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鼎臣(1901-1995)生于广东省海丰县。在中学读书期间,参加了彭湃同志在海陆丰领导的革命活动。1921年赴日本留学,毕业于日本东京医科大学。1928年因声援国内爱国反帝运动,被日方拘留并遣送回国。1940年在中共中央南方局周恩来同志的领导下开展统一战线和民主革命工作,任重庆新华日报社医药卫生顾问。1946年加入中国致公党,同年和李济深、陈其尤、陈演生、伍觉天等人士酝酿改组中国致公党,整顿党务。1947年5月,中国致公党在香港举行第三次代表大会,通过决议加入了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黄鼎臣在这次会议上被选为中央常委兼组训部部长。1979年任中国致公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主席。1983年在中国致公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连任中央委员会主席。1988年任中国致公党中央委员会名誉主席。1992年在中国致公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再次担任中央委员会名誉主席。1995年1月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4岁。
第一次到江苏--组建南京市地方组织
中国致公党自1925年10月10日在美国旧金山成立以来,长期为争取祖国富强和维护华侨的正当权益而努力奋斗。1947年5月,致公党在香港举行第三次代表大会,从此走上了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从1957年7月到1979年中国致公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二十二年里,由于历史原因,致公党的组织发展处于停止状态。1977年月10月,中共中央批转了中央统战部《关于爱国民主党派问题的请示报告》,重新确立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为各民主党派工作的重新恢复和开展打开了新局面。各民主党派中央积极响应中共中央的号召,逐步恢复组织活动,成立临时领导小组,整顿健全组织。致公党七大后,致公党中央根据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的实际情况,对一些港澳同胞和国外华侨观光来往较多,投资搞工、农业建设或兴办福利事业较多的地区,以及华侨回国定居较多的地区,在当地中共党委的帮助下逐步建立新的基层组织。
江苏位于我国大陆东部沿海中心,地居长江、淮河下游,人杰地灵,经济较发达。当时江苏全省共有归侨、侨眷30多万人,他们当中的一些人对致公党有了一定的认识,并且也愿意参加致公党,致公党中央根据组织发展工作坚持"以大中城市为主,以中上层人士为主,以归侨、侨眷人士为重点发展对象"和"发展为了工作,在工作中发展"的原则,在致公党七届三中全会上确定了在1982年的下半年,首先在江苏省内的大中城市发展成员,成立组织。
1982年9月23日,致公党中央黄鼎臣主席为筹建致公党南京地方组织,和本党中央副秘书长赵平亲莅江苏南京筹建组织。黄老一到南京就拜会中共江苏省委和南京市委,取得了他们的支持,在中共江苏省委统战部和南京市委统战部以及省、市侨办、侨联等有关单位的积极配合下,召集具有中高级职称的归侨、侨眷举办座谈会。当时"文革"刚结束,"左"倾思想还没有肃清,不少有海外关系的归侨、侨眷对参加党派还存在种种顾虑。黄老除了在座谈会上介绍了中国致公党的历史和中国致公党党章。告诉大家致公党是"侨"字号政党,是归侨、侨眷的靠山,加入致公党是为了更好地为国家作贡献。还反复做归侨、侨眷的思想工作,情之殷殷、言之切切,令在座的同志十分感动。当时参加座谈会的20多人踊跃发言。会后,一些同志表达了要加入致公党的愿望,致公党中央的工作人员一一上门拜访与会同志,给他们送去了入党申请表,黄老还亲自做入党介绍人。在大家的努力下,首批在南京发展了18名党员,为建立南京市级组织奠定了基础。
