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方要闻 > 云南
李嵘、焦家良共话“云茶”健康发展
  3月25日,致公党省委主委李嵘率省委会调研组赴龙润集团就“云茶”产业发展问题进行调研交流。龙润集团董事长焦家良、致公党省委巡视员骆瑞麟共同座谈。

  一位是全国政协委员、全国青联副主席、致公党云南省委主委、省侨联主席李嵘;一位是茶叶行业领军人物、全国政协委员、龙润集团董事长焦家良。 

 

座谈现场

  两位全国政协委员聚首,共话“云茶”产业健康发展问题,两位委员关于“云茶”产业发展的对话,将为我们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呢? 

  茶产业是云南省传统优势产业,茶产业是高原特色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共云南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云茶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扶持茶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针对2007年普洱茶市场波动的情况,及时采取了“稳定面积、调整结构、培育品牌、开拓市场”的应对措施,夯实基地建设,强龙头、拓市场、树品牌,促进了云茶产业稳步发展。 

  2010年云南省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茶产业发展的意见》,明确云茶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发展目标、区域布局、重点工程和保障措施。 

  李嵘说,多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全省上下凝心聚力、奋力拼搏,以打造“千亿云茶”为目标,切实采取有效措施,着力转变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深入挖掘发展潜力,全省茶产业在经济新常态下实现了新发展,取得了茶叶面积稳、产量增、产值增、成品茶价格增、精制率增、茶农收入增的“一稳五增”喜人成绩,为“十二五”圆满收官增添了新亮点,为“十三五”茶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面对新常态,云南省茶产业仍呈现“小、散、弱、乱”的现状,云茶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无论是政策导向、茶农意识、产品创新、茶行业整合、拓展市场和促进流通等诸多方面都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需要认真加以解决。 

  焦家良认为,作为党派,每年都会有很多的调研、建言献策,但是从“云茶”产业切入,既是一个硬骨头,同时这里面有很大作为,是对云南千千万万茶叶从业者积功德的一件大善事,值得致公党云南省委举全党之力,好好做一个系统的调研。 

  “云南这片土地很神奇,一棵植物支撑起“云茶”这个大产业,对于这个产业的前景,我们是不用再论证、研究的,茶是人们祖祖辈辈围绕一棵植物走到今天的,同时是围绕一种生活方式陪伴人们步入今天生活的。”焦家良谈到,在大健康时代,健康文化的传播和大健康产业的发展成为政府、学者与企业家们共同思考与讨论的话题,也是业界密切关注、谋求发展的契机。时下,生态环境已成为核心竞争优势,生态文明建设,将云南拉回到了经济建设发展的中心。以“云”字为首的云药、云酒、云茶、云花、云咖啡等宝贵资源,开启大健康产业的“云时代”。 

  “茶是中华民族最应该、最有可能做成世界品牌的产业,历史留给了我们这个机会和责任,所以选择将茶这个朝阳产业、健康产业和文化产业进行到底。”焦家良说到,“云茶”产业的健康发展,政府应当引导茶企打造品牌,通过“市场”这一杠杆撬动整个产业健康有序发展,以此带动“云茶”在第一、二产业中的增收。 

  李嵘谈到,“云茶”产业的发展,要正视茶产业产能过剩的实际,主打“生态”、“绿色”、“品质”、“安全”牌,在提高单产、提升品质上下功夫;要加大市场推广力度,适应新常态下市场需求的特点和变化,优化产品结构,扩大消费群体上下功夫;要以云茶知名品牌带动云茶产业提质增效,在以品质拓展市场、扩大消费上下功夫;要充分运用文化载体,加大外宣力度和旅游产品开发力度,将民族茶文化优势转化为市场消费的驱动力上功夫。 

  李嵘认为,应充分分析新常态下茶产业面临的新形势,在云茶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上下功夫。应研究经济发展新常态对茶产业的影响,做好云茶产业中长期战略规划,加强对茶产业的宏观指导和政策支持。应努力构建世界一流的茶产业生产体系,拓展国际市场,将云茶打造成世界茶尊,促进云茶产业健康发展。 

  当前,我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茶叶生产国和出口国,在国际市场上的影响力逐步加大。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不仅给中国茶叶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也为中国茶叶进军全球市场创造了条件。随着“一带一路”战略持续推进,云南作为“一带一路”的前沿,“云茶”也将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一带一路”战略不仅是丝路的复兴,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也将是“云茶”的复兴。 

  两位委员的对话,不仅道出了“云茶”产业发展的目标未来,拉开了针对“云茶”产业健康、有序发展的系统调研序幕。这或许是民主党派参政议政工作服务于云南经济社会发展的又一“善举”。 

  骆瑞麟谈到,应当把发展茶叶和发展旅游相结合,通过“茶旅一体”促进“云茶”产业的发展。集结茶行业产业链上下游资源,积极打造区域综合性茶叶专业交易市场,实现“云茶”行业高效、便捷、有序、健康的发展。 

  致公党云南省委参政议政处、宣传处干部参加调研座谈。 

本网站由北京凯行同创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中国致公党版权所有京ICP备1001284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