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世瞩目的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将中国的改革开放带入了新的历史阶段,这次会议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必将成为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改革开放历史中的一座耀眼航标。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坚定不移高举改革开放大旗的重要宣示和重要体现,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又一次总部署和总动员。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全面深刻地回答了广大干部和人民群众关于中国的全面深化改革为什么改、改什么、怎么改的问题,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重大原则,描绘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愿景,绘制了改革路线图和时间表,是新一届党中央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全面深化改革的行动纲领和进军号角。《决定》共16部分60条,内容全面、原则明确、主线清晰、举措有力。在通读《决定》的过程中,强烈地感受到“句句是改革,字字有力度”,全面深化改革的广度、深度、力度以及改革的决心令人震撼。作为参政党机关组织的一员,我们应该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结合本职工作,认真学习贯彻这次如此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的会议精神,自觉地以会议精神引领自己的思想和行动,做全面深化改革的理解拥护者和支持推动者。
要理解拥护全面深化改革必须深刻认识其重要意义和指导思想
中共十八大报告提出两个全面的目标,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三中全会将“全面深化改革”作为会议的主题,重点研究部署全面深化改革问题,这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六次三中全会都有所不同。前几次三中全会主题主要是某一方面的改革,而这次主题是全面深化改革,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以及国防和军队、党的建设制度等多方面。在改革攻坚期和深水区,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只有坚持全面改革,才能继续深化改革。会议审议通过的《决定》充分体现了中共十八大的精神,这是中共作为有智慧、有勇气、有担当的执政党,在当前我国改革发展面临一系列突出矛盾和挑战的历史背景下,立足当前、面向未来作出的主动选择,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举改革开放旗帜的鲜明立场和坚定决心,必将对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决定》强调,全面深化改革,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定信心,凝聚共识,统筹谋划,协同推进,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努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加广阔的前景。我们要深入细致地学习理解《决定》以“一个主题六条主线”锁定的改革方向和其他重要思想论断:
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以“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条件和目的;
以“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
以“六个紧紧围绕”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主线;
以“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理论突破口;
以“经济体制改革”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和牵引动力;
以到2020年“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作为全面深化改革任务的时间设定和完成标志。
要理解拥护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全面准确领会深化改革的重大部署和创新举措
《决定》除了第一部分提出改革的重大意义和指导思想、总体目标以外,后15个部分都是15个要改革的重点领域,60条内容中有55条是关于某个关键领域的改革。经过学习概括,我认为以下重大部署和创新举措是我们必须准确领会的: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新目标
《决定》的一大亮点是提出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新目标,这是一个崭新的概念。国家治理体系是在执政党的领导下管理国家的制度体系。国家治理能力是指运用国家治理体系管理各方面事务的能力。过去我们常说的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主要是指国家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决定》从国家制度体系层面提出推进现代化新目标,确实丰富了中国现代化的内涵。
以“治理”与“管理”一字之差所体现出的执政理念是很不同的。“管理”是自上而下单方向的。而“治理”是政府、市场、社会组织、公民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互动进行的国家治理,不仅仅依靠某一种力量。《决定》列举了在不同改革领域需要完善的制度,表明未来国家治理方式将是法治的,治理的手段将是法律手段、行政手段以及社会组织和公民社会力量共同发挥作用。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决定》将过去的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改为“决定性作用”,两字之变,意义十分重大,是《决定》最大的亮点和重大理论创新。中国经过35年改革开放,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但在很多方面还很不完善,中国目前的现实经济问题很大程度上都与政府对市场和资源配置的不合理干预太多有关。此次两字之变,抓住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最深层次的问题,意味着在配置资源问题上,其他力量可以影响和引导资源配置,但起决定性作用的只能是市场。《决定》提出“要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明确了下一步经济体制改革的突破口和路线图,今后基本经济制度、市场体系、宏观调控、财税体制、金融体制、土地制度等所有经济领域的改革都要以“是否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为标尺,都要围绕这一主线来展开和推进。
