向社会公布,接受社会监督。

  2.充分调动民间资本,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一是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消除金融机构“重公轻私”的“所有制歧视”。二是加强舆论引导,正确对待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营造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的良好环境。三是更好地保护非公有制经济的合法财产,稳定未来发展的心理预期。

  3.努力打破垄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一是要尽快打破国有企业特别是央企垄断坚冰,调整利益分配格局,降低准入门槛,提高非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实现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充分发挥市场活力。二是垄断资源行业要加快向民间资本放开,实现资本的多元化投资。三是国有企业要适应市场需求,转变发展方式,依靠技术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构建产业结构优化和经济运行高效的微观基础,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和产业竞争力。  

  (作者为致公党北京市委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