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年苏港情 浓浓故乡情
怀着相同的情感回到故乡,踏上苏州这片土地,十年来,他们往返于香港、苏州两地,在来来往往的穿行中,他们不仅给苏州留下了一笔笔财富,更留下了一段段感人的故事。时值香港回归祖国十年之际,回首在苏州的创业之路,众多的港商却用一句"为家乡办点事"轻轻带过。
朱恩馀的苏州"善缘"
虽常年定居香港,可是不管多忙,每个月朱恩馀都抽出几天的时间回到苏州看看,不仅是因为他的事业在这里,更重要的是,作为第一批被苏州市委授予的荣誉市民,他还要为家乡做点什么。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回苏寻根开始,在此后二十多年里,朱恩馀对家乡的助学善举一发不可收。一点六万平方米的苏州大学、苏州敬文实验小学三座图书馆,浒关牌楼小学等五所小学教育楼,在苏州大学、市盲聋哑学校等建立的朱敬文助学金、教师奖励金等六项基金,一长串的义举名单印记了朱恩馀对家乡的倾情回报。一九九三年,朱恩馀先生成为首批"苏州市荣誉市民"之一。
据悉,二十多年来,他在江苏的捐赠总额已超亿元,仅苏州一地已达五千二百多万元人民币。当记者把这些数据说给他听时,他笑着说:"有这么多吗,这些都是小事,我就是想看看家乡还有什么能做的,正巧苏州的人民给了我这么一个机会。"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朱恩馀投资一百万美元在苏州高新区成立了苏州立锵制衣有限公司以来,热心的他成为向海外朋友中宣传、推介苏州的生动例子。在他的广泛联络下,许多海外同乡、朋友陆续在苏州投资办厂,投资金额超过一亿美元。
陶锡祺的苏州"房缘"
陶锡祺与苏州的相识缘于"房子"。
陶锡祺的父亲陶哲甫出生于南京,在海外发展三十多年后,一九七八年参与发展南京金陵饭店,该饭店后为国内最早的五星级酒店之一。九十年代初,由于当时苏州发展工业,需要很多高素质屋苑供外国人居住,陶哲甫受政府邀请到苏州发展。
"苏州锦华苑项目是父亲在苏州的第一个项目,也是苏州最早出现的外销房。我是一九九四年到苏州负责该项目的,那时候感觉苏州真的好小,就一条人民路比较繁华。"十多年后的今天,当陶锡祺手执苏州新第一号国有土地使用证时,仍倍感自豪:"那时候在苏州工作的外商和苏州工业园区新加坡的建设者都住在苏州锦华苑,可以说是我们锦华苑给苏州外商造了第一个家园。"
站在苏州高新区新地中心十八楼的办公室里,往下看狮山路,陶锡祺觉得苏州的变化真的太大:"我们刚来的时候苏州高新区很多地方都是农田,狮山路到了晚上七、八点钟就没人了,现在到晚上十点钟穿马路还要小心点呢,尤其是随着商业街的建成,这里已成了不夜城了。"
一年到头在苏州与香港之间来回奔波的陶锡祺认为,香港和苏州紧密的经贸关系,为双方共同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苏州吸引很多香港人过来投资创业,香港也吸引众多的苏州人去求学、旅游和创业。
孙福林的苏州"医缘"
提起孙福林这个名字现在苏州的老百姓几乎乎人人都知道,苏州九龙医院就是他创办的。由港商孙福林先生投资兴建的苏州九龙医院是一所大型综合型医院,坐落于外商云集、经济繁荣、环境优美的苏州工业园区金鸡湖畔,占地二百多亩,投资六亿元人民币,开设病床一千张。
"将九龙医院办出名气,办成响当当的品牌!到那时,我就可以说,我回到家乡的第二轮创业成功了!"九龙集团董事长孙福林依然说着一口地道的吴江话。他曾在香港从事进出口贸易,后来回家乡吴江投资创业,十多年来的艰苦经营,使九龙集团在国内电缆行业享有盛誉。
孙福林坦言,自己办医院是外行,可一想到办件事能造福一方就放心去做了。他说,虽然九龙医院的设备是世界最先进的,但九龙医院不是贵族医院,价格是面向普通市民的,目的是让老百姓看得起病、早点看好病。他说,现在医院开业近一年了,目前还是处于亏损状态,但越来越多的苏州人来九龙医院看病就是对他最大的回报。
据了解,苏州是著名的侨乡,现有归侨、侨眷七万多人,在海外的华人华侨、港澳同胞约五万人,侨务资源非常丰富。改革开放以来,海外侨胞和广大归侨侨眷积极参与苏州的现代化建设。苏州现有一万多家外资企业,其中侨资企业近四千五多家,在企业数量和资金引进的占比上,皆为"三分天下有其一"。(来源:中国新闻网)