黄老认为,建立市级组织,首先要有一个具有较高的政治思想水平和政策水平,团结一致,强有力的领导班子,对领导班子的建设要高度重视,要把领导成员选配好。他在广泛听取意见的基础上,亲自物色致公党南京市工委会的领导人选,确定了由邓健中为主任委员的南京市工委会。为此,黄老还亲自到邓健中的寓所与他交谈,请他为致公党多做工作,积极稳妥地发展党员,健全致公党组织,发挥致公党组织的作用。
1982年10月12日,致公党南京市工作委员会成立。这是江苏建立的第一个致公党组织。
第二次到江苏--考察苏州、无锡、常州、南京工作
为了提高全党对中共中央统战部和各民主党派协商制定的《关于民主党派组织发展问题座谈会纪要》的认识,致公党中央派出了黄鼎臣和陆榕树率领的两个工作组,分别赴上海、杭州、苏州、无锡、常州、南京与四川、云南等地调查组织发展和活动情况,帮助地方组织总结经验,巩固、健全组织。黄鼎臣率领的工作组于1984年4月4日至8日到苏州视察。在苏州期间受到了中共苏州市委统战部的热情接待, 听取了致公党苏州临时小组的工作汇报,接见了临时小组全体成员。黄老对致公党苏州临时小组今后工作提出了要求:一是致公党在政治上要与中共中央保持一致,发展组织,开展工作要做到及时与苏州市委统战部密切联系,与苏州市侨办、侨联经常通气。二是建议将原来的临时小组改建为致公党苏州市筹备小组,在筹备条件成熟后,苏州可在年内成立致公党苏州市工作委员会,在筹备过程中要主动和无锡、常州密切联系,互通情况,争取步调能一致起来。三是要求全体党员立足本职,做好国内工作,团结和争取国外华侨知识分子回国为"四化"贡献力量。黄老的话给苏州临时小组的同志指明了工作方向,增强了工作干劲。
4月8日,黄老一行马不停蹄从苏州赶到无锡视察工作,4月10日召开了党员座谈会,他对无锡的党员说,为了开创致公工作的新局面,建议将致公党无锡临时小组改为致公党无锡市筹备小组,年内一定要成立工委会;无锡致公党党员没有年龄老化问题,平均年龄只有48.2岁,可以做第三梯队,无锡的工作一定能搞好。他在与致公党无锡市小组负责人苏仁骊倾心长谈时,嘱咐无锡致公组织发展成员要贯彻积极稳妥的方针,认真做好思想工作,根据工作需要,在工作中求发展,在发展中开展工作,成熟一个,发展一个。要尽快成立无锡市工委会,这对于巩固组织,加强战斗力,有着积极的作用。
4月11日,黄老又从无锡赶到常州视察。中共常州市委、市人大、市政协的领导也纷纷来到黄老住处拜访。黄老向常州市领导表示感谢,感谢他们对组建常州致公党组织的支持。当时常州只有11名党员,全部受到黄老的亲切接见,黄老要求常州致公党党员加强自身建设、致力为公,在把本职工作做好的同时,要同心同德为把常州建设得更加美好作出贡献。常州的一位党员发挥特长,吸收国外微电脑技术用于柴油机、拖拉机、机床,提高了工厂设备性能和产品的质量。黄老听说这事后, 亲自到工厂去参观,当听到工人反映产品稳定可靠,工效提高30%时,黄老十分高兴,一再勉励大家要戒骄戒躁,不断前进。
视察完常州的工作后,黄老一行最后来到南京,在南京召开座谈会并与南京致公党党员合影留念。南京市的致公党党员已从最初的18名增加到近50名,江苏的致公党组织从无到有,不断发展壮大,黄老深感欣慰。
1984年9月,在中共江苏省委统战部、无锡市委统战部、常州市委统战部、苏州市委统战部的关怀和指导下,相继成立了致公党无锡市工委会、常州市工委会、苏州市工委会。
第三次到江苏--建立江苏省工筹委
1985年春节刚过,黄老为了筹建致公党江苏省级组织,和许志猛副主席率领中央工作组第三次来到江苏。工作组一下飞机就到中共江苏省委统战部拜会了省委统战部部长刘星汉、副部长尹法声、梁尚人,表达了要在江苏建立省级组织的愿望。江苏省委统战部对致公党拟在江苏建立省级组织的设想表示赞同和大力支持。经过反复协商决定,建立省级组织拟分三步走。第一步先成立筹备委员会,主要筹划领导班子人选;第二步有了合适的牵头人和领导核心以后建立工委会,并在适当的时机通过成员选举走第三步,即成立省委会。按照这一步骤,并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决定是年三月成立筹委会。中共江苏省委负责同志和黄鼎臣主席对这一协商结果均表满意。
在省筹委会成立以前,3月2日本党中央工作组从南京抵镇江,听取了中共镇江市委统战部的情况介绍,3月3日召开归侨侨眷座谈会,九位同志出席会议;3月4日召开了第二次座谈会,二十九位同志出席了会议。黄主席在座谈会上结合自己的体会讲了致公党的历史、性质、任务和作用,许副主席也讲了话。在深入做思想工作的基础上,有14个同志先后填表加入了致公党。3月5日上午在镇江召开了本党镇江市支部成立大会。
