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方要闻 > 北京
邢菁华:民心所归,大事可成:华侨华人与“一带一路”建设

  “一带一路”是共商共建共享之路。2013年9月和10月,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并提出发挥海外侨胞以及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独特优势作用,积极参与和助力“一带一路”建设,为台湾地区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做出妥善安排,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和热烈响应。自2013年提出倡议以来,“一带一路”建设已取得显著成效。截至2019年7月底,已有136个国家和30个国际组织与中国签署了194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根据商务部在新闻发布会上的最新数据,2013年至2018年,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货物贸易总额超过6万亿美元,中国企业对沿线国家直接投资超过900亿美元,并和17个国家建立了双边电子商务合作机制。可见,“一带一路”既是中国与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共同友好合作之路,也是各个国家、地区之间的交流发展之路。“一带一路”建设真正体现了共商共建共享的理念,正在不断实现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

  华侨华人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力量。在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发展经济的历史进程中,在中国伟大的改革开放征程中,华侨华人均作出了特殊的历史贡献。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中,他们能够、事实上也正在发挥独特的不可或缺的作用。据不完全统计,在我国约6000万华侨华人中,有4000多万分布在“一带一路”沿线的67个国家和地区,他们是中国实施全方位开放的独特优势和重要力量,也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重要资源。他们不仅人数众多,而且经济实力较为雄厚。据统计,全球华商企业资产总规模约5万亿美元。华商企业中,既有中小型跨国公司,也有大型甚至是巨型跨国企业集团;既有投资于传统行业的企业,也有致力于高科技产业的企业,还有许多初创的新型企业。华侨华人长期在各地生存发展,拥有广泛的人脉联系和融通中外的优势,是“一带一路”的建设者、贡献者,也是见证者和受益者。华侨华人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一带一路”建设也为他们的事业创造了新的发展机遇,并从整体上促进了华商经济转型发展。可以说,“一带一路”又是海外华侨华人事业发展的宽广之路。

  华侨华人是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民心相通的重要桥梁和纽带。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国通过实施"丝绸之路"奖学金计划,在境外设立办学机构等,为沿线国家培育技术管理人才。2017年,来自沿线国家留学中国的学生达30多万人,中国赴沿线国家留学的人数有6万多人。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间出入境活跃度明显上升,中国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游客量增长较快,2016年达到5000万人次。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游客量快速增长推动了民众之间的直接沟通与交流。早在古丝绸之路上,华侨华人就在中外交流交往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他们将中国的丝绸、茶叶、瓷器等代表性产品运销到世界各地,也将中国的美食文化、历史艺术在各国传播,谱写了一个个动人的贸易、文化交流故事。华侨华人长期在住在国生活,融入了住在国生活的方方面面,积累了中华文化与住在国文化相互融合的经验。他们能够用双方都能听得懂、听得进的语言和话语体系,在海外讲好中国故事,让国际社会能够更全面、客观、准确地了解一个真实的中国。目前,海外有华文学校近2万所,教师数10万人,接受华文教育的学生数百万,他们是传播中华文化的民间使者。通过他们向国外传媒、学界、民众、政府和非政府组织,介绍中国的历史文化和现实国情,对于共建“一带一路”,对于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通、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实际上,作为融入当地的居民,很多华侨华人每天都在践行“民心相通”工作。在他们身上所体现的中国故事,既是恢弘的,也是细腻的;既是抽象的,也是具体的。很多国家自身也有了解我国历史文化和互通互联的需求,而华侨华人是建设“一带一路”的重要力量,他们是沟通中国人民和各国人民最好的纽带,也是中外文化交流最好的使者。

  一、“一带一路”建设之“五通”与华侨华人“五缘” 

  今天,世界环境和公共外交都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更多积极的国家力量越来越多地引导和推进海外华侨华人的潜力和作用,华侨华人是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中“五通”的重要力量,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重要资源,正在发挥独特的不可或缺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2013)提出“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要创新合作模式,加强‘五通’,即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和民心相通,以点带面,从线到片,逐步形成区域大合作格局。”2015年3月,中国政府在博鳌亚洲论坛正式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提出要以“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为主要内容,打造“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互容的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由于每个国家的国情、传统、政治生态等不一样,有时容易产生误解,华侨华人了解住在国国情、民情,是“五通”的“群众基础”。“一带一路”建设也将为华侨华人的事业发展开辟出更加广阔的舞台。 