——更加公平地对待各种所有制经济
中共十五大把非公有制经济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当时没有与公有制经济“相提并论”。在现实经济生活中,非公经济始终没有得到与公有制经济同等的地位,非公经济发展中遇到了一些政策障碍和现实的玻璃门。《决定》十分鲜明地提出“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表明二者是可以“相提并论”的,这是在完善基本经济制度方面的一大突破和创新,释放出更加公平地对待和认识各种所有制经济的信号。《决定》同时强调“完善产权保护制度。公有制经济财产权不可侵犯,非公有制经济财产权同样不可侵犯”,意味着民营经济在保护产权、配置资源、市场准入、市场竞争、权益保护、依法监管等各方面,都享有与公有制经济平等、公正、统一的待遇。《决定》还提出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并赋予新的内涵和定位。允许混合所有制经济实行企业员工持股,形成资本所有者和劳动者利益共同体。既要积极发展国有资本控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也要鼓励发展非公有制资本控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
——清楚界定了政府职能和作用
《决定》提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决定》清晰界定了政府职能和作用,可概括为五项职能,即:宏观调控、市场监管、公共服务、社会管理、保护环境。现代经济中,市场和政府的作用同样重要,但作用的内涵不同。就资源配置而言,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政府作用是引导和影响资源配置,而不是直接配置资源。只有清晰界定政府的职能和作用,才能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真正发挥决定性作用,才能着力解决市场体系不完善、政府干预过多或监管不到位等问题。
——界定中央和地方事权是深化财税体制改革重点
《决定》提出“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科学的财税体制石油化资源配置、维护市场秩序、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制度保障”,说明财税体制作为国家体系重要组成部分将成为下一步改革的重点。分税制改革近20年,一些深层次问题逐渐暴露,如主要税种均设为国税,使得地方缺乏税源,同时地方事权不断加大,地方财政负担较重,只能过多依靠土地出让方式支持地方财政;工资税制不能更好发挥调节收入差距作用等等。破解这些问题,需要对财税体制改革进行总体设计,建立科学的现代财政制度,建立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还有今后将减少任意设置专项转移支付、加快房地产税立法并适时推进改革、推动环境保护费改税等创新举措,都是值得我们参政党密切关注的。
——让农民共享现代化成果
《决定》提出“必须健全体制机制,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近年来中央的一号文件都毫不例外地关注农业问题,《决定》的相关内容进一步表明了中央对解决农业问题和农民核心利益问题的决心和力度。具体的创新举措包括:赋予农民对承包地占有、使用、收益、流转及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权;赋予农民对集体资产股份占有、收益、有偿退出及抵押、担保、继承权;改革完善农村宅基地制度,选择若干试点,慎重稳妥推进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担保、转让;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建立财政转移支付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机制等等。
——系统阐释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近几年,中国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部分城市资源枯竭等问题十分严峻,社会的关注度非常高,成为政府和公民关心和谈论最多的话题之一。在生态文明体系建设方面,社会普遍认为政府职责远没有到位。为此,《决定》首次阐释了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提出要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创新的举措包括:实行最严格的源头保护制度;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划定生态红线、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制度等,充分发挥税收和价格的杠杆作用;建立严格损害责任赔偿制度,对领导干部实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等。
——全面深化改革最终要让全体人民受益
《决定》提出“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明确回应了社会关注的民生期盼,创新的举措包括:启动单独二胎政策;创新人口管理,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全面放开建制镇和小城市落户限制,严格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规模;高考制度改革;农房农地抵押担保;房地产税立法;渐进式延迟退休;废除劳动教养制度;招工用人一视同仁;规范收入分配秩序等。
——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
《决定》创新提出:构建程序合理、换届完整的协商民主体系,在全社会开展广泛协商,深入开展立法协商、行政协商、民主协商、参政协商、社会协商。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建立健全决策咨询制度。对于参政党成员,这方面的内容是我们必须重点学习领会的,在后面如何做好全面深化改革的支持推动者内容中将结合本职工作进行探究。