3月5日下午,工作组从镇江抵达扬州。3月6日就召开了有50多位归侨、侨眷参加的座谈会。3月7日又一次召开了20多人的座谈会。两次会后,有25位同志申请加入中国致公党。3月8日上午,本党扬州市支部成立大会在扬州举行。大会由中国致公党中央副主席许志猛主持。黄鼎臣主席首先在会上发言,他希望致公党扬州支部建立以后,坚持依靠中共扬州市委的领导,密切与各民主党派亲密合作,为祖国的经济振兴作出贡献。
1985年3月11日,在南京、无锡、苏州、常州、镇江、扬州等市相继建立组织的基础上,中国致公党江苏省工作委员会筹备委员会在南京正式成立。会场设在长江路292号"总统府"的中会议室。出席成立大会的有中共江苏省委统战部、江苏省政协、江苏省对台办和江苏省各民主党派、省侨联的负责同志。成立大会由许志猛副主席主持,黄鼎臣主席代表本党中央宣布筹委会组成人员名单,邓健中等九人为负责人。中共江苏省委统战部部长刘星汉,各民主党派代表、省政协副主席、省民建主委陈遂衡,省侨联主席章臣桓等在会上讲了话,表示热烈祝贺。
1985年2月28日,本党中央黄鼎臣主席与江苏成员在一起亲切交流
1985年3月11日下午在南京饭店召开筹委会第一次会议。邓健中主持会议,黄鼎臣主席代表致公中央在会上作了指示:一、筹委会主要任务是筹备成立省工委会,物色人选供中央参考。委员要有代表性、政治思想好,年龄不要太高,按干部"四化"的标准挑选。二、筹备工作要尽量快,现筹委会委员不一定就是工委委员,人数可多可少,但也不能急于求成,草率从事。
1985年3月11日省筹委会成立,黄鼎臣主席、许志猛副主席同筹委会委员合影
在组建致公党江苏省筹委会的同时,黄主席、许副主席对最早成立的致公党南京工委会的工作十分关心。2月27日下午,在听取了致公党南京市工委会成员、致公党中央华侨知识分子工作委员会和中央妇委会在宁委员的汇报后。黄主席说,这是第三次来南京,这里的工作一次比一次搞得好。我们来一是向大家学习,并调查研究,二是成立省级组织,分担本党中央的工作。黄老还说,这里的领导要加强,工作要靠大家。
黄老、许老还利用一切时间,深入党员家庭进行访问或找党员谈心。分别走访了洪潘、陆民德、方仁慧、陈永和、王乐、何金贵、张佩林、邓健中等同志的家庭,工作组分别和党员交谈,了解情况,收集意见。
由于多日的劳累,黄老、许老的身体已不允许他们继续参加苏北两个市级组织的成立大会,他们特别委托致公党中央委员、江苏省工筹委负责人邓健中代表致公党中央参加1985年3月16日致公党南通市工委会和1985年3月20日致公党连云港市工委会的成立大会。至此,致公党江苏省级和8个市级组织全部建立起来了。
回京后,黄老、许老依然挂牵致公党江苏省筹委会的工作情况。1985年5月11日,黄鼎臣主席、许志猛副主席联名写信给致公党江苏省工委会筹备委员会的三位主要负责人邓健中、陈裕邦、方仁慧,信中言语诚挚、平易如同一封家书,要求江苏的同志团结一致,依靠中共江苏省委统战部,想方设法把筹备工作做细、做好。
遵照致公党中央和中共江苏省委的意见,1988年,致公党江苏省工作委员会成立。1992年,致公党江苏省第一届委员会成立。
致公党江苏省委的老前辈邓健中、张柔武、周桑漪、赖国泰、苏仁骊、承科等无不深深怀念黄老,在中国致公党建党70周年时,他们纷纷写文章纪念致公江苏组织的建立和对黄老的崇敬与怀念。
三十多年过去了,致公党江苏省的各级组织在致公党中央和中共江苏省委的领导下,逐渐地发展壮大起来,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如同在春天播下的种子,经过阳光雨露滋养,已经长成了一棵大树,树再高也不能忘了根本,那就是自觉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与中国共产党风雨同舟、亲密合作的优良传统,继续发扬"致力为公"的精神,在新时期为建设祖国,为国家的和平发展做贡献。
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位为致公党的新生和发展不辞劳苦的耄耋老人-黄鼎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