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方要闻 > 云南
李羚:建议加大边境文化建设的政策力度
  李羚是大家熟悉的表演艺术家,她创作的许多艺术形象,让人记忆犹新。但是,她并不仅仅是一个艺术家,还是一个文化使者。

  她成功塑造的“苗苗”老师的形象,至今也是很多人心目中优秀教师的代名词。


李羚

  她饰演的“宋庆龄”,是很多人心目中经典的荧幕形象之一。

  3月8日,在妇联联组会议上,全国政协常委李羚以10余年自身经历,发言呼吁关注边境文化建设。

  2004年,一次偶然的机会,她来到了中缅边境的云南德宏的一个村庄,李羚说:“边境线就在村子里,一边是缅甸的学校,一边是中国的学校,中国的学校没操场,没食堂,学生带饭到学校,得蹲在墙边吃,正因如此,好多小孩宁愿跑到对面学习,学缅甸语。”

  这种差异让李羚很惊讶,于是她牵线搭桥企业家郑和国捐赠100余万元,当地政府出资,一所辐射方圆5公里、容纳几百名学生的边境希望小学建成了,起名为德宏傣寨和国希望小学。

  学校建成后,发生了戏剧性变化,很多缅甸的小孩来到新学校学习,学习中文。

  “非常有意思,这个效果其实和‘孔子学院’类似。”自此,李羚开始越来越关注边境文化建设。

  记者:听说你最近两年经常去云南的边境地区,是旅行吗? 

  李羚:云南实在是太美了。是一个一口气能呼进全身,一伸手能触摸到云彩的地方。特别是一些边境地区,自然风光美若仙境,真的是旅行圣地。我这两年去过多次,可实在是遗憾,没有时间,没能领略、感受那里的空气和云彩。因为每次去都要尽量的把更多的时间全部放在工作上。

  在云南的一些地方,国界便是一个村子。面对着对面一个村子,两边的人喝同一口井里的水,平日像走亲戚,看朋友一样来往。如果你不了解情况,很难看出这是一个国界。是被同一片蓝天,同一口井水,同一样的笑声所装饰了的国家与国家,领土与领土,这样一个庄严而严肃的国土界限。它应该是共和国这个巨大的躯体中的末梢神经,也是与邻国进行贸易往来、文化交流甚至政治较量的最前沿。应该说多年全国政协委员、致公党中央委员的经历培养了我,有了一种特质,有了一种敏感,也特别的关注这个末梢神经。单腾冲地区出去的侨民就分布在50多个国家里。每年特定的时候,每个乡会搞侨胞和侨属的聚会,华侨从四面八方汇拢,回到家乡,回到小时候读书的母校。这个回乡聚会很有影响力,很有凝聚力,我很想很好地重视这个进行侨务工作的机会,便深入进去,帮助当地进行更有意义的策划,让主题和目的更鲜明。再四处奔走,帮他们找人找物,给他们提供一些帮助,让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来陶冶人们的情操,凝聚人心,挤压宗教极端思想的生存空间。让活动既有意思,又有意义。这样无论是对外宣传,还是对内凝聚人心都有了非常好的效果。

  记者:听朋友说,你去年还带着一大批人到腾冲跑步?

  李羚:是的,但可真的不是跑跑步那么简单,这是一个很有意义的活动。这是以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名义发起的,我们组织了十几个著名的奥运冠军,还有国际马拉松组织参加的,沿古老的茶马古道进行的一次慢跑活动。目的是用体育的精神,用文化的旗帜,让人们更多的了解这个悠久的历史和更需要发展的现在。我们沿途还做了很多捐助活动,给许多小学赠送了体育器材,让他们用玩的方式来接触到现代体育,了解体育精神。我们还帮助沿途很多有些损坏的学校进行了修缮,让孩子们在一个安全的环境下学习。

 

李羚(右二)、唐九红(右一)赴滇参加首届RW50腾冲“重走远征路”国际越野挑战赛,与嘉宾一道打响发令枪

  活动搞得非常成功,有人形容说这个活动就像在古老的茶马古道上掀起了一股充满现代文明的热浪。

  记者:能给我们具体介绍一下国境线上的学校情况吗?

  李羚:应该说我们很多边境地区还是相对落后的,甚至有的地方很贫穷。我曾带领致公党文化委员会去过一些少数民族地区调研,那里的孩子们都说他们的学校不如对面缅甸的学校,结果很多孩子都跑到对面学缅甸语去了。我看着这些孩子,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真是百感交集。我想我一定要在这儿建一所漂亮的小学校,不单让我们的孩子能够在这所学校里快乐的学习,还要吸引对面的孩子也来学习中文。我便去找朋友、说想法,我带着朋友们来了,本来是想在原有的学校基础上翻修扩建一下,恰好赶上下课铃响了,学校没有操场,孩子们从教室出来连个活动的地方都没有,我们一商量,干脆重建吧,一块儿给孩子们建一个操场。这个想法得到了当地政府大力的支持,学校建成了,还有了一个漂亮的操场,一个电脑室,还给学校带来了很多乐器,新的电脑。现在不单周边地方的孩子踊跃的到这里来读书,对面缅甸的孩子也纷纷要求到这儿来读书。我想这就是影响力,这就是边境建设,这就是让我们的末梢神经也流动着鲜活的血液。

郑和国(左五)捐资10万元用于德宏傣寨和国希望小学校园环境建设

  去年我还在边境上选了一所百年老校,在中国科技馆的大力支持下,在学校里建立了一所中学生科技馆。开馆的那天,同学们看着3D打印机和那些实验设备,每一双眼睛里都充满了渴望,每一张脸上都带着好奇,我看着他们,心情很激动、很兴奋。

 

李羚在腾冲一中致公科技馆内与学生们一起动手实践

  应该说不是我做了什么,是他们鼓励了我,让我对边境的文化建设有了一些认识和勇气,我已经和朋友们决定今年一定抽出时间在云南的边境地区再做两所中小学生科技馆。我想我和朋友们做的这些可能仅仅就是一根火柴,但如果它能点亮孩子的心,便是希望。少年强则中国强。

  记者:能否谈谈你对我国边境地区文化建设的认识?

  李羚:贫困地区,财政很紧张。边境地区的教员,他们的工资也很低,工作量又大,一个人兼好几个年级。可是他就拿一份工资,环境很艰苦,有多少人会愿意留在那里?

 

李羚在腾冲考察

  所以,我今年在两会上专门做了一个题案,我建议:文化部、财政部等有关部门,策划设计边境地区文化建设的重大项目:完善边境地区文化设施网络,提高服务质量,进一步巩固文化阵地、满足边境地区群众基本文化需求;繁荣文艺创作,用优秀的文艺作品、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来陶冶人们的情操、凝聚人心、挤压宗教极端思想的生存空间;加大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力度,增进文化认同;发展特色文化产业,带动人民走向富裕的生活。最终,通过这些项目实施,在边境地区形成一道亮丽的文化风景线。

  记者:下次去边境带上我们吧?

  李羚:好啊。我愿意让更多的朋友都去,哪怕只是去走一走、看一看,教孩子们唱一首歌,上一堂课。因为我们实在是不能也不应该忽略那里。去的次数多了,我也不觉得远了,觉得好像离北京很近。

  李羚,致公党员,1958年12月30日出生于上海,原籍河北,国家一级演员,中国电影家协会第七届理事。十二届全国政协常委,中国致公党中央常委。

  文字及部分图片素材根据央视网、中国经济网综合整理

本网站由北京凯行同创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中国致公党版权所有京ICP备1001284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