朱恩馀的苏州"善缘"
虽常年定居香港,可是不管多忙,每个月朱恩馀都抽出几天的时间回到苏州看看,不仅是因为他的事业在这里,更重要的是,作为第一批被苏州市委授予的荣誉市民,他还要为家乡做点什么。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回苏寻根开始,在此后二十多年里,朱恩馀对家乡的助学善举一发不可收。一点六万平方米的苏州大学、苏州敬文实验小学三座图书馆,浒关牌楼小学等五所小学教育楼,在苏州大学、市盲聋哑学校等建立的朱敬文助学金、教师奖励金等六项基金,一长串的义举名单印记了朱恩馀对家乡的倾情回报。一九九三年,朱恩馀先生成为首批"苏州市荣誉市民"之一。
据悉,二十多年来,他在江苏的捐赠总额已超亿元,仅苏州一地已达五千二百多万元人民币。当记者把这些数据说给他听时,他笑着说:"有这么多吗,这些都是小事,我就是想看看家乡还有什么能做的,正巧苏州的人民给了我这么一个机会。"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朱恩馀投资一百万美元在苏州高新区成立了苏州立锵制衣有限公司以来,热心的他成为向海外朋友中宣传、推介苏州的生动例子。在他的广泛联络下,许多海外同乡、朋友陆续在苏州投资办厂,投资金额超过一亿美元。
陶锡祺的苏州"房缘"
陶锡祺与苏州的相识缘于"房子"。
陶锡祺的父亲陶哲甫出生于南京,在海外发展三十多年后,一九七八年参与发展南京金陵饭店,该饭店后为国内最早的五星级酒店之一。九十年代初,由于当时苏州发展工业,需要很多高素质屋苑供外国人居住,陶哲甫受政府邀请到苏州发展。
"苏州锦华苑项目是父亲在苏州的第一个项目,也是苏州最早出现的外销房。我是一九九四年到苏州负责该项目的,那时候感觉苏州真的好小,就一条人民路比较繁华。"十多年后的今天,当陶锡祺手执苏州新第一号国有土地使用证时,仍倍感自豪:"那时候在苏州工作的外商和苏州工业园区新加坡的建设者都住在苏州锦华苑,可以说是我们锦华苑给苏州外商造了第一个家园。"
站在苏州高新区新地中心十八楼的办公室里,往下看狮山路,陶锡祺觉得苏州的变化真的太大:"我们刚来的时候苏州高新区很多地方都是农田,狮山路到了晚上七、八点钟就没人了,现在到晚上十点钟穿马路还要小心点呢,尤其是随着商业街的建成,这里已成了不夜城了。"
一年到头在苏州与香港之间来回奔波的陶锡祺认为,香港和苏州紧密的经贸关系,为双方共同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苏州吸引很多香港人过来投资创业,香港也吸引众多的苏州人去求学、旅游和创业。
孙福林的苏州"医缘"
提起孙福林这个名字现在苏州的老百姓几乎乎人人都知道,苏州九龙医院就是他创办的。由港商孙福林先生投资兴建的苏州九龙医院是一所大型综合型医院,坐落于外商云集、经济繁荣、环境优美的苏州工业园区金鸡湖畔,占地二百多亩,投资六亿元人民币,开设病床一千张。
"将九龙医院办出名气,办成响当当的品牌!到那时,我就可以说,我回到家乡的第二轮创业成功了!"九龙集团董事长孙福林依然说着一口地道的吴江话。他曾在香港从事进出口贸易,后来回家乡吴江投资创业,十多年来的艰苦经营,使九龙集团在国内电缆行业享有盛誉。
孙福林坦言,自己办医院是外行,可一想到办件事能造福一方就放心去做了。他说,虽然九龙医院的设备是世界最先进的,但九龙医院不是贵族医院,价格是面向普通市民的,目的是让老百姓看得起病、早点看好病。他说,现在医院开业近一年了,目前还是处于亏损状态,但越来越多的苏州人来九龙医院看病就是对他最大的回报。
据了解,苏州是著名的侨乡,现有归侨、侨眷七万多人,在海外的华人华侨、港澳同胞约五万人,侨务资源非常丰富。改革开放以来,海外侨胞和广大归侨侨眷积极参与苏州的现代化建设。苏州现有一万多家外资企业,其中侨资企业近四千五多家,在企业数量和资金引进的占比上,皆为"三分天下有其一"。(来源: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