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方要闻 > 湖南
历久弥新、永不过时的红旗渠精神

  2017年 11月16至19日,我有幸随省社会主义学院赴红旗渠干部学院异地教学,参观红旗渠纪念馆,观看《红旗渠》话剧,聆听陈晓萍副教授的专题讲座《红旗渠精神及当代启示》,走红飘带,水长城,观摩青年洞,观看《巍峨山碑.杨贵篇》专题片,内心一次又一次受到强烈的震撼。面对那条在悬崖峭壁上开凿出来的石渠,那条悬挂在太行山脉半山腰上的天河,我的第一反应是:这哪里是渠道,这分明是我国当代的长城!观看《红旗渠》话剧录像时,我不停的在抹眼泪,周围的学员,无论男女,没有不被感动落泪的。

  是什么东西在撞击我们的心灵?是什么力量让大家如此激动?是那历久弥新、永不过时的红旗渠精神在感染着我们,在激励着我们。学员们都感觉这次异地教学不虚此行,回去后要好好工作,遇到困难再也不怕了,有什么困难会难过修红旗渠呢?!

  一、红旗渠的来龙去脉 

  林县修渠,始于悲壮的干旱历史。一部林县志,满卷荒旱史。

  地处太行山脉的河南省林县人民世代饱受干旱缺水之苦,十年九旱。民国九年大旱,黄崖泉的泉水只剩下香火头那么大,水小得可怜。大年三十,年过六旬的桑林茂老汉起五更爬上黄崖泉,想趁早挑一担水回家过年。挑水的人很多,一直挨到天黑,他才接满一担水。回来的路上,桑林茂小心的挪着步子,生怕洒出一点水。他新过门的儿媳妇王水娥,看到公公担水一天还没回来,就出村去迎接。由于天黑路滑,新媳妇的脚又小,接过担子刚走了几步,一不小心被石头绊倒,一担水倒了个精光。新媳妇自责难当,在大年夜上吊自尽了。桑茂林老汉在大年初一埋葬了儿媳,带着一家老小,踏上了逃荒路,从此再无音讯。

  1954年,26岁的杨贵从安阳地委来到林县当县委书记。当时林县是河南最穷的县之一。他走遍全县搞调查研究,发现林县最大的问题是缺水。于是带领全县兴修水利,对农业的发展起到了明显的作用。

  1959年,又遇大旱,林县境内的河流全部干枯。杨贵带领大家找水源,发现浊漳河的水源充足,但是由于林县境内的漳河地势低,无法引到修好的水库和渠道里来。只有从20多公里以外的陕西省平顺县引漳河水过来,即引漳入林。杨贵向上级申请引漳入林,得到同意,但是国家没有钱补助,因为那个时候国家也很困难。

  引漳入林,干还是不干?县委一班人统一了思想,还要交由老百姓讨论。不干,就继续苦熬;干,就得苦干。老百姓不愿意苦熬了,愿意苦干。于是,上世纪60年代初,林县人民逢山凿洞,遇沟架桥,逼水上山,以“劈开太行山,修建红旗渠”的壮举,用十年时间,土法上马,引漳水入林,在太行山上修建人工天河,从根本上扭转了世代干旱缺水的局面。修成后的“红旗渠”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这条“人工天河”,总干渠70多公里长,干渠支渠蔓延 1500多公里长,削平了1250座山头,架设152座渡槽,开凿211个隧洞,挖砌土石2225万立方米,如果把它们垒成高2米、宽3米的墙,可以把广州与哈尔滨连接起来……

  二、什么是红旗渠精神? 

  修建红旗渠在常人看来,根本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修建红旗渠有多难呢?有千难万难,归结起来有三大难题:

  第一难是经济难题,没钱没粮。1960年是三年困难时期,林县可动用的资金只有300万元。饭都吃不饱,还怎么修这么庞大的工程呢!