——深化司法体制改革
《决定》提出: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制社会一体建设,加快建立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创新的举错包括:推动省以下地方法院、检察院人财物统一管理,探索建立与行政区划适当分离的司法管辖制度;改革审判委员会制度,完善主审法官、合议庭办案责任制,让审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负责;推进审判公开、检务公开,录制并保留全程庭审资料;废止劳动教养制度;健全社区矫正制度等。
——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确保改革取得成功
对于这样内容广泛、力度空前、困难重重的全面改革,没有坚强有力的组织领导和行动举措是难以落实到位的。《决定》通过明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和改革时间表进一步向外界表明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坚定改革的决心。
《决定》清晰提出“中央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负责改革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监督落实”,表明了攻坚克难的决心和信心。《决定》在第一部分就鲜明提出“到二O二O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完成本决定提出的改革任务”的改革时间表,意味着各地方、各部门必须在剩下的7年时间完成《决定》提出的15个领域的改革任务,这些改革任务将由领导小组检查评估、监督落实。
要支持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勇于承担历史使命,积极适应改革
回顾中国致公党88年多的历史,我们一直自觉地担负着祖国富强、民族复兴的伟大历史使命。1948年中国面临两种道路两种命运的选择时,我们致公党前辈审时度势地顺应了历史的潮流,坚定地选择了响应中国共产党发出的“五一口号”,选择了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走上了社会主义中国的道路。作为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参政党,我们始终与中国共产党肝胆相照、荣辱与共,从来都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旁观者,而是积极的建设者,是改革开放历史的书写者。面对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浪潮,面对人民的期盼,面对如此艰巨的改革任务,面对仅仅7年的改革时间表,我们不能够再空谈议论,不能够再鼓鼓掌后就静观其变,不能够只关注自己的利益得失,我们要做的就是支持推动,直接上手就做。
首先,我们要坚决地和中国共产党同心同向,坚定信心,明确目标,凝聚共识,形成合力,汇聚起推进改革的强大正能量。第二,我们要从自身建设和履行职责方面积极适应改革。我们虽然不是某一领域改革任务的直接承担着,但是我们有政治协商、参政议政和民主监督的艰巨任务,可以覆盖全面深化改革的所有领域,需要更多的人才和力量才能适应改革,需要更多的智慧和努力才能完成职责。广东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中共中央一直对广东寄予厚望,习近平总书记为广东提出了“三个定位、两个率先”的工作总目标,中共广东省委在贯彻落实《决定》意见中,明确提出了“五个突破”和系列改革举措,决心在全面深化改革中继续走在全国前列。我们必须适应广东的改革需要,集中省内党员智慧和力量,以改革的历史使命感,勇于关注分析“突破思想观念的束缚,突破发展升级的瓶颈,突破对外开放的局限,突破社会转型的难题,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过程中的难点和问题,善于为改革任务的实施建言谋策,减少附庸附和,减少哗众的言之无物的批评指责,增加真诚谏言,增加经过调查研究和认真思考提出的建设性建议。第三,我们要直接推动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基本的政治制度,是国家制度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国家治理体系的一部分。作为这一制度的直接参与者,我们必须主动适应《决定》提出的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的改革要求。广东率先出台了政治协商规程,协商的内容和程序都比较规范,我们的主要任务是努力提高协商的质量,更加活跃有序地参与专题协商、对口协商、界别协商、提案办理协商等各种形式的协商,重视对党委政府部门反馈的协商成果的回头分析,善用向党政主要领导反映重要意见的“直通车”制度,发挥“侨海”特色和优势加强与海外爱国社团和居港成员的联系联谊。
要支持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必须结合本职工作开拓创新
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的一部分,我们民主党派的思想建设、自身建设也必须进行全面深化改革,这样才能跟上改革的步伐。改革的关键就是开拓创新。我认为有几个方面是值得我们重点推进的。首先,协商民主的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需要我们的调查研究和意见征询满足广泛、多层、制度化的要求,我们的民主党派成员主要还是以精英、骨干参政议政为主,而且目前骨干成员的数量还有限,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我们征询党内意见、参与政治协商时,广泛多层性是有限的。而制度化建设将帮助我们很好地形成党内参与协商工作机制,提高协商成效。为了将三个要求落到实处,我们必须加快党员智库建设,可以尝试性地建立党外专家咨询制度,邀请党外专家参与具体协商工作的咨询会,提高协商的广泛多层性。第二,广东省各级党政机关干部进入了新一轮的大培训,我们必须根据全面深化改革对干部人才队伍提出的素质和能力要求,对党派机关特别是省委会机关的干部提出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使干部们得到提高思想认识、更新业务知识的机会。第三,我们要认真研究干部培养使用机制方法,在党派内形成让人人都有成长成才、脱颖而出的通道,可以尝试加强省级组织与市县基层组织的跨地域交流,例如,可以形成新到省委会机关的公务员在3年内必须到1-2个粤东西北市县基层组织挂职锻炼一年的制度,鼓励年轻同志在艰苦的地区和综合的岗位锻炼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