  香港大学管理学院院长S.戈登·雷丁(S.G.Redding)说:“ 一个典型的海外华人的肖像可以被描绘成一个合成体, 它的每个部分在现实生活的事例中都可见到。”“他们有共同的文化传统、共同的理想、共同的社会行为准则, 同样的优势和同样的弱点。换句话说, 都属于一种独特的文化类型, 保持了多少世纪不变。闽籍学者林其锬教授提出“五缘文化说”,就是对以亲缘、地缘、神缘、业缘和物缘为内涵的五种关系的文化研究。亲缘,就是宗族、亲戚关系,它包括了血亲、姻亲和契亲(如金兰结义等);地缘,就是邻里,乡党等关系,即通常所说的“小同乡”和“大同乡”;神缘,就是共同的宗教信仰的关系,如对关羽、妈祖等的信仰,共奉的神抵结合着的人群;业缘就是同学、同行之间的关系,有共同的利益和业务关系,有切磋和交流的需要和愿望,由此组合而成的人群,其组织形式便是同学会、学会、协会、研究会等等;物缘,就是因物(如土、特、名、优等产品)而发生的关系,因物而集合的人群,也会出现诸如行会、协会、研究会之类的组织。”赵红英(2013)认为“五缘文化理论是从文化角度分析研究地域间中国人相互关系的一种理论概括,也是研究华侨华人社会的结构与人际网络的一种视角。五缘文化理论的一大特点是,它特别重视动态的中华民族人际间的关系,是对中华民族在流动迁徙、开拓创业、适应涵化过程中社会结构和人际网络特征的概括。”由此可见,只有充分利用好华侨华人的“五缘文化”特性,才能更好服务于“五通”。 

  二、“一带一路”建设之“华商网络”的演化 

  滨下武志在《华侨、华人与中华网:移民、交易、侨汇网络的构造与发展》中论述了早期华商金融网络的形成。他将东亚和东南亚作为一个整体,从亚洲经济圈的视角讨论侨汇与亚洲金融贸易体系的关系。他发现侨批所推动形成的亚太区域网络,促进了邮政、交通、商业网络、金融汇兑等环区域、环海域的国际性交流,活跃了亚太区域的网络。庄国土(2006)认为华商之间的合作具有悠久的传承关系,以海外华人社区和中国东南沿海地区为支柱的华商网络一直延续至今。从上世纪70年代末海外华商网络重建与大陆东南沿海地区的经贸关系以来, 海外华商网络恢复了其传统活动范围。在海外华商与中国大陆日益加深经济整合的同时,中国大陆在这个网络中的核心地位也逐渐明显,海外华商网络也逐渐成为以中国大陆为中心的东亚华商网络。 

  华商网络的两大关键词是“华商”和“网络”。在社会学范畴中,社会网络是一种基于“网络”(节点之间的相互连接)而非“群体”(明确的边界和秩序)的社会组织形式。社会网络有六个基本单元:个体、群体、组织、阶层、社区、民族-国家。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进行和新的通讯技术的兴起,社会呈现越来越网络化的趋势,出现了“社会网络革命”。中国企业“走出去”、“一带一路”建设将对华商网络的演化发生深刻的影响,尤其是在国家出台各种相应政策后,使得利益共同体下的商业环境随之改变,从而形成了新的华商网络图景。 

  三、海外华侨华人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方向 

  以文化交流提升融合水平。海外文化市场可细分为成熟市场、新兴市场、潜力市场和华侨华人文化市场,各个层次的文化市场可以相互补充、交融发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由于制度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不一样,历史文化和宗教信仰差异,需要积极发挥海外华侨华人的中华文化传播者作用,促进不同文明对话,着力构建心灵沟通与文明对话平台,增进政治互信、经济融合和文化包容,加快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以民心相通增进合作效益。“一带一路”建设要充分发挥海外华侨华人的独特作用,密切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智库、非政府组织和社会团体的联系,加快构建从政府到民间、从行业到企业的多层次沟通机制,促进民心相通,增进合作共识;要积极发挥华侨华人社团、华校、华文媒体作用,加快架接起交流合作的桥梁纽带,积极传播“一带一路”开放合作的新理念,更好地满足沿线国家和地区的需求。 

  习近平总书记(2014)指出,团结统一的中华民族是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的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的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的梦。“民心所归,大事可成;民心所离,立见灭亡”,在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发展经济的历史进程中,在中国伟大的改革开放征程中,华侨华人都做出了特殊的历史贡献。以亲缘、地缘、神缘、业缘和物缘为内在联系的侨心相通,侨心所向,对“一带一路”事业至关重要。“一带一路”建设为华侨华人的事业发展开辟出更加广阔的舞台。华侨华人应努力把握这一历史机遇,为“一带一路”建设的设施联通、政策沟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尤其是民心相通做出自己的贡献。 

  (作者简介:邢菁华,清华大学华商研究中心副主任,致公党北京市委侨海委副主任,致公党北京市委理论研究会秘书长;张洵君,清华大学华商研究中心研究员,贵州财经大学兼职教授) 

本网站由北京凯行同创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中国致公党版权所有京ICP备1001284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