  第二难是技术难题。1|8000的落差比例,也就是说8000米才可以降低一米。如果落差的问题不掌握好,有可能渠道修好了,也过不来水。而且是在悬崖上施工,无法生根,异常艰难,非常危险。没有机器设备,没有技术人员,只有一个中专毕业生吴祖太,还在1960年红旗渠动工不久就牺牲了。

  第三难是政治难题。杨贵书记面临的政治压力很大。修渠之初有人说风凉话,说杨贵是为了当英雄,红旗渠是面子工程。动工不久就遇到中央的“百日停工”的指示,在三年困难时期,为了避免饿死人,所有的工程都要停工。后来杨贵还受到文革时期的冲击。

  这完全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是杨贵带领林县人民做成了!彻底改变了林县缺水的命运,解决了人畜吃水和农业灌溉问题,培养了大批能工巧匠,促进了工业企业和社会事业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创造了红旗渠精神,为林县人民积累了强大的精神财富,让林县人民的精神风貌发生了彻底改变,谱写了林州四部曲的基础,从此林州从战太行到出太行,走向富太行、美太行。

  1990年3月,林县县委县政府将红旗渠精神归纳为: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这个总结很贴切。

  三、红旗渠精神给我们的启示 

  两天的时间,边看,边听,边思考。我觉得红旗渠精神不仅能激励公务员,而且适用于企业员工,适用于所有的人。在新时代,红旗渠精神给我们的启示是:

  1、要有梦想,有责任,有担当。 

  要有大梦想。没什么不可能的,只要想做,就一定能做到,办法总比困难多。林县县委提出“苦干五年,重新安排林县河山”,要做到千百年来没有做到的征服太行山。他们果然做到了。他们在修渠的时候,想出了很多切实可行的土办法。大梦想能激发人的壮志豪情和无限潜力,能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能推动社会的前进。

  人民的公仆要有责任心,要有担当,还要有英雄气概。杨贵治水就是出于一个县委书记本能的岗位职责,他说他遇到了林县缺水的这个事情,他必须要解决这个问题。修一个这么巨大的水利工程,风险太大了,有可能修不成功变成半拉子工程。和红旗渠同时期还有许多渠道在修,许多列入国家计划有国家补贴的的项目都不了了之,何况没有列入国家计划国家没有经费支持的红旗渠呢?也有可能修好了通不了水,不符合技术要求。1|8000的坡度比例太难掌握了,石头山悬崖边的施工难度太大了,质量难以把控。面对这些,如果没有英雄气概,没有担当,没有责任心,是不会敢去“重新安排林县河山”的。杨贵敢作敢为,他成全了林县人民,为林县人民子孙后代谋福利。他也成就了自己,担任林县县委书记21年,成为林县人民最尊敬的老书记。他得到毛主席、周总理的肯定和关心,职位一路上升,最后高居公安部副部长的位置,离休后享受正部长级待遇。

  2、要有信仰,要坚持真理不动摇,不妥协。 

  要实事求是,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择善固执,又要善于调查研究,倾听意见,不对就改。林县原计划100天完成红旗渠的修建任务,4万人全线铺开。杨贵现场调研,发现很多问题,战线太长不好指挥,不好把控质量,20多天后留下的是坑坑洼洼,有的地方把渠底都挖破了。杨贵立即召开盘阳会议,调整战略,由全线铺开,改为分段实施,隔三修四。先修山西境内,先通水,用通水来鼓舞士气。61年中央下达“百日停工”,主要是针对冒进的工程来的。所有的工程都停工了。杨贵冒着撤职的风险,据理力争,赢得了中央的理解和支持,红旗渠得以继续修建。

  要坚持到底不动摇。杨贵坚持为人民修渠的信仰,遇到无数多的困难,但从来没有动摇过。遇到问题,解决问题,就能坚持。

  3、要善于发动群众,重视宣传鼓动工作。 

  可以说如果没有杨贵,就没有红旗渠。但是个人的力量毕竟有限,杨贵为了群众修渠,也善于依靠群众修渠,注重发动群众。一个事业开始之前,要统一思想。红旗渠修还是不修?交由百姓讨论。在进行当中学习,及时开展劳动竞赛,评多等级的劳模。同时注重开展文艺宣传活动,活跃气氛,鼓舞士气。

  红旗渠精神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是在那个有信仰的时代,一群有信仰的人,发出的一个震惊世界的中国精神的信号,是中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天,我们蓦然回首看一看当年红旗渠精神的质朴、清贫、纯粹和豪迈,无疑是对民族精神史诗的一次立体观照,也是对我们心灵的一次洗礼。红旗渠精神历久弥新,将永远不会过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仍然需要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

  这次异地教学,最大的惊喜是全方位的感受红旗渠精神,这是真正的充电,必将受益终身。

本网站由北京凯行同创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中国致公党版权所有京ICP备10012841号