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方要闻 > 浙江
最伟大的创业——读《火种:寻找中国复兴之路》有感
  中国共产党的建立是迄今为止最伟大的创业——不知何时,这个评价在网上广泛流行。读完《火种:寻找中国复兴之路》这本书,我对这“伟大创业”历程有了更加鲜明、更加深刻的认识。 

  一、孕育火种的历史背景 

  《火种:寻找中国复兴之路》的作者刘统,是名党史、军史专家,曾著有《决战:东北解放战争1945-1948》《大审判——国民政府处置日本战犯实录》《北上——党中央与张国焘斗争实录》等,作品颇受读者好评,获得过重要奖项。《火种:寻找中国复兴之路》是作者2020年的新作,用将近50万字的篇幅细致呈现了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前中国各方面的形势和中国共产党早期的历史,具体来说,是从19-20世纪之交到1929年中国共产党建立根据地前的这一段的历史。这一段历史生动地回答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成立?中国共产党怎样成立和怎样发展起来的?”这也正是本书被称作《火种:寻找中国复兴之路》的原因。火种,不止是中国共产党的思想火种,也不止是中国革命的火种,还是中国人民奋起的火种,中国人民富裕安宁的火种。 

  书中呈现了20世纪初那个积贫积弱的中国。这可以从屈辱的《辛丑条约》和日本的“二十一条”看出,也可以从孙中山和袁世凯掌握政权后的经济状况和财政措施管窥一二。前者是当时中国积贫积弱的重要原因,后者则是当时政府和政权无力的明证。《辛丑条约》规定,“清政府共需向列强赔款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年息4厘,以海关税、盐税和常关税作抵押担保。”之所以是屈辱的条约,并不仅仅是它要求我们赔了钱,而是因为这个赔钱的背后是国家主权和经济权的丧失。赔的这些钱实际上赔出去的是中国人民的血汗,是中国海关、盐等日常物资的主权。因此,这个条约有19个附件,每一个都让清政府丧失主权,所以,它不仅是一个屈辱的条约也是一个置中国于万劫不复的条约。大约15年后,袁世凯窃取了辛亥革命的果实,准备向革命党下手时也遇到经济困境,于是卖国求荣,和日本签订了“二十一条”,其中有“承认日本人在南满和内蒙古东部居住、经商、开矿等特权”“中国国有公司改为中日合办”乃至“政府雇员聘任日本顾问”等条款。这比《辛丑条约》更进一步,不仅丧失经济主权,而且允许日本人居住和开矿,请日本人来管理。因此,袁世凯得到了应得的下场,遗臭万年。 

  二、为革命燃起星星之火 

  正是在这种氛围里,有一些人,他们或者脱胎于之前的革命党,或者在绝望的困境中做最后的反抗和痛苦的挣扎,开始寻找古老中国的出路和未来。第一个关键的人物是陈独秀,他找到了思想启蒙的药方。没有中国广大民众的觉醒和参与,中国的未来只能是黑暗的。于是,在他创办的《新青年》的鼓动下,出现了一批呐喊和奔走呼告的知识分子和知识青年。正因此,当巴黎和会的失败消息传回国内时,才能够在全国激起巨大的反抗声音,拒绝了帝国主义列强强加给我们的不平等决定。当“五四运动”的热情散去后,陈独秀和李大钊等人深刻地明白,他们只是获得了惨胜,政府还是那个腐败的政府,中国还是那个积贫积弱的国家。 

  在这种氛围里,他们决定成立一个组织,也就是中国共产党。这是在1921年。就《火种:寻找中国复兴之路》中的描写看,中国共产党成立时实在说不上伟大,甚至有些草草了事:最早倡议的陈独秀、李大钊都没有参加第一次代表大会,代表仅来自6个小组共13人;会议本来在上海,后来改在嘉兴南湖的一条船上;事后连开会的准确日期都难以查考等等。但值得注意的是,会议的各项议程比较完备,制定了自己的章程,明确了自己的目标和组织方式等等,为后来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比较孙中山先生成立同盟会和国民党便可以知道,中共一大有着更强的规范性和目标性。在当时,这还看不出开天辟地的意义,但是为革命点燃了“星星之火”。 

  三、革命之火照亮中国 

  这个“火种”在经历了波折的发展后,在1927年差点熄灭。1927年的失败推动了它的蜕变,于是有了后来的“南昌起义”,建立武装、成立根据地、得到农民拥护……逐渐发展壮大。 

  再后来,经过五次围剿和反围剿的战争之后,中国共产党开始战略转移,进行人类历史上堪称伟大的两万五千里长征。 

  《火种》这本书没有写围剿和反围剿,也没有写到长征的时代。那可能是更波澜壮阔的时代,因为我们都知道,之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一起,取得了长征的胜利,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在经历一番波折后,终于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再次走上正轨,逐步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这实在是了不起的成就!为什么能够取得这样的胜利,阅读《火种》,我想可以得到一部分答案。(文:李本侠  审核:邵祥军) 

本网站由北京凯行同创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中国致公党版权所有京ICP备1001284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