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方要闻 > 上海
用手里的镜头记录文化,是我的责任

  我是一名摄影师,晨波是我的工作名。

  记忆中,喜爱拍照的父亲有架上海牌135相机,那是我童年时代的奢侈品,虽然没有机会触碰,但也激发了我学拍照的梦想。1994年,我买了台佳能相机也是第一台属于自己的相机,从此,摄影成为我生命中不能分割的一部分。虽然在摄影途中遇到过车祸、雪灾等生死险历,但也从未想过放弃,喜爱拍摄风光的我从来都是在跋山涉水的艰辛中体验摄影的快乐,只是近几年,因为偶尔的一次机缘,我开始拍摄温州的永嘉壁画、泰顺药发木偶,家乡青浦的古桥……每一次按下快门,那声清脆的“咔哒”声都在提醒我作为一名摄影师,肩上的那份责任。

  2011年,因为对温州的自然风光有兴趣,我扛起相机开车去了那里。经朋友介绍认识了温州书局的孙建舜经理,他热情地向我介绍温州的自然风光、风俗人情,在他口中温州的乡土文化引起了我浓厚的兴趣,我们合作拍摄一部《八百里瓯江》丛书。没想到,这样一来,原来只准备在温州待几个月拍拍自然风光的我,一人一车一镇一村的拍下来,五年已经过去了。

  壁画作为一种传统的墙壁绘画艺术,在温州全市各地区的祠堂、神庙、路亭、古戏台中都有零散分布,各县(市、区)中,以永嘉的壁画存留面积最大、总体保存尚好,而且多为清代所作。永嘉各地的壁画中,位于上塘镇绿嶂太阴宫内的绿嶂壁画和位于永嘉大若岩镇荆州太阴宫内的荆州壁画可谓是其中的代表作,其规模和内容在全省也属少见。通观绿嶂壁画和荆州壁画,可以发现其中内容多为三国、水浒、白蛇传、陈十四娘娘等民间传说和戏曲故事,另有少量花鸟图等。它们整体构图合理,运笔流畅,色泽鲜明,形态逼真,在表现故事时,均以连环画的手法处理众多的人物和丰富的活动。鉴于它们有较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已于2005年3月被列入省级文保单位。

  刚开始拍摄永嘉笔画,我都是在白天工作,结果发现因为很多壁画在室内回廊里,白天拍照成像后光线不均,于是,我就和县志办工作人员、《永嘉壁画》的编辑高远商量,决定等到天黑,为壁画打上均匀的灯光再拍摄。很多壁画蒙尘太久,颜色不清。而且永嘉壁画都是画在木板上,年代久远,不能简单地用抹布擦洗,为了准确还原壁画色彩,我便和高远一起,每次拍照前都要小心地用鸡毛掸子为壁画掸掉壁上的尘土;还准备了很多餐巾纸,蘸上水,把壁画夹缝里的泥尘一点点清理干净;因为是木板上的壁画,所以拍照时选择角度要特别用心,不然拍出来全是木头纹理,看不出画了……一次次的拍摄过程中,还要反复考虑设备的因素。我先是买了新的国产闪光灯,拍摄后发现效果不理想。又花3万元买了进口闪光灯,还是不理想。最后,我到北京花13万元买了台更好的相机——哈苏后背,终于拍到了我想要的照片。就这样,为了记录、研究这些珍贵的民间遗存,永嘉县政府、永嘉县志办组织编撰大型图书《永嘉壁画》历经三年拍摄整理,终于正式出版面世。书中,200多张彩色照片展示永嘉50余幅清代壁画代表作的全景和局部。

  那段时间,往往一忙就是一个通宵,天亮时村民看到我们很不理解,为什么会在夜里拍照?甚至怀疑我们会不会是不法分子啊?现在回忆当时情形,感觉挺好笑的,但更让我感到欣慰的是,随着岁月的流逝,这批壁画只会一天不如一天,我有幸能为它们立此存照,也算是给后人留下宝贵的文化财富。

  有人问我为什么在温州留下来?我说,也许我有一百个理由离开温州,但有一千个理由让我留下来,作为一个职业摄影师能为保留传承中国民俗文化做一点事觉得很有意义。民间民俗文化看起来很俗很乡土,但却延续着当地乡民一代代传统的文化。我拍过一组关于传统制作红糖的照片,第一次看到他们用延续几百年的传统方法,用七口大铁锅将甘蔗熬成红糖时,很感动,我仿佛看到了真实的过去。当地人告诉我,温州以前非常穷,基本生活必需品只能自己做,自己晒盐、自己熬糖,艰苦落后的生活也养育了勤劳的人民,产生出许多这样的传统。现在温州经济发生了巨大变化,但是许多温州民间手工传统还是保存得很好,看到还有年轻人参与其中,可谓后继有人,代代相传。深入温州这块土地看到许多在大城市看不到的各种民俗活动而感动于是我也就这样一年一年拍了下来。

  五年来,我一人一车爬山涉水寻遍温州的村村寨寨,去寻找那些即将消失的乡土文化,去体验观察村民的农耕生产、红白喜事的文化习俗。温州有着700里海岸线,为了更多了解渔民的生活我跟随他们迎着风浪出海打渔,和他们同吃同住。就这样,行走的每一步都让我深深体会到百姓生活和乡土文化的休戚相关,更理解了习主席说的留住乡愁的重要意义。这五年里,我先后拍摄出版了《守望非遗》《塘河水》《塘河风》《坡南街》(苏步青的老家)《美丽乡村顺溪镇》《永嘉壁画》《绿色温州》 《泰顺叙录》等。

  没去温州之前,我对民俗文化的意义所在、对非遗文化传承的重要性并没有一个深刻的了解。五年的时间,我在拍摄中一次次被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所震撼。我所记录的这些文化,不仅仅属于温州,也是全人类的。致公党的同仁们对我这几年的工作有所了解后,都说这些无声的图片,也能帮助那些远在海外的温州华侨华人们留住对故乡的记忆,无论在世界的哪个地方,都能将故乡的这些文化记在心里,传载下去。也许,五年前,扛起相机走出上海家门的那一刹那,我还没有意识到这些,而现在,能用无声的镜头记录下这些珍贵的文化,能担起这个重任,我很荣幸。

  (作者为致公上海青浦区支部党员)

本网站由北京凯行同创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中国致公党版权所有京ICP备1001284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