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方要闻 > 北京
宋煜:坚定信念,同心聚力,携手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学习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历史有感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开启之年。2月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同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人士代表共迎新春时特别指出,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要结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全面回顾同中国共产党团结合作的奋斗历程,发扬光荣传统,坚守合作初心,加强自身建设。2月26日,中共中央印发《关于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通知》,就党史学习教育作出部署安排。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同时也是使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历史,更时创造了中华民族发展史、人类社会进步史上的伟大奇迹。

  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加强对中国共产党党史的学习,从党的百年伟大奋斗历程中汲取继续前进的智慧和力量,对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巩固深化“不忘合作初心、继续携手前进”主题教育成果,激励民主党派成员满怀信心迈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为一名民主党派的基层组织负责人,通过对中共党史和统一战线相关理论的学习,有一些体会:

  一是要从思想认识出发,始终坚持与中国共产党同心同德同行。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走过的百年历程,正是中华民族从屈辱走向复兴的过程。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正如人民日报评论文章所说的:每当风雨来袭,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总是最重要的保障、最可靠的依托;每次风雨过后,中国人民对中国共产党更加拥护和信赖,对中国制度更加充满信心。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也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一环。历史证明,这一符合中国社会历史条件和发展实际的政党制度,也是保证执政党和参政党高度协调、高效合作的政党制度。当代中国现代化事业发展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更从实践证明了这种政党制度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因此,民主党派成员要从认识上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要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引导广大成员和所联系群众不断增进对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始终保持同中国共产党同心同德、团结奋斗的政治本色。

  二是要从能力建设出发,提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建设水平。 

  回顾历史,中国共产党经历了从弱小到强大,从幼稚到成熟的过程,这也是全党综合能力提升的过程。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完成,我国已经进入了新发展阶段,即全面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在这一过程中,民主党派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要协助党和政府做好凝聚共识、化解矛盾、反映意见、维护稳定等工作,更好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凝心聚力。因此,必须要提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建设水平,发挥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独特优势,提高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水平。

  提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建设水平,需要从基层组织的能力建设做起。我们要深刻领会新发展阶段对参政党工作的部署和要求,提高工作本领,勇于担当作为。要加强思想、组织、制度特别是领导班子自身的建设,提高政治把握能力、参政议政能力、组织领导能力、合作共事能力、解决自身问题能力,自觉做中国共产党的好参谋、好帮手、好同事,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亲历者、实践者、维护者、捍卫者。

  三是要从实际工作出发,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工作动力和发展成就。 

  以史为鉴,以学促行。历史反复证明,坚持实事求是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推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学习党史的原则之一就是要坚持实事求是,最终要在实际工作中端正方向和指导行为,推进各项工作的顺利展开。

  要联系实际、突出特色、务求实效,把党史学习教育同为基层工作中的办实事解难题结合起来。要顺应时代要求,推进内容、形式、方法的创新,弘扬锐意创新的勇气、敢为人先的锐气、蓬勃向上的朝气,鼓励民主党派成员成为创新的推动者和实践者。要旗帜鲜明反对错误思想,对错误言论要敢于发声、勇于亮剑,做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战士。

  学习党史不是孤立的,而是要以党史为重点,持续开展对中国共产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学习。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让广大基层党员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为实现“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而共同努力。

  (作者系致公党中央理论与学习专委会委员、致公党北京市理论研究会会员、致公党北京市委丰台区工委第二支部主委、首都统一战线同心服务团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科研助理)

本网站由北京凯行同创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中国致公党版权所有京ICP备1